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20 23:23 原文鏈接: 溶血性鏈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檢驗和控制!

      溶血性鏈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檢驗和控制!

      溶血性鏈球菌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6-1.0μm,呈鏈狀排列,長短不一,從4-8個至20-30個菌細胞組成不等,鏈的長短與細菌的種類及生長環境有關。溶血性鏈球菌制劑,又稱沙培林,對熱和化學清毒劑均敏感,常引起扁桃體、咽部、中耳等感染。亦為腎盂腎炎、產褥熱、猩紅熱的病原體。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

      在液體培養基中易呈長鏈,固體培養基中常呈短鏈,由于鏈球菌能產生脫鏈酶,所以正常情況下鏈球菌的鏈不能無限制的延長。多數菌株在血清肉湯中培養2-4h易形成透明質酸的莢膜,繼續培養后消失。該菌不形成芽胞,無鞭毛,易被普通的堿性染料著色,革蘭氏陽性,老齡培養或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后,轉為革蘭氏陰性。

      2、培養特征

      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不良,需補充血清、血液、腹水,大多數菌株需核黃素、維生素B6、煙酸等生長因子。最適生長溫度為37℃,在20-42℃能生長,最適pH為7.4-7.6。在血清肉湯中易成長鏈,管底呈絮狀或顆粒狀沉淀生長。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直徑0.5-0.75mm的細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3、生化反應

      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對乳糖、甘露醇、水楊苷、山梨醇、棉子糖、蕈糖、七葉苷的分解能力因不同菌株而異。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觸酶陰性。

      4、抗原結構

      鏈球菌的抗原構造較復雜,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 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鏈球菌均相同。

      (2)多糖抗原 或稱C抗原,系群特異性抗原,是細胞壁的多糖組分,可用稀鹽酸等提取。

      (3)蛋白質抗原 或稱表面抗原,具有型特異性,位于C抗原外層,其中可分為M、T、R、S四種不同性質的抗原成分,與致病性有關的是M抗原。

      5、分類

      根據鏈球菌在血液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后是否溶血及其溶血性質分為三類。

      (1)α-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環內紅細胞未溶解,血紅蛋白變成綠色這類鏈球菌亦稱為草綠色鏈球菌,也稱甲型溶血。此類細菌致病力不強,多為條件致病菌。在人類呼吸道及腸道中有α型溶血鏈球菌正常寄生,但有時也可引起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癥。

      (2)β-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也稱乙型溶血,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該菌的致病力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具體用途是用于研究和質量控制。

      (3)γ-溶血鏈球菌(γ-streptococcus):不產生溶血素,菌落周圍無溶血環,也稱為丙型或不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該菌無致病性,常存在于乳類和糞便中,偶爾也引起感染。

      6、抵抗力

      該菌抵抗力一般不強,60℃30min即被殺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在干燥塵埃中生存數月。乙型鏈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四環素、磺胺均敏感。青霉素是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很少有耐藥性。

      二、溶血性鏈球菌食物中毒

      溶血性鏈球菌常可引起皮膚、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暴發性流行以及新生兒敗血癥、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變態反應。鏈球菌食物中毒潛伏期較短(5~12h),臨床癥狀較輕,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1~2d即可恢復。溶血性鏈球菌的致病性與其產生的毒素及其侵襲性酶有關,主要有以下幾種。

      (1)鏈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O和S兩種,O為含有-SH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S為小分子多肽,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故無抗原性。

      (2)致熱外毒素曾稱紅疹毒素或猩紅熱毒素,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紅疹、發熱、疼痛、惡心、嘔吐、周身不適。

      (3)透明質酸酶又稱擴散因子,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故能增加細菌的侵襲力,使病菌易在組織中擴散。

      (4)鏈激酶又稱鏈球菌纖維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纖維蛋白酶原變成纖維蛋白酶,能增強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作用,該酶耐熱,100℃50min仍可保持活性。

      (5)鏈道酶又稱鏈球菌DNA酶,能使膿液稀薄,促進病菌擴散。

      (6)殺白細胞素能使白細胞失去動力,變成球形,最后膨脹破裂。

      三、溶血性鏈球菌的檢驗和控制

      (一)檢驗

      1、樣品處理:取25g固體(或25mL液體)檢樣加入225mL滅菌生理鹽水,制成混懸液。

      2、吸取5mL混懸液接種至50mL葡萄糖肉浸液肉湯,或直接劃線于血平板(如檢樣污染嚴重,可同時接種5mL至匹克氏肉湯),36℃培養24h,接種血平板,36℃培養24h,挑起乙型溶血圓形突起的細小菌落,在血平板上分純,觀察在液體和固體中的培養特征、溶血情況及革蘭氏染色、形態,并進行鏈激酶試驗和桿菌肽敏感試驗。

      3、鏈激酶試驗:吸取草酸鉀血漿0.2mL,加0.8mL滅菌生理鹽水,混勻,再加入鏈球菌18-24h36℃肉浸液肉湯培養物0.5mL及0.25%氯化鈣0.25mL,混勻,置于36℃水浴10min,血漿混合物自行凝固,觀察凝塊重新完全溶解的時間,完全溶解為陽性,如24h后不溶解即為陰性。同時用肉浸液肉湯做陰性對照,用已知的鏈激酶陽性的菌株做陽性對照。

      4、桿菌肽敏感試驗:取典型菌落的菌液涂布于血平板上,用滅菌鑷子夾取每片含有0.04單位的桿菌肽紙片置于上述平板上,36℃培養18-24h,如有抑菌圈出現即為陽性。用已知的陽性菌株做對照。

      (二)控制

      1、防止帶菌人群對各種食物的污染,患局部化膿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要暫停與食品接觸的工作。

      2、防止對奶及其制品的污染,牛奶場要定期對生產中的奶牛進行體檢,堅持擠奶前消毒,一旦發現患化膿性乳腺炎的奶牛要立即隔離,奶制品要用消毒過的原料,并注意低溫保存。

      3、在動物屠宰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檢驗法規,割除病灶并以流水沖洗;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發現化膿性病灶應整塊剔除。

      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提供微生物菌種保藏、測序、購買等服務,是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服務平臺,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種、菌種,ATCC菌種、細胞、培養基為一體的大型微生物查詢類網站,自設設備及技術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歡迎廣大客戶來詢!

      文章鏈接:儀器設備網 https://www.instrumentsinfo.com/technology/show-4612.html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