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23 16:07 原文鏈接: 驚!北京大學副校長也出現學術不端?

      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這次盯上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1.jpg

      近日,有網絡消息指出:著名學術質疑網站 Pubpeer 陸續刊登了詹啟敏的 25 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陸續被曝光的論文涉及將相同圖片 PS 后應用于不同實驗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實驗數據和嚴重違反動物倫理。被舉報的論文時間跨度超過 20 年,包括從1998年詹啟敏在國外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在北大醫學部擔任通訊作者的論文。

      DeepTech 發現,在 Pubpeer 網站,25 篇論文相關的評論指向或為數據重復、相同,或數據有違常識,或有違動物倫理。比如,學術打假人伊麗莎白 ? 畢克(Elisabeth Bik)博士針對詹啟敏 2015 年一篇《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論文發表評論稱,小鼠的腫瘤過大,遠非作者所稱的 1 厘米,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獲得的腫瘤的大小?這些符合動物倫理準則嗎?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高虹在《科技導報》發表《引起動物福利倫理爭議的動物實驗》稱,為既體現藥物的治療作用,又不給動物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業內普遍接受的小鼠腫瘤體積最大直徑為 1.5 厘米。2015 年 9 月,《自然》雜志曾發表勘誤表,以一篇研究中部分小鼠體內的腫瘤體積超出允許的最大直徑1.5 厘米為由,撤銷了論文中的部分數據,論文作者向公眾道歉。

      畢克告訴 DeepTech,她只是評論了 25 篇論文中的一篇,其他評論者指出的小鼠倫理問題更為突出,另一篇論文的小鼠腫瘤更加夸張。她說,詹啟敏這些論文更多的問題是同一張圖片用在不同樣本上,同一個作者犯了這么多錯誤,可見其實驗室管理之凌亂,他們應該謹慎標記圖片,并追蹤圖片和樣本。

      在數月時間內,只有寥寥幾篇得到疑似作者的回應。其中一篇 2015 年《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評論指數據重復,疑似作者“Yongping Cui” 留言辯解稱圖片排序發生了錯誤。

      只有一篇針對 2010 年《中國醫學前沿雜志》(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論文的評論得到了署名 “Qimin Zhan” 的回應。該論文有 2 個評論,其一認為研究結果不可信,因為肌動蛋白只存在于細胞質中,但該研究核蛋白樣品中發現了肌動蛋白的免疫印跡帶。其二認為實驗數據顯示,TP53 基因在 YES2 和 EC9706 沒有表達,這有違常識。

      “Qimin Zhan”回復說:第一個問題是因為研究分離得到的核蛋白質量低下,并認為此數據不影響其結論。第二個問題則是在這兩種細胞系中沒有檢測到 TP53 基因的表達產物。

      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從事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的王晨光告訴 DeepTech,25 篇涉嫌論文中,除了幾篇涉及動物倫理外,其余多屬于圖片重復,這種 “偷懶” 式造假是無法用疏忽來解釋的。

      對于 2010 年《中國醫學前沿雜志》論文問題,王晨光的看法是,評論提出的兩個問題并不能確認屬于造假,但 “Qimin Zhan” 的回答反而透露出其實驗室研究管理的混亂無序。

      另外一位關注學術不端的科研人員也表示,“就我看到的幾篇來說,確實存在圖片造假問題”。

      DeepTech 梳理發現,這 25 篇涉及論文發表的時間跨度從 1998 年到 2019 年。1998 年這篇論文發表在《分子細胞生物學報》(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5 月刊,根據詹啟敏簡歷,此時他尚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立癌癥研究所(NCI)擔任高級研究助理。2019 年有涉嫌論文 6 篇,此時詹啟敏已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這 6 篇論文被指數據重復、相同或有違動物倫理。

      畢克說,對于這些問題論文,包括大小鼠腫瘤在內的論文應撤回,并在此基礎上,永遠不允許作者再次進行動物實驗。此外,對于大多數其他論文,作者需要向該期刊發送更正信息,并且他們將來需要加倍小心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12 月,科研出版 (醫學) 學術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詹啟敏和中國醫科大學校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聞德亮擔任主任委員。該委員會稱,學術監察專家委員會主要負責科研倫理、出版倫理、學術誠信建設,同時接受全國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并進行獨立調查和認定。此外,對每一學術不端行為的最終調查結果將向社會和媒體公布。

      截至發稿,詹啟敏對于 DeepTech 的郵件詢問并無回應。

      附詹啟敏在北京大學官網的簡歷

      (來源:北京大學醫學部)

    1.jpg

      詹啟敏:男,漢族,1959 年 1 月生于江西樂平市,祖籍江西婺源。1975 年 8 月參加工作,1986 年 12 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首席專家,國家 973 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主任,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主任。

      1982 年 12 月畢業于蘇州大學醫學院(醫學學士),1987 年 8 月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碩士)。1982 年 12 月至 1984 年 8 月蘇州大學醫學院放射醫學系助教,1987 年 8 月至 1989 年 8 月中國醫學科學院科研處國際合作交流科科長,1989 年 8 月至 12 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博士后,1989 年 12 月至 1991 年 8 月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后,1991 年 9 月至 1995 年 12 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癥研究所博士后,1996 年 1 月至 1998 年 8 月在癌癥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1998 年 9 月至 2003 年 2 月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任助理教授,2003 年 3 月至 2003 年 12 月在該校任終身教職副教授。2002 年 1 月至今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 年 5 月至 2016 年 4 月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校長,2016 年 4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5 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醫學部主任,2018 年 5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2019 年 3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長。

      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微循環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歐美同學會海外醫師協會會長,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創新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后擔任國家 863 高技術計劃生物和醫藥領域專家組組長和生物醫藥主題組組長,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生物藥責任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計生委行業科技專項委員會主任,國家生物醫藥技術戰略發展規劃專家組組長,國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專家組組長,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

      長期致力于腫瘤分子生物學和腫瘤轉化醫學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發現和系統揭示了細胞周期監測點關鍵蛋白的作用和機制,闡明多個重要細胞周期調控蛋白在細胞癌變和腫瘤診斷與個體化治療中的作用。近年來,在基因組水平全面系統的揭示了食管癌的遺傳突變背景,為了解食管癌的發病機理、尋找食管鱗癌診斷的分子標志物、確定研發臨床治療的藥物靶點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3 次擔任國家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15 年),2 次承擔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承擔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9 年資助),發表 SCI 學術論文 240 多篇,包括 Nature,Cell, J Clin Invest, EMBO, Mol Cell Biol, Science, Cancer Res, Oncogene, J Biol Chem and PNAS, 發表科技論文的 SCI 引用 14000 多次,主編著作 5 部。應邀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150 余次,15 次擔任國際(雙邊)會議共同主席。


    相關文章

    布魯克全實驗室自動化系統MicroflexLT/SH180萬中標一醫院采購項目

    一、項目編號:B0708-CMC23N7652(招標文件編號:B0708-CMC23N7652)二、項目名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增業務用房開辦支持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檢驗科全實驗室自動化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專業質譜全自動平臺中標結果公布

    一、項目編號:B0708-CMC23N7652(招標文件編號:B0708-CMC23N7652)二、項目名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增業務用房開辦支持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檢驗科全實驗室自動化系......

    大連化物所和北大團隊合作:雙核鉻氮氣配合物的獨特電子結構

    雙核金屬端基橋式氮氣配合物M(μ-η1:η1-N2)M是氮氣活化與轉化過程中的關鍵中間體之一。不同于單核金屬氮氣配合物通過多步質子耦合的電子轉移反應(M-N2→M-N=N-H→M=N-NH2→M≡N)......

    捏造數據?杰出學者程金泉因學術不端被撤回22篇文章

    盡管他莫昔芬在臨床取得了成功,但它的耐藥性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挑戰。2013年10月28日,H.LeeMoffitt癌癥中心程金泉(音譯,J.Q.Cheng)等團隊合作在Oncogene(IF=8.0)......

    “11名學生聯名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事件,華中農大最新情況通報

    2024年2月6日,華中農業大學就“華中農大11名學生聯名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事件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及情況通報。通報稱:黃某某學術不端、克扣血行助研津貼等問題屬實!將依規依紀進行處理。此前報道梳理:1月1......

    華中農業大學深夜通報: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停職!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11名學生實名聯合舉報該校動物營養系教授黃某某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引發廣泛關注。1月19日凌晨,華中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通報稱,針對2024年1月16日網上關于華中農業大學教......

    北京大學合作最新Natur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一個固體鈣鈦礦吸收體夾在幾層不同的電荷選擇材料之間,確保設備的單向電流流動和高壓輸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稱為倒置PSCs)中,電子選......

    篡改數據、署名不當11名學生實名129頁PDF舉報導師學術造假

    1月16日,華中農業大學的學生們掀起了一陣波瀾。11名學生聯名實名舉報,稱黃姓導師所帶領的每名學生的論文,以及以其為通訊作者發表在各期刊上的諸多文章,出現一數多用,數據編造、數據隨意篡改等現象。該學生......

    北京大學啟動建設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

    我國的臨床資源十分豐富,但原創醫學科研成果質量和規模與臨床資源卻不相匹配。如何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質量?“加強臨床醫學學科頂層設計應有效統籌醫教研等不同層面的資源和力量。”在2023年12月27日舉行的......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提升醫學創新體系效能

        我國的臨床資源十分豐富,但原創醫學科研成果質量和規模與臨床資源卻不相匹配。如何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質量?“加強臨床醫學學科頂層設計應有效統籌醫教研等不同層......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