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17 14:21 原文鏈接: 扒一扒“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那點事

      近日,由小學生研究抗癌獲獎引爭議一事引發出來的“學術腐敗”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由此牽涉的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一事也有了最新調查結果,武漢科協表示小學生研究抗癌系獨立完成,這次是真的了?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

      近日,關于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道引發社會關注。

      記者查閱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歷年獲獎名單發現,類似的“高大上”中小學生研究項目不在少數。

      比如,有兩名小學生憑借《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獲得小學組三等獎。該項目簡介中稱,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資料顯示,兩名參賽學生當時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

      “小鼠成果沒有幾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

      “比賽已經變味兒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屬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員黃某告訴記者,之前有朋友請他幫助孩子參加這項大賽,他幫孩子設計了一個符合其知識能力水平的項目,沒想到班主任看過后卻連說“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獲獎項目給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驚,很多項目至少都是碩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黃某說。

      云南省建水縣一名連續多年帶領學生參賽的崔老師告訴記者,每年獲獎名單出爐后,他都會感嘆一些獲獎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學生研究十分復雜的導航系統,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無法完成的。”

      武漢科協:小學生研究抗癌系獨立完成

      據武漢科協官網消息,近日,關于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道引發社會關注。經初步核實,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實驗想法由李某怡在參加學校的科技節小課題研究活動中向科學老師提出,并在科學老師的建議下聯系到從事腫瘤實驗技術工作的醫院實驗技術員作為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厘清了實驗思路并進行了對比觀察實驗。

      2名學生在對比觀察實驗中的動物抓取、稱重、小鼠藥物注射、腫瘤測量等簡單操作,均經過指導老師的專門培訓。小鼠的腫瘤剝離操作嚴格按照實驗動物操作標準和倫理,在麻醉處死后開展,實驗腫瘤屬于皮下腫瘤,剝離實驗屬于簡單基礎操作,在老師演示教學后,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并從實踐中得出報告結果。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武漢市選拔賽中,按照個人申報(提交查新報告等申報資料)、學校推薦、區級初評、市級復評的程序,由專家組對《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等作品進行了評審。專家組按照分別審核、集中評議的原則,一致認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等科技創新成果作品,并建議推薦參加省級競賽。

      我們一直致力于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中小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探究活動,推動社會各界共同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

      “神童”獲獎并非個例,這些獎是如何評出來的?

      記者查閱大賽評審規則發現,獎項的評審由大賽組委會組織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家組成評委會。評審規則強調必須由參賽者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寫,并明確要求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是參賽者本人構思、完成。

      為了防止造假,大賽不僅要求參賽學生做項目時要拍照留痕、留存資料,還在各級比賽中設置了答辯環節。“答辯是在一個封閉場地內進行的,除了專家和參賽學生,其他人不準進入。”崔某說。

      記者調查發現,云南省科協邀請的評審專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深教授、研究員。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從評審專家的專業背景、資歷來看,要甄別出參賽者是否作假、是獨立研究還是借他人力量,應該非常簡單。

      對于評審專家為何沒能發現一些參賽作品明顯超出了中小學生知識能力范圍,賽事組織方沒有正面回答,僅稱“我們也提倡高校院所對青少年進行支持,大手拉小手,會對青少年有所啟發”。

      相關報道:

      近日被鬧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抗癌獲獎事件最新處理結果來了!昆明一小學生研究癌癥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小學生陳某林父親致歉說了什么?隨著抗癌獲獎小學生父母資料身份扒出,這件涉嫌學術腐敗的獲獎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此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的一個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課題,于2019年3月9日參加第34屆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決賽,獲得一等獎,并于2019年12月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對此,網友紛紛提出質疑,認為“一名小學生開展的是博士生的課題,這可能么?”

      事件回顧:

      小學生研究抗癌獲獎引爭議

      7月12日,一則云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獎引發爭議。

      7月12日,一則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在該項目的介紹中,各種生物學專業詞語輪番出現,所提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很多樣,如“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動物模型、臨床樣本分析”等。這個如此“高大上”的項目的完成者,不是相關專業的碩士或博士,而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在幾天時間內實現了從不懂基因為何物到“通過熒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的“蛻變”。

    陳某石同學《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有網友認為,該研究遠超小學生能力范圍,項目的立意、實驗設計堪比博士生科研水平。

      在網站上展示的部分實驗記錄中,陳某某這樣寫道:

      2018年1月6日,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對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3日回應稱,此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調查組。

      另據了解,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曾與高考加分、保送掛鉤,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一、二等獎的學生向高校投檔時最高加20分。有評論指出,一些人的所謂“捷徑”,卻可能讓其他人無路可走。這些通過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獲取的“隱形加分”,搶走的正是本應屬于其他孩子的機會。

      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相關展示頁面中配有陳某某進行實驗的照片。

      更耐人尋味的是,涉事小學生的父母為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或涉嫌學術腐敗”。7月13日,云南省科協回應稱,已獲知此事并正在了解相關情況。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則回應稱:經初步核查,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該所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

      癌癥獲獎小學生父母是誰背景資料遭扒

      這課題難度不亞于博士的畢業論文,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就有如此的學術功底,讓人浮想聯翩。經初步核查,發現該學生的父母是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研究員,故大家猜測,該學生是在其父母的“過度幫助”下,完成了該課題。

      更有意思的是,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的重慶彭同學,其參賽作品居然與某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高度重合,這樣的一等獎,顯得有點荒誕不經了。

      小學生竟是美國國籍!為蹭簡歷申美國大學

      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靈石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

      很快,男童的父母被扒出來。看到父母的身份,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他的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原來,是把父母的研究成果拿來給孩子參賽,獲得了獎項,以后就會拿到升學加分甚至保送。一個美籍華人網友更是扒出,男童是父母遠赴美國生下的孩子,這個孩子是美國國籍,陳靈石的本名其實是叫Alex。

      該網友分析這一家:鉆美國落地國籍的空子,生一個美國公民寶寶;鉆中國競賽的空子,給自己六年級的美國公民寶寶申請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的獎項。

      隨后以此作為敲門磚,進入國內的重點中學,然后在他的同齡人在埋頭準備高考之際,他會以此獎項申請美國的大學。

      該網友表示:我所真正反感的是這一家子這樣做兩棲華人,兩頭通吃般地投機取巧,占了美國赴美生子的便宜,又在國內鉆競賽的空子,將來陳靈石,啊不,Alex Chen小朋友又會來美國讀大學,并被當地以付出很大努力的學霸為名義報道。

      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家長致歉

      未掌握關鍵信息

      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編撰過程

      15日下午,小學生陳某某的父親陳勇彬發布一封公開信——《關于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并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

      7月15日,該獲獎小學生陳某某家長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對該事件來龍去脈給與說明回復:

      關于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

      本人針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情況作出如下說明:

      1. 獲獎學生為本人兒子,其受家庭環境影響,自幼接觸相關科學知識,并形成了濃厚的科研興趣。

      2.孩子根據自身科研興趣選擇了本課題,并在其學校指導老師、父母及所在課題組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下,通過觀察學習和親自實驗操作,獲得了該項目主要實驗數據,并基本掌握了該項目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

      由于我的疏忽與過錯,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同時,我謹代表孩子向大賽組委會提出以下申請: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并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

      在此次輿情中,孩子已經承受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為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作為孩子的父親,我虛心接受大家的監督與批評,也真誠地懇求廣大網友和媒體給予寬容和諒解。

      陳勇彬

      2020年7月15日

      小學生研究癌癥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 7月15日,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癥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通報全文如下:

      近日,關于質疑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網絡報道引發社會關注。我們迅速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對大賽評審工作開展全面調查。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就此項目及時進行復審,現將有關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如下:

      專家組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但其附件支撐材料和調查走訪發現的新情況新材料不能充分證明作者獨立完成該項目報告的整體設計和撰寫。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根據以上情況,評委會建議:該項目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8年修訂)》評審原則第三條:“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感謝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對大賽的關心和關注,并希望對我們的工作繼續提出批評和指正。對由于我們工作的失誤造成的社會影響表示誠懇的歉意。我們將接受教訓,深刻反思,舉一反三,開展自查自糾,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嚴格按照大賽的評審規則和程序開展工作,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大賽生態環境。

    相關文章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宣講報告會在中關村延慶園舉辦

    8月23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講報告會在中關村延慶園企業之家一層多功能廳舉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張志松進行宣講,區委常委、副區長蘇禮華出席會議。市科委相......

    聚焦3大產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聯合攻關需求征集

    關于開展2024年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等文件精神,支撐長三角區域產業鏈創新......

    生物大滅絕“禍首”?最新論文探究巨型隕石來源之謎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最新論文,揭開疑似生物大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希克蘇魯伯隕石的來源和性質。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從白堊紀-古近紀界線(K......

    知網首篇被引量破2萬的論文產生

    知網第一篇被引量破2萬的論文產生。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官方微信公眾號在8月14日晚間發布消息:至2024年8月14日為止,溫忠麟和葉寶娟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的《中介......

    8個項目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立項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4年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立項的通知湘科計〔2024〕34號各有關單位:根據《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經過現場調研、咨詢論證、會議審定、項目公示等程序,決定對......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申報指南發布

    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

    10月1日起實施|《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正式發布

    《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是廣東省為了全面促進科技創新而制定的一項重要地方性法規,于2024年7月31日由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并將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共包含......

    OpenAI開發反作弊工具,用AI寫論文可被檢測

    ·OpenAI內部既想守住透明度承諾,又想留住用戶。調查顯示,近1/3的ChatGPT用戶會因為反作弊技術而減少使用。·OpenAI員工擔心水印可通過簡單技術被刪除,比如把文本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再轉換回......

    四部門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

    由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金融監管總局制定的《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近日發布。《計劃》旨在有效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以下簡稱“融擔基金”)體系引領作用,引導銀行加大對科......

    論文調查129名女研究生,分析高校性騷擾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貴元被舉報強制猥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在接獲舉報24小時內,中國人民大學完成調查,通報稱舉報情況屬實并開除了王貴元。此外,陜西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太原科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