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膠過濾層析(也叫分子篩)是利用具有多孔網狀結構的顆粒的分子篩作用,根據被分離樣品中各組分相對分子質量大小的差異進行分離的技術。
凝膠過濾層析(GF)法又稱為排阻層析或分子篩方法,主要是根據蛋白質的大小和形狀,即蛋白質的質量進行分離和純化。層析柱中的填料是惰性的多孔網狀結構物質,多是交聯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瓊脂糖)類物質,使蛋白質混合物中的物質按分子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也叫做分子排阻層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來,小分子后流出來。凝膠過濾層析非常適合對pH變化、金屬離子或輔助因子濃度以及大環境情況敏感的生物分子。
為了進行分離,將凝膠填料裝柱形成柱床。填料是球狀顆粒的多孔填料,根據其化學和物理穩定性以及惰性(沒有反應性和吸附性)進行的選擇。在分離過程中,樣品用同溶劑進行洗脫,而在分離的后期,通常需要使用流動的緩沖液,以便移除柱子中殘余的分子,使柱子可用于下一次分離。
樣品制備:
1.樣品必須澄清,沒有顆粒狀物,否則容易堵塞層析柱。
2.樣品緩沖液:樣品緩沖液的pH、離子強度和組成不會顯著性影響結果的分辨率,只要這些參數不影響被分離蛋白質的大小和穩定性,也不超出填料的穩定范圍。
3.樣品濃度:凝膠過濾分離效果與樣品量無關,因此與樣品濃度也沒有關系。通常蛋白濃度不要超過60mg/mL。樣品的溶解性和粘度會限制樣品濃度,關鍵在于樣品相對于流動相的粘度,太高的樣品粘度會引起分離的不穩定性和不規則的流動形式,會導致非常寬和成串的峰形,反壓也會增加,因此對于粘度大的樣品需要進行稀釋。
樣品體積:在凝膠過濾中,這是最重要的參數之一。一般推薦上樣的體積在1-30%之間,可以做梯度實驗,確定最佳的上樣體積。
緩沖液組成和制備:
在凝膠過濾中,緩沖液的組成不直接影響獲得的分辨率,更重要的考慮是,緩沖液對目標蛋白分子的形狀和生物學活性的影響。選擇的緩沖液和pH需要使蛋白保持穩定性和活性。緩沖液在使用之前,應當使用0.45um或者0.22um的膜進行過濾,在進行凝膠過濾之前,必須進行脫氣處理。
層析柱:
凝膠過濾層析中,柱效尤為重要。由于分離過程中只有一個柱體積的緩沖液流過柱子,裝柱柱床和顆粒的均一性影響流過柱子的一致性,因此影響峰形和最終的峰寬。高度均一的凝膠過濾填料有助于分子的窄峰洗脫。因此要尤為注意所用柱子的柱效。所以凝膠過濾層析柱裝好之后,需要進行柱效的測定。
純化過程:
1.在開始上樣前,應將緩沖液和柱子維持在相同的溫度。溫度的快速交換會引起裝柱中的氣泡產生,影響分離。
2.樣品進樣方法取決于進樣體積和進樣使用的設備,可以通過色譜系統、蠕動泵或注射器直接上柱。
3.樣品進入凝膠過濾層析柱后,不同分子量差異的分子在柱中流動的速度不同;為了獲得良好的分離效果,應使用適當的流速,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允許分子進入或流出柱子。低流速有助于獲得更好的分辨率。如果在低流速時峰形分離良好,也可以增加流速或者縮短柱子以節省時間。
舉例一些峰形出現的可能原因(圖片源于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