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術界知名職業打假人Elisabeth Bik博士和她的團隊又有大動作。
7月6日,Bik博士再曝出121篇可能出自同一“論文工廠”的一批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涉及上海交大附屬同仁醫院、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復旦附屬浦東醫院、首醫大附屬朝陽醫院、武大附屬中南醫院等一眾名校名院在內的50多個單位及課題組。其中有十多篇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些論文中山東地區最多,達39篇之多。以臨床居多,研究領域基本都是腫瘤學—非編碼RNA研究。
附件:stockphoto-papermill-july-2-2020-public-version-chn.pdf
目前,這些論文已經全部上傳至Pubpeer網站上。
據Google Scholar顯示,其中一篇已被引用50多次,另有3篇被引20多次,這意味著這些有問題的論文可能對其他研究產生影響。
這些論文均是近3年發表的,時間從2017年-2020年,最近的一篇6月剛剛出版。
這些121篇論文具備了“論文工廠”產品的所有基本特征:雖然論文出自不同的課題組, 但每一篇論文都至少有一幅圖像與另一篇論文相同,甚至多張相同的圖片(包括生存曲線圖、菌落集群圖、Western blot圖等),或者同一圖片進行簡單粗暴旋轉、剪切,以及完全相同的圖片說明……
Bik博士稱,大約100張圖片存在“循環利用”。
BIK團隊不但將這批論文涉嫌造假的類型和可疑之處作了詳細的歸納、分類和標記:
附件:英文版名單stock-photo-paper-list-simple.xlsx
而且,還專門推出了完整的中文版本:
附件:中文版名單stockphoto-papermill-july-2-2020-public-version.xlsx
01 這本3分SCI獨占113篇!這次會涼涼嗎?
這批“論文工廠”論文共涉及6個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歐洲醫學和藥理學評論》(IF=3.024)
Journal of Cancer 《癌癥期刊》(IF=3.565)
Bioscience Reports《生物科學報告》(IF=2.942)
Oncology Letters《腫瘤學快報》(IF=2.311)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醫學與藥物療法》(IF=4.545)
The journal of the Balkan Union of Oncology《巴爾干聯盟腫瘤學雜志》
但其中113篇卻來自同一本期刊!它就是: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ERMPS)
ERMPS 雜志官網截圖
該雜志的投稿說明中,明碼標價地收取出版費用,具體到每張圖和每張表。如果實在著急的話,還有加急快速通道,價格1800歐起。出版商還警告:“ 已經接受的文章必須在出版前付款,且不得超過5個月,否則將被撤回。”
ERMPS是一本來自意大利的醫學-藥學類期刊,創立于1997年,由VerduciEditore出版社出版,期刊印刷版ISSN號為1128-3602,電子版ISSN號為2284-0729。雖被曝光,但其影響因子近些年一直在穩步上升。目前已經達到了3.024分。
統計發現:2017年-2019年的最近三年,ERMPS一共發表論文3379篇。其中,我國學者就占了2717篇,占比高達到80.408%!其次是意大利學者,489篇,占比14.472%。后面的美國(66篇)、土耳其(42篇)、希臘(28篇)等均不足百篇。
在中國學者發表的2717篇中,來自山東的占比最高,超過10%。
ERMPS雖然目前已經達到了3.024分,但其自引率高達28.6 %,去除自引后的影響因子僅為2.238分。
Bik博士在文章中表示:ERMPS期刊出現大量的圖片相似的論文,這些論文又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的醫院,相似的文章標題結構,基本都在 miRNAs 和 lncRNAs研究領域,讓人不得不懷疑:期刊自身真的脫得了干系嗎?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光ERMPS,上次的報道中就已經發現56篇出自該期刊。
02 華爾街日報采訪涉事期刊和論文作者 破“四唯”后,情況會好轉嗎?
與之前報道不同的是,此次Bik博士的曝光,還吸引了來自《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的關注,早在7月5日,華爾街日報就發表了一篇題為:Chinese Research Papers Raise Doubts, Fueling Global Questions About Scientific Integrity(中國研究論文引發質疑,加劇了有關科學誠信的全球性問題)的報道。
報道中,華爾街日報記者聯系/采訪了涉事的6個期刊和121篇的論文作者。
其中,ERMPS表示:“期刊將聯系相關作者,要求他們證明數據的原創性”。
《癌癥期刊》、《生物科學報告》、《生物醫學與藥物療法》這三家期刊表示正在調查。
其中,《生物醫學與藥物療法》(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的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表示,該公司正在向新系統投入大量資源,以加大欺詐識別力度。
另外兩個期刊《巴爾干聯盟腫瘤學雜志》和《腫瘤學快報》要么沒聯系上要么沒回復。
《華爾街日報》記者還聯系了這121篇論文的作者,其中至少有15人要求提供更多信息,以核查他們的論文并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有部分人表示,他們將提供原始數據。
在聯系后《華爾街日報》記者認為:這些論文中,一些研究人員可能本身也是受害者,他們的論文可能被論文工廠抄襲了。
對此,Retraction Watch的聯合創始人Ivan Oransky表示:中國對發表論文實行高額獎金激勵,“屬于‘要么發表論文、要么科研學術生涯完蛋’的極端例子。”
雖然中國在這方面表現的尤其嚴重,Oransky同時也表示,一份2017年的報告顯示,包括美國、沙特阿拉伯和馬來西亞在內的全球各地都存在這種現金獎勵制度。
但隨著2月23日, 中國科技部正式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Oransky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措施共計9大方面27條。明確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打造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論文評價和考核實行代表作制度,由“量”轉變到“質”,提高高質量論文考核評價權重。明確指出不允許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鉤。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
鼓勵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首次提出):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
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
“撤回有問題論文的過程比最初的審查更耗時,如果一家期刊決定采取行動,有時可能需要花費幾年時間。”Oransky說。
事實也印證了Oransky的說法。截止目前,2020年1月BIK博士曝光的來自Tadpole論文工廠的 400多篇論文目前只有七篇被撤回。
“這也意味著大約有99%的數據可供其他毫無戒心的科學家信任,借鑒甚至引用。”
對此,BIK博士無奈的表示:只能耐心等待。“just patiently wait.”
但科研醬以為,不光等待,我們可以選擇更多的曝光。
附件:問題羅列Stockphoto PaperMill July 6 2020 Public Version.xlsx
參考信息:
1.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20/07/05/the-stock-photo-paper-mill/
2.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5%9B%BD%E7%A0%94%E7%A9%B6%E8%AE%BA%E6%96%87%E5%BC%95%E5%8F%91%E7%A7%91%E7%A0%94%E8%AF%9A%E4%BF%A1%E7%96%91%E9%97%AE-115939984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關于報送2024年度基金項目成果材料的通告基金項目的績效評估有助于完善項目全過程管理體系、提升項目資助效能和科學研究成果質量。管理科學部的基金項目績效評估工作自1998......
近日,基金委竇賢康主任發表署名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學根基和動力源泉》,文中提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大力度自主培養基礎研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關于2024年第2期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申請的通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管理辦法》,為加強學科發展戰略頂層設計,促進本領域國際(地區)合作交流和人才培......
近日,陸續有高校公布了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本科生)立項情況,目前共有17位本科生獲得資助。現將其整理如下(不完全統計):武漢大學據武漢大學消息,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按照目前公布的項目統計,上海交通大學獲批項目連續第八年突破千項,多個類別項目數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共......
2023年9月,基金委公開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首次試點設立。據悉,博士生項目采用“推薦+評審”制,依托單位按名額擇優推薦,基金委組織評審進行遴選,每個項目資助強度30......
20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已于8月23日正式公布,科學網編輯部于當日向大家征集本年度基金申請結果和心得體會。截止8月27日晚,共2179位用戶參與投票分享了自己的申請情況,其中75%的人今年都鎩......
8月23日,國自然基金委發布《關于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管理辦法和專家評審意見,經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議審批......
關于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4〕165號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項目申請......
今年,各大學部的學科評審剛剛落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簡稱國自然)的結果即將揭曉。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毫無疑問是緊張又充滿期待的時刻。今年的總預算增加了21.4億元,這個消息無疑讓不少申請者精神為之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