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圣濤教授擅長腫瘤、子宮肌瘤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等良惡性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近期,該課題組應用美國Arraystar LncRNA芯片分析了趨化因子CXCL14介導的卵巢癌細胞中長鏈非編碼RNAs(lncRNAs)的表達情況,篩選到大量異常表達的lncRNAs,并且對其中的LINC00092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該研究成果于2017年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IF=8.556)上。(芯片實驗由康成生物提供技術服務)
研究背景
卵巢癌是婦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據報道年發病率在0.03-0.12‰。因為該疾病在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大多數患者被診斷時已經處于腫瘤晚期。作者前期研究表明卵巢癌相關的成纖維細胞(CAFs)可以促進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并且CAFs中趨化因子CXCL14的表達量相對于正常卵巢成纖維細胞(NAFs)明顯升高。接著,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實驗證明CAFs是通過CXCL14來促進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的。但是,CXCL14促進卵巢癌發生的作用機制仍是未知。
研究表明lncRNAs在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沒有直接證據表明CAFs促進卵巢癌發生的過程中lncRNA是否發揮功能。因此,作者對于CAFs分泌的CXCL14是否是通過誘導下游lncRNA表達水平的改變來促進卵巢癌的發生進行了探究。
研究思路
生型細胞中lncRNAs的表達情況。根據芯片結果,作者選取了上調最顯著的5個lncRNA分子(RP11-119F7.5,
ZEB1-AS1, XLOC_000493, RP11-12L2.4, and LINC00092)進行功能驗證(Loss of
Function),發現只有LINC00092的表達水平發生變化會影響卵巢癌細胞的遷移能力。因此,作者就將LINC00092作為CXCL14調控癌細胞發生和發展的下游靶基因做了進一步探究。
接著,作者又設計了針對LINC00092的siRNA來驗證該分子在卵巢癌代謝中的功能。實驗發現,LINC00092表達水平的降低會顯著抑制癌細胞的侵襲能力,增加細胞凋亡。同時,作者還發現過表達LINC00092可以回補沉默CXCL14所導致的生物學功能。
糖酵解過程在腫瘤發生和癌癥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有多篇文獻報道lncRNA可以通過多種機制來調控糖酵解,因此作者探究LINC00092是否也是通過調控糖酵解過程來促進卵巢癌的發生。實驗發現敲除LINC00092會使得癌細胞內很多代謝產物的含量明顯降低,尤其是乳酸的含量變化最為明顯。上述實驗表明LINC00092可以改變卵巢癌細胞代謝過程中的糖酵解水平。然后,作者開始研究LINC00092在改變糖酵解過程中是如何發揮功能的。借助RT-PCR和RNA
pull
down實驗,作者找到了LINC00092的靶基因果糖-2,6-二磷酸酶2(PFKFB2),并且進一步分析發現LINC00092和PFKFB2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52)。上述一系列實驗也表明了LINC00092是通過結合PFKFB2來調控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的。
另外,作者驗證了PFKFB2在卵巢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發現敲低PFKFB2顯著降低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增加凋亡;同時,過表達PFKFB2可以回補由沉默LINC00092所導致的生物學功能。最后,作者證明CXCL14、LINC00092和PFKFB2在卵巢癌的代謝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三個分子。
技術路線
結果展示
圖一 芯片及qPCR驗證結果和KM曲線
左圖:芯片篩選結果;中圖:RT-PCR驗證結果;右圖:KM曲線
圖二 LINC00092的功能驗證(LOF)
左圖:細胞侵襲實驗;右圖:細胞凋亡實驗
圖三 機制探究
左圖:糖酵解過程關鍵酶的qPCR驗證結果;右圖:WB結果
研究意義
本研究借助美國Arraystar Human LncRNA array在卵巢癌中篩選到大量異常表達的lncRNA,通過一系列的實驗驗證和臨床分析發現LINC00092與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接著,作者對于LINC00092是如何調控卵巢癌的發生發展做了進一步探究。總之,本研究的芯片數據對卵巢癌的診斷和治療,以及探究非編碼RNA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
作者介紹
周圣濤教授,臨床醫學博士,四川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美國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協會會員,美國腫瘤研究協會會員。周教授長期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婦產科常見良惡性疾病診斷和治療。近年來在Cancer Res、Cancer lett和Oncotarget等期刊發表多篇SCI論文,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四川省科技廳項目各一項。
原文出處
Long
non-coding RNA LINC00092 acts in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to drive
glycolysis and progression of ovarian cancer. Cancer Research.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