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首次識別出了一種易于發展成世界上最常見癌癥的疾病:巴氏食道癥(Barrett"s esophagus)的遺傳突變,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突變區域出現在兩條染色體上,這將有助于研發高風險人群的篩選方法。
雖然之前科學家們就認為這一疾病可能具有遺傳的和環境的原因,如飲酒和吃高脂肪的食物,但是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沒有與此相關的找到任何遺傳變異線索。
現在,由倫敦大學Janusz Jankowski領導的,多國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染色體6p21和16q24上的遺傳變異。這項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雜志在線版上。
巴氏食道癥(Barrett"s esophagus)是指食道下段黏膜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這一疾病1950年由Norman Barrett首次提出,1957年確認,已漸為人們所關注。巴氏食道癥癥狀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發癥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癥狀為胸骨后燒灼感、胸痛及反胃,常常發展成食管癌。
Jankowski教授和他的同事――來自英國超過106個研究中心,世界各地的20多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分析技術,分析了1800例BE患者的66萬個遺傳突變,并且還從另外一組1105例患者樣品中發現了20萬個遺傳變異,研究人員對這些患者樣品,以及大量對照組(超過5000個)進行比對。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尋找兩個染色體上單個核苷酸的變化――A,T,C,G。然后他們還在4500例病例中進一步分析了這些SNPs。
“經過這些研究,我們證明了6p21和16q24染色體上的兩個SNP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巴氏食道癥的發病密切相關,”Jankowski教授說,“這是第一次建立一個遺傳關聯,我們的研究結果為篩選胃食管反流癥狀的患者提供了基礎。這些遺傳變異也將為研發治療新靶標奠定基礎。”
“由于BE稱為是食道癌的前兆,因此這些遺傳變異也可以用于預測癌癥發展的風險因素,并且為發現其中的生物學機制提供線索。”
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個遺傳變異區域靠近一個稱為FOXF1的基因,FOXF1參與消化道(食道,胃和腸)的發展,而另外一個突變則接近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區域,這個區域包含有與免疫系統,炎癥和嗅覺有關的基因。
“我們的研究結果直接證明了巴氏食道癥的一個遺傳成因,”Jankowski說,“盡管這些基因扮演的角色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其中一個SNP的位置接近FOXF1,這說明可能在易感人群的胃和食道中可能存在結構性的因素。
這與一種稱為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結構性缺陷研究相符,而這種疾病與BE關系密切。我們還發現有證據表明,與體重增加有關的SNPs也可能與BE相關,這指出這一遺傳效應可能部分支持流行病學觀點,即肥胖是BE的一個風險因素。“
他繼續說:“在人體中,MHC區域位于6號染色體上,由150個基因組成,其中至少有50%具有免疫,自身免疫反應或監測的作用。在這里找到一個基因突變,說明BE??患者免疫系統未受到控制,而且還可能是過度激活了,這表明這種疾病也許可以通過抗炎劑得以控制。“
研究人員計劃在對另外10000名患者進行檢測,以驗證這些結果,并分析是否能找到任何其他的基因,預測BE的發病風險。
“我們現在知道,就像克羅恩病或者麩質過敏癥coeliac disease一樣,BE也能遺傳。而且機體中對炎癥的控制,以及修復機制的微妙變化,有可能決定了疾病易感性。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助于篩選患者,預測誰會患上BE,并用于設計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反流性食管炎是西方最常見的病理情況之一,因此這些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Jankowski教授說。
BE患病率為2%,發達國家中50歲以上的男性風險最高。據估計,每年約0.4-1%的BE患者會發展成食道癌。食道癌是在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中排名第八,每年將近482,000新發病例,約406,500人死亡。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這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在比較了人、有......
糾正人類胚胎中的致病突變具有減輕遺傳疾病負擔,并改善對具有致病突變的夫婦進行替代胚胎選擇的潛力。2020年10月29日,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DieterEgli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Allele......
1.秋水仙素處理,消化,離心收集,PBS洗一次2.低滲KCL(0.075M)處理。時間在不同細胞不大一樣一般20-40min3.滴加少量固定液,(1/10體積)離心1500rpmX5min4.去上清,......
茶樹是重要的經濟植物,其特征是基因組大、雜合度高、物種多樣性高。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基因組層面上對茶樹開展合作研究。該研究獲得染色體級別高質量的中......
科學家在歐洲和國際肥胖癥會議上報告說,與很少吃加工垃圾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3份或更多的“超加工食品”衰老的幾率增加了一倍,即染色體末端DNA和蛋白質端粒鏈會變短。人的染色體(灰色)被端粒(白色)覆蓋。......
“一花香十里,更值滿枝開。”凌寒怒放的蠟梅,是萬花凋零的寒冬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其香味濃郁而獨特,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揮筆高歌的對象。蠟梅為何冬季開花?其獨特香味由何而來?蠟梅華中農大供圖近日,華中農業大學......
細胞核內遺傳物質的空間排列在生物體的發育中起重要作用。近日,巴塞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與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發了一種追蹤單個細胞中染色體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作者能夠證明染色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重組的......
染色體的斷裂是對細胞最有害的損傷,如果其沒有被恢復的話就會阻斷染色體的復制和分離,從而導致細胞周期生長停止并促進細胞死亡,這些突變經常會在腫瘤細胞中頻繁發生,而且在遺傳物質復制期間會自發產生,為了能夠......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服務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采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
近日,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circularDNAdrivesoncogenicgenomere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