染菌現象是發酵罐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問題,我們作為發酵設備行業的領導者,擁有豐富的發酵罐產品經驗,本文發酵罐小編就綜合分析下染菌現象。
一、造成發酵罐染菌的可能途徑有哪些?
菌種培養過程操作不當;培養基滅菌不徹底;發酵設備(如發酵罐、管道)密封不嚴;空氣除菌不凈。
二、不同發酵過程相對危害最大的雜菌種類有哪些?
1.谷氨酸的發酵,噬菌體;
2.檸檬酸的發酵,青霉菌;
3.青霉素的發酵,細短產氣桿菌;
4.鏈霉素的發酵,細短桿菌、假單孢桿菌;
5.四環素的發酵,雙球菌、芽孢桿菌、莢膜桿菌。
三、不同生產階段染菌對發酵的影響
1.種子培養期染菌:對整個發酵過程的危害極大;
2.發酵前期染菌:嚴重干擾生產菌的生長繁殖;
3.發酵中期染菌:干擾生產菌的代謝,影響產物的生成;
4.發酵后期染菌:影響相對較小。
四、不同染菌原因對發酵的影響
1.空氣帶菌:使發酵大面積染菌。
2.設備滲漏:染菌幾率較大。
3.種子帶菌:將導致染菌范圍不斷擴大,使生產蒙受重大損失。
4.培養基或設備滅菌不徹底:一般不具延續性,使單個(批)發酵罐發酵失敗。
五、發酵異常現象及染菌原因分析
發酵異常現象有以下三點:
(1)溶解氧的異常變化:當雜菌是好氣性微生物時,溶解氧的變化是在較短時間內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長時間內不能回升;當雜菌是非好氣性微生物,而生產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長,使耗氧量減少,溶解氧升高。
(2)排氣的CO2異常變化:如雜菌污染時,糖耗加快, CO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體污染后,糖耗減慢,CO2含量減少。因此,可根據CO2含量的異常變化判斷染菌。
(3)其它異常現象:如菌體生長不良、pH值的異常變化、發酵過程中泡沫的異常增多、發酵液的顏色異常變化、代謝產物含量的異常下跌、發酵周期的異常拖長、發酵液的粘度異常增加等判斷染菌。
染菌原因分析:
(1)從染菌的規模來分析染菌原因
大批發酵罐染菌:空氣系統。部分發酵罐(或罐組)染菌:前期可能是種子帶雜菌,或滅菌不徹底,中后期則可能是中間補料系統或油管路系統發生問題所造成的。個別發酵罐連續染菌:設備問題(如閥門的滲漏或罐體腐蝕磨損),設備的腐蝕磨損所引起的染菌會出現每批發酵的染菌時間向前推移的現象。個別發酵罐偶然染菌:原因比較復雜,因為各種染菌途徑都可能引起。
(2)從染菌的類型來分析
耐熱性芽孢桿菌:死角或滅菌不徹底。球菌、酵母:可能是從蒸汽的冷凝水或空氣中帶來的。淺綠色菌落(革蘭氏陰性桿菌) :發酵罐的冷卻管或夾套滲漏。霉菌:滅菌不徹底或無菌操作不嚴格。
(3)從染菌的時間來分析
發酵早期染菌、種子帶菌、培養基和設備滅菌不徹底、設備或管道有死角,中后期染菌、中間補料、設備滲漏、操作不合理
(4)空氣過濾系統方面原因
原因分析:進風口、生產環境、空氣過濾器
染菌特點:空氣過濾系統帶菌會使發酵罐批批染菌、罐罐染菌,此時就要對空氣過濾系統進行無菌樣檢測
六、發酵罐染菌的檢查和判斷
無菌試驗方法、顯微鏡檢查法(鏡檢法)、肉湯培養法、平板劃線培養或斜面培養檢查法
七、雜菌污染的挽救及處理:
(1)種子培養期染菌:應經滅菌后棄之,并對種子罐、管道等進行仔細檢查和徹底滅菌。
(2)發酵前期染菌:營養成分消耗不多,應迅速重新滅菌;另處,補充必要的營養成分, 重新接種進行發酵。
(3)發酵中、后期染菌:可以加人適當的殺菌劑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發酵液,以抑制雜菌的生長速度;產品的含量若達一定值,只要明確是染菌也可放罐。
(4)發酵后對設備的處理:空罐加熱滅菌后至120℃以上、30min后,才能使用。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進行處理。
由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對口負責的《生物發酵罐性能測試規范》征求意見稿已經起草完成。為了使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能廣泛適用和更具操作性,特向全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和建議。 生物發酵是指利用生物原理(......
發酵罐溫度對發酵過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會影響各種酶反應的速率,改變細菌代謝產物的合成方向,影響微生物的代謝調節機制。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外,溫度還影響發酵液的理化性質,如發酵液的粘度、基質和氧氣在發酵液......
發酵罐,指工業上用來進行微生物發酵的裝置。其主體一般為用不銹鋼板制成的主式圓筒,其容積在1m3至數百m3。在設計和加工中應注意結構嚴密,合理。發酵罐部件罐體:主要用來培養發酵各種菌體,密封性要好(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