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湟水流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及示范研究”項目正式在樂都縣碾伯鎮開工,這是由省環境保護廳資金配套支持、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計劃類批準立項的我省首項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與示范項目。
“湟水流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及示范研究”項目利用國內外比較成熟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以樂都縣污水處理廠為依托,開展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示范的適宜性研究。示范工程占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潛流人工濕地0.168萬平方米、功能景觀表流人工濕地0.45萬平方米,前期預處理、配套景觀等0.75萬平方米;設計生活污水處理能力500立方米/日,出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項目實施期限為2年,預計9月底完成示范主體土建工程。
目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由于工程選址基本為洼地(塘)或荒地等空閑土地,建設成本為污水常規處理廠的1/3~2/3,運行成本為常規處理廠的1/5~1/3,而且兼具仿真自然濕地、污水治理和生態景觀休閑服務等優勢,逐漸成為一種適于大力推廣普及的城鎮生活污水及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和生態建設并舉的新型實用技術。青海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立足我省欠發達省情,開展這一技術應用和示范研究,將為解決我省污水治理建設及運營經費不足問題,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及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新途徑。
4月23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召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專題學習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切實......
4月17日,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青海省科技廳主辦,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技創新與學會服務中心承辦的全省醫學界科研誠信與醫學倫理專題培訓班在青海省科技館開班。全省醫學界專家學者、醫學界科技工作者共55人......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青政〔2024〕21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實......
18日,總投資285億元的西寧新型顯示產業園項目,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開工建設,此舉成功填補了青海省在新型顯示領域的產業空白。圖為項目開工現場據悉,今年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在......
近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聯合青海省西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順利出生。這是國內首次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對現存藏羊群體中的優良個體進行種質復原保存,并用于良種藏羊高效繁育。初生......
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藥品檢驗檢測院承擔的創新平臺建設專項“青海省中藏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對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驗收結論為優秀。在省科技廳專項資金支持下,實驗室針......
日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暫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包括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激發科技成果轉化動力等4方面22條措施。青海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若干措......
關于青海省2023年第四批科技計劃項目的公示青海省2023年第四批科技計劃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誠信核查、法律風險調查等立項流程。根據政務公開相關要求,我廳對擬立項目在青海省科技廳網站予以公示,面向社會......
為切實推動廳系統助企暖企工作走深走實,4月7日,青海省科技廳召開助企暖企科技政策宣講座談會,24家重點幫扶企業和10家分撥企業負責人共43人參加。會議邀請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省孵化器公......
從江蘇宜興環科園驅車半個小時后,記者在芳草萋萋的綠地上看到一抹明亮的白色,一個形似“三葉草”的建筑映入眼簾。它仿佛張開雙臂,熱情地歡迎每一位到訪的客人。在這里,看不到一滴污水,聞不到一絲臭氣,聽不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