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14-2019 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摘錄部分如下。
該項目資助強度從 1994 年的 60 萬元/項增加至 400 萬元/項(數學和管理科學 280 萬元/項),年度資助數量從 1994 年的 50 人增加到每年 200 人。2019 年在李克強總理的親自關心下擴大至每年 300 人,支持強度維持 400 萬元/項(數學和管理科學 280 萬元/項)不變。至 2019 年末,杰青基金已累計資助 4284 個項目。杰青基金資助學科分布在數理、化學、生命、地球、工程與材料、信息、管理及醫學 8 個科學部。
根據杰青基金的實施年限,確定本次績效評價范圍覆蓋已結題項目(2014 年)和在研項目(2015-2019 年),共計 1287 個項目。由 40 位專家(共 8 個學部,每個學部聘請 5 位知名專家,院士占比 50%)對 65 個隨機抽樣項目(占 2014-2019 年項目總數的 5%)進行重點評價;選取 70 位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對杰青基金管理全過程進行評價;選取 9 家單位(根據杰青基金項目依托單位分布及項目數量確定),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對 6 年所有入選杰青基金的基礎數據,從人才成長、學科分布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杰青基金采用通訊評審、會評評審和評委會審核的全鏈條閉環評審方式,與基金委其他人才項目保持一致。在通訊評審中通過系統指派并擴大專家數量的方式,提高通訊評審的質量。在會議評審中實行契約化管理,并完善現場管理規則,提高會議評審的規范性和公正性。
少數項目的成果原始創新性及項目負責人的實際貢獻有待進一步挖掘。專家發現,個別項目研究追逐科學熱點,創新性不夠,代表性原創成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個別項目的成果顯示度有待凝練,項目負責人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個別項目負責人在其提供的代表性成果中的貢獻度不夠顯著。杰青基金接續支持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重大優秀成果未能在基金委資助體系及其他國家科技計劃中做有效的銜接,成果應用不夠充分。
對人才成長顯示度評價發現:2014-2019 年,共有 25 位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作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完成人,占獲一等獎總人數的 73.53%;共有 113 位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占當選院士總人數的 60.75%;共有 53 位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占當選院士總人數的 25%。2014-2019 年,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占“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比例超過 50%。許多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成長為本領域杰出的青年科學家,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創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團隊。杰青基金擴大了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當選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的青年學者,多數獲得過杰青基金資助,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現有 70 歲(含)以下中國大陸地區外籍院士 17 人,其中 16 人獲得杰青基金資助。形成了杰青基金品牌,獲得各界廣泛認可。杰青基金為青年科學家開展基礎研究搭建廣闊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科研人員的成長。杰青基金立足基礎研究,項目定位清晰,按學科設臵分類資助規模,建立了公開科學的選拔機制,對其他人才項目的示范作用明顯。對杰青基金滿意度調查發現,通過多年發展,在學術界享有很好的聲譽,成為基金委品牌項目,項目申請競爭日趨激烈,近 5 年的資助率不到 10%。領域專家對杰青基金的定位、支持方式、支持強度、選拔機制、部署的系統性以及品牌認可度高。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申報、項目管理中和杰青基金改革等具體管理環節和要求相對滿意。依托單位對杰青基金管理、學科部署、選拔機制、入選人才對本單位科學研究的帶頭作用接受度高。專家學者、項目負責人和項目依托單位對杰青基金的管理和作用都有較高的評價。
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杰青基金聚焦基礎前沿科技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導向有待進一步加強。杰青基金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略有不足,部分項目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杰青基金定位于支持基礎研究,對基礎研究的細分領域聚焦尚有不足,部分項目研究內容寬泛未能有效聚焦。杰青基金對原始創新的關注度有待提升,部分項目屬于跟蹤模仿,個別項目負責人本人的代表性成果不突出。
(二)杰青“帽子化”現狀尚未扭轉,突出項目屬性的相關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杰青基金作為國家人才戰略中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之一,是要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不是榮譽稱號。近年來卻逐步成為評價科研人員和依托單位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基金委在扭轉杰青 “帽子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在評審、管理中并未突顯杰青基金的項目屬性,未能平衡好研究內容與已取得成績的關系,仍然存在“重成績(論文、獎勵)輕研究”的現象,導致一些單位和人過度關注杰青基金的稱號而非科學研究。
(三)杰青基金管理措施有待優化。申報資料和過程管理需要填寫的表格、報告多,對科研人員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杰青基金評審專家構成有待優化,未能充分體現基礎研究小同行和國際專家的重要性。不同學部管理水平不一,在落實評審要求、開展監督檢查等方面存在差異。
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聚焦基礎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注重科技成果的原始創新。建議杰青基金進一步關注基礎學科的內涵和延伸,在遴選項目時進一步強化具體科學問題的解決,把項目部署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上,更加注重長線的科研成果,有效提升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特別是項目負責人本人的代表性成果。鼓勵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在一個領域深入系統的工作,不過度追逐熱點和潮流,潛心研究而非經營,注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杰青基金要從國家戰略需求出發,堅持科技創新三個面向的總要求,強化頂層設計,優化杰青基金資助體系。
(二)進一步適應人才項目要求,營造潛心研究的良好學術氛圍。杰青基金代表的是學科研究的發展方向,建議將研究工作質量放在第一位,鼓勵原創性、前沿性的工作。切實強調項目屬性,加大力度引導有關部門和單位切斷杰青基金項目負責人與薪酬待遇、晉升評獎的直接聯系,避免無序競爭。同時引導申報者關注科學研究本身,而非學術包裝,避免通過包裝項目來獲得頭銜,再反過來用頭銜包裝項目。強化管理手段,避免搞關系、拉票數、拼文章的不良現象,確保杰青基金回歸項目的本質。
(三)進一步改進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在評審中進一步優化專家構成,提升評審科學性和公平性。將杰青基金進一步導向科學研究,形成崇尚科學的氛圍,規避項目管理中的自由裁量、人情影響,杜絕不良科技項目風氣的影響。同時進一步簡化評審材料,落實科研項目減表行動。在管理中注重實效,優化管理環節,規范管理要求,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項目承擔單位:根據有關工作要求,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將對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13個項目進行綜合績效評價。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范圍本次綜合績效評價工......
國科辦高〔2022〕34號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黨委宣傳部:按照《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國科發高〔2018〕72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的......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結論公示根據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工作規范(試行)》相關要求,我中心已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12......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績效評價結果:198個項目,5項未通過,10項結題!根據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工作規范(試行)》等文件的相關要求,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公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
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摘錄部分如下。該項目資助強度從1994年的......
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摘錄部分如下。該項目資助強度從1994年的......
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摘錄部分如下。該項目資助強度從1994年的......
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摘錄部分如下。該項目資助強度從1994年的......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進一步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國辦發〔2018〕117號)要求,按照《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實施辦法......
今年9月,中央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對科研機構創新績效評價作出了具體部署。為落實中央有關部署,推動中央級科研院所創新績效評價工作,建立科研院所創新績效評價體系,近期,創發司先后赴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