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單抗藥物的應用
抗體根據結構可以分為可變區以及恒定區:可變區可以特異性的識別抗原,能夠將抗體靶向目標蛋白。恒定區:可以參與免疫調節。結構決定功能,目前的抗體藥物也是基于這兩個功能設計。所以相對于一般的傳統藥物,單抗具有非常明顯的“精準性”,如果說傳統的化藥治療是一種“地毯式”式的排查治療,那么單抗藥物就是“導彈”式的靶向治療,能夠減少了正常細胞的受損,減少副作用的同時還增強了藥物療效,所以目前在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者開始研究單抗應用于心血管、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
二、單抗藥物高增長,未來潛力巨大
2.1 單抗藥物是明星行業中的增長明星
生物醫藥是醫藥未來發展主流:生物技術的進步開啟了第三次技術革命,為很多傳統藥物無法治療的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且全球新分子實體藥物開發難度日益加大,化學新藥的開發成功率和回報率急劇下降,專利藥又面臨過期的風險,國際制藥巨頭紛紛轉向生物制藥研發領域,為生物制劑的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機遇,2000
-2009年全球生物醫藥的CAGR達到21%,增速快于全球醫藥2002-2009 年9%的增速。
單抗又將是生物制藥中最具潛力的細分領域。隨著1986年第一個鼠源單克隆抗體藥物Muromonab
OKT3誕生,1997年第一個人源化的單抗誕生單抗藥物開始投放市場,單抗以其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副反應小等優勢在癌癥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等疑難雜癥的治療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9年增長15倍,以400億美元的銷售額穩居2009年全球最暢銷生物工程藥物之首。
醫藥經濟報報道到2010年達到了440億美金,2000年-2010年的CAGR達到40%,遠超過生物制藥同期CAGR21%,并誕生了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5個,單抗的發展勢頭迅不可擋。目前幾乎所有大型制藥公司都有單克隆抗體業務。2007
Pharmaceutical Business預測,單克隆抗體市場將成為制藥行業中增長最快、獲利最大的市場之一,預計2007-2014
年間的年銷售額增長率將為14%,將遠遠超過小分子藥物0.6%的增長。單克隆抗體藥物發展值得長期重點關注。
2.2 從國外的數據看我國即將迎來單抗黃金發展二十年,布局單抗行業時點已經來臨
縱觀全球單抗藥物發展的歷史,發現中國單抗行業的發展歷程和全球單抗行業的的發展具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就連產品誕生的節奏都非常相似,所以隨著我國多個極具潛力的單抗藥物即將投放市場,以及醫保對單抗藥物的支付,我國單抗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二十年,目前布局單抗行業的時點已經來臨。
2.3 全球單抗的增長依舊強勁:腫瘤單抗藥物是短期單抗增長的動力,而應用范圍的擴大將引領單抗藥物進入一片未知的藍海
單抗主要定位于普通藥物無法治療的“疑難雜癥”,投放市場后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之一,預計未來的增速會有所下降,分析認為短期鑒于腫瘤發病率的不斷增長,在癌癥藥物的強勁需求下,單抗藥物市場高增長有望持續。截止2009年FDA批準的27種單抗中腫瘤治療藥物位居榜首,占比53.80%;且2010年年底,共有1594個單抗獲得專利,其中腫瘤相關的單抗專利達到435個,占比27.3%,其他領域如心血管、糖尿
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專利增多,鑒于心腦血管、糖尿病均為全球十大藥物品種,藥物需求大,未來該類藥物的增長會很快快,因此單抗藥物應用范圍的擴大將進一步引領單抗進入一片未知的藍海。
2.4 借鑒全球單抗發展的歷史軌跡尋找中國未來的基因泰克
由于單抗行業的巨大發展空間,目前全球大的醫藥幾乎都開始涉及單抗領域。我國的多個藥企也開始投入重金,加大研發的力度克服單抗生產的工藝難題,介入前景巨大的單抗領域,根據對各公司現有研發進展,分析認為我國的單抗的黃金二十年將會分三步走,其中中信國健將是單抗海量市場打開的最大受益者,未來有望成為中國的”基因泰克”。
(我國單抗發展三部曲圖)
第一個五年:受益的公司將是目前已經掌握單抗生產關鍵技術并擁有豐富產品儲備的公司:蘭生股份(中信國健)、百泰生物、海正藥業。
第二個五年:屆時多個重磅單抗將過專利保護期,所以目前已經開始布局單抗的大公司,他們有強大的資金做后盾,并不惜重金力爭引進國外的技術和科研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產品投放市場,未來價格相對合理的仿制藥以及原創藥產品能夠借助公司強大的銷售渠道有望實現快速增長,例如麗珠集團、一致藥業以及海正藥業、復星醫藥、華北制藥、雙鷺藥業等。
第三個五年:當單抗市場逐漸被打開,傳統制藥的大企業錯過單抗發展的第二波,又進入增長乏力期,為了尋找業績的增長點,他們可能會收購一些因為技術實力較好,產品質地優良,但苦于資金缺乏研發費用不足單抗小企業,實現單抗的大發展。雖然這是個遙遠的故事,但是這將是所有大企業的必經之路。
三、我國單抗藥物市場:外企主導但需求較大,空間無限
3.1 我國單抗市場仍是外企占主導,但國產藥物增長較快。
據調研了解我國目前的單抗市場已經超過十億元,增長較快,其中國產單抗的增速尤為明顯。一方面得益于這幾年國內不斷引進新的品種,二是由于單抗藥物在腫瘤以及類風濕領域的影響逐漸擴大。但是目前仍是以羅氏為主導的外企占據絕大多數的市場,據拜耳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羅氏僅美羅華和郝賽汀藥物的銷售收入就達到6.5億元左右。
國產單抗藥品中,中信國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益賽普增長較快,中信國建2007-2010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復合增長達到59%,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約4億元。據IMS數據顯示國外同類產品恩利、伊納西普2009年的銷售額達到58.63美元、54.53億美元。而且百泰生物的泰欣生2008年上市以來,2009年取得了1.6億的好成績,初步估測2010年有可能達到了2億元。此外2011年上海賽金治療中度及重度強直性脊柱炎的藥物強克以及中信國健抗移植排斥藥物健尼哌獲批上市,目前國內有多個單抗進入臨床,未來產品逐漸豐富,國產單抗質優、價廉等優勢將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