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的概念
動物機體受到抗原物質的刺激后, 由B淋巴細胞轉化為漿細胞產生的, 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免疫球蛋白, 這類免疫球蛋白稱為抗體(Antibody,簡稱 Ab)。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olobulin, 簡稱Ig) 是指存在于人和動物血液(血清)、組織液及其它外分泌液中的一類具有相似結構的球蛋白。
Ig根據單體數目、分子量、含糖量、電泳移動率等特點分為6類,主要是IgG、IgA、IgM、IgD和IgE。與免疫測定有關的Ig主要為IgG和IgM。
Ig由兩個輕鏈(L)和兩個重鏈(H)的單體組成,經二硫鍵連接呈Y型。Ig的輕鏈是相同的,有κ(kappa)和λ(Lambda)兩種型別。
五類Ig的重鏈結構不同,這決定了它們的抗原性也不同。IgG和IgM的重鏈分別稱為γ
(gamma)鏈和μ(mu)鏈。
IgG的結構見圖。
IgG可被木瓜蛋白酶分解為三個區段,其中兩個相同的區段稱抗原結合片段(Fab)。每個Fab都保存結合抗原的能力,但只有一個抗原結合位點,是單價的,與抗原結合后不出現凝集或沉淀。另一區段稱Fc段,無抗體活性,但具有IgG特有的抗原性。
IgG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為兩個片段,一個Fab雙體,稱F(ab')2,能和兩個相同的抗原結合;另一片段類似Fc,隨后被分解成小分子多肽,無生物活性。
IgM是由五個單體組成的五聚體,含10個重鏈和10個輕鏈,具有10個抗原結合價,由于空間位置的影響,只表現為五個抗原結合價。IgM分子量約為900000,IgG分子量約為150000。
多克隆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PAb):
抗原免疫動物所獲得的免疫血清或抗血清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它是由抗原中多種抗原決定簇(即抗原表位)刺激多株B細胞增殖分化所產生的, 稱為多克隆抗體,也稱抗血清。
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MAb) :
用雜交瘤技術獲得能分泌針對某一種抗原決定簇的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系即單克隆抗體細胞系,由此單克隆細胞系產生的大量單一、同質的、高純度的針對單一抗原決定簇的特異性抗體,叫單克隆抗體。(由于每一個免疫淋巴細胞只能分泌針對單一抗原決定簇的特異性抗體)。
動物產生抗體的機理
抗原(非自己的物質)免疫動物
→ 激活免疫B細胞
→ 轉化成漿細胞
→分泌針對免疫抗原的特異性的抗體
(一)抗原(Antigen, Ag)是指那些能誘導動物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產生抗體同時又能與免疫應答產物在體內外特異性結合、發生免疫反應的物質。
抗原的反應性取決于抗原決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稱為表位(epitope)。一個抗原分子可帶有不同的決定簇,在免疫測定中,抗原是指能與抗體結合的物質。能在機體中引起抗體產生的抗原多為分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質,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
(二) 抗原的基本特性
抗原具有抗原性(antigenicity), 其包括免疫原性與反應原性兩方面的含義。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是指抗原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使之產生抗體的特性。
2.反應原性(reactinogenicity)
是指抗原與相應的抗體發生反應的特性, 此特性又稱為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ity)。
抗原分為完全抗原及不完全抗原:
① 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應原性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如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蛋白質等分子量大于5000Da生物物質;
② 不完全抗原 只具有反應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亦稱為半抗原(hapten)。多糖、藥物、激素、肽類、抗生素、農藥等分子量小于5000 Da 物質半抗原需與BSA、OVA等載體蛋白交聯后成會完全抗原才能刺激動物產生相應的抗體;
半抗原-載體蛋白:
半抗原單獨作用機體的免疫系統時無免疫原性,當與蛋白 載體(carrier)結合形成半抗原-載體復合物時,即可獲得免疫原性,這種復合物不但可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針對半抗原的抗體,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針對蛋白質載體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