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17 11:18 原文鏈接: 若美國禁令不變,臺積電9月14日起斷供華為

      7月16日,在臺積電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透露,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為華為繼續供貨。而美國政府5月15日宣布的對華為限制新規將于9月15日生效。

      截至發稿,華為方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4天前(7月13日),臺媒鉅亨網曾報道,臺積電已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華為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后,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在此之前,根據美國商務部5月15日公布的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不過,該禁令公布后有120天的緩沖期。

    《日經新聞》報道截圖

      美國新禁令公布后,日經新聞曾在5月28日報道,華為已經儲備長達兩年的美國“關鍵芯片”。

      該報道稱,華為儲備工作主要集中在英特爾生產的用于服務器的CPU和賽靈思(Xilinx)的可編程芯片上,這些芯片是華為基站業務和新興云業務的“最重要組件”。

      不過,華為方面對上述報道也未直接回應。

      觀察者網查詢華為2017-2019年財報發現,2018、2019年,華為原材料的庫存陡然增加。

      其中,2019年末,華為原材料一項較2018年末增長65%,占所有存貨的比重達35%,總價值584.2億元;而該數據在2018年末為354.48億元,較2017年末的190.05億元增長超過86%。

    華為2017-2019年財報截圖

      在2019年年報中,華為透露:“在新產品設計階段,從原材料級、單板級、產品級支持多源供應方案,保障原材料供應多源,避免獨家供應或單一地區供應風險,確保產品的持續可供應性。”

      事實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3月底的財報會上也曾公開表示,如果美國禁止芯片制造商使用美國的設備、材料和軟件來制造海思設計的產品,華為仍可以從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購買芯片。

      而近段時間以來,臺媒、日媒也輪番放風,稱華為已開始同聯發科、紫光展銳商討,以擴大芯片的采購,維持其消費電子業務的正常運營。華為同樣對傳言未有證實。

      針對美國對華為打壓升級,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月9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希望不要失去海思訂單,若真的失去海思,還有其他客戶可以填補空缺,但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補上。

      湊巧的是,今天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正式登陸A股科創板,募集資金總額將達532.3億元。由此,其不僅將成為科創板最大的IPO,也將是A股10年來最大的IPO。

      中芯國際招股書披露,在14nm以下技術節點的開發上,全球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其和臺積電2家。隨著該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其與臺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正不斷縮短。

      調研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臺積電位列第一,市占率達51.5%,營收為101.05億美元;中芯國際排名第5,市占率4.8%,營收9.4億美元。

    相關文章

    中國國際商會表示反對《芯片與科學法案》

    在今天貿促會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孫曉表示:美方近日出臺《芯片與科學法案》,其實施見效尚待時間檢驗,但其對全球芯片產業發展、國際經貿規則的破壞和影響是深遠的。中國工商界對該法案表示堅決反對,其......

    半導體市場在“退燒”,芯片價格將“大跳水”

    前言:糧食豐收時,因為供給充足引發糧食價格下降,從而導致農民收入降低。可在21世紀的半導體領域,卻依然出現[谷賤傷農]的現象。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的持續減弱,曾在上半年引發過一波芯片急跌,而近日多款芯片報......

    這塊米粒般的微鏡芯片,給機器人帶來“好視力”

    北理工學子研制的MEMS微鏡芯片。陳靜怡攝偌大的車間正緊鑼密鼓開展生產,卻鮮有工人在機器之間穿梭在智能生產線里,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力,在流水線上完成著工作任務。機器人結構龐大,但并不“莽撞”精準完成定位......

    華為高喊“活下去”,寒氣已到IVD!

    8月22日華為內部論壇發布了一篇《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文章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著衰退、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

    全球芯片銷售降溫幅度遠超預期,市場預計超6000億美元

    據彭博社報道,芯片銷售的降溫幅度超過此前的預期。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局將芯片銷售額今年的市場前景從之前的16.3%下調至13.9%。到2023年,它預計芯片銷售額僅增長4.6%,是自2019年以來的最低......

    “芯鏈”強韌上海集成電路企業迎接新機遇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一直是全國集成電路產業中不可缺少的板塊。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約占全國1/4 ,去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500億元。從全產業鏈來看,上海芯片企業的活力對于全國芯......

    揭牌!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牽手華為成立實驗室

    8月18日,由華為公司、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等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與行業頭部企業等單位聯合成立的“智慧港口全球創新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天津揭牌。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

    用于邊緣AI的神經形態芯片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并制造了一種直接在內存中運行計算的芯片,可運行各種人工智能(AI)應用,而且它能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時,僅消耗通用AI計算平臺所耗能量的一小部......

    華為30歲以下員工僅占28%!中年人危機真的存在嗎?

    據華為發布《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華為的19.5萬員工為全球30多億人口提供服務。其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占員工總數的54.8%,海外員工本地化率為64%。據悉,在這19.5萬......

    彈性半導體制成可穿戴神經形態芯片

    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靈活、可拉伸的計算芯片,該芯片通過模仿人腦來處理信息。發表在《物質》雜志上的該項成果有望改變健康數據的處理方式。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將可穿戴技術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