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24 11:35 原文鏈接: 人類科學的又一大步:納米技術完全測序人類X染色體

      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于1990年,如今已匆匆過去30年光景。從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宣告完成后的二十年間,人類參考基因組不斷更新迭代。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存在數以百計的空缺,尚無一條染色體被真正完成 [1]。

      如今,科學家首次完成了一條 “從頭到尾” 真正完整的人類染色體測序。7月14日,《自然》雜志上刊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 Karen Miga 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2]。該團隊使用最新的納米孔測序技術,首次完成了從端粒到端粒、完整無缺的人類X染色體序列。這或許意味著,真正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的時代已經觸手可及。

      1、霰彈槍、拼圖與地圖上的空缺

      過去,人類基因組計劃使用的測序方法只能用來測定較短的DNA序列,長度在100到1000個堿基對間。因此,較長的序列被剪切成末端重復的碎片,并依靠這些重復的部分將碎片重新組裝成完整的序列。這種測序方法也被形象地稱為 “霰彈槍測序法”。

      這種方法重建基因組的最大挑戰在于如何區分重復的序列 [3]。人類基因中有大量重復的序列,這使得測定出來的許多短鏈幾乎一模一樣,既難以拼接,也難以判斷到底存在多少個重復區段。就像拼圖中我們往往把天空或湖水的部分留到最后,因為在大片的同色色塊里,我們便難以確認具體某塊拼圖的位置一樣。

      現在參考基因組中的空缺包括核糖體DNA序列,著絲粒(在細胞分裂時連接兩條染色體單體的部位,它們將染色體分為長臂和短臂)中高度重復的DNA序列,此外,還有一些富含重復片段的區域,這些重復片段動輒有超過數十萬堿基對,重復率超過98% [2]。“目前基因組圖譜上缺失的部分,也恰是在人群中序列變異最多的部分,也因此為基因生物學和人類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未經探索的序列。完整的基因組圖譜有潛力加深我們對遺傳疾病的了解。而我們選擇X染色體的研究正是因為它和無數的疾病有關,其中包括血友病,慢性肉芽腫性疾病和杜氏肌營養不良。” Miga 教授告訴《知識分子》。

      2、基因的 “安檢儀”

      要應對黑暗區域的挑戰有兩種途徑:要么測的序列長到可以覆蓋一整個重復部分;要么測序足夠精確,可以通過區分獨特的變量來區分重復的序列 [4]。最新的納米孔測序技術為超長測序提供了可能。

    1.jpg

      圖1:DNA通過納米孔,隨著G、A、T、C堿基以不同的序列通過,電流也產生不同的變化(來源:參考文獻5)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DNA鏈通過一個嵌在電阻膜上的納米孔,就像行李通過X光安檢儀一樣,“掃描” 出DNA上的堿基序列。在測序時,電阻膜被浸入電解質溶液中,并讓離子電流通過納米孔,當DNA鏈上不同的堿基通過納米孔時,會對這個電流產生干擾。通過解碼這些電流信號,研究人員就可以測得特定的DNA或RNA片段。

      納米孔技術不僅可以實時分析長DNA片段,而且理論上不再有DNA的長度限制。Miga 教授告訴《知識分子》,“如果你能讓一條百萬堿基對長的DNA通過納米孔,它就能識別整條序列。使用了這種超長測序技術后,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非常非常長鏈的(超過十萬堿基對)、高覆蓋率的數據庫,從而幫助我們跨越和準確拼裝富含重復序列的安檢儀。”

      3、新的里程碑

      Miga 教授和她的團隊完成的X染色體序列完整無缺,且估算有至少99.99%的準確率,這意味著平均每1萬堿基對才有一個錯誤。在對X染色體的研究中,Miga教授和她的團隊重建了約2.8兆堿基對的著絲粒中的DNA序列,并且填補了X染色體所剩的29個空缺部分,包括擬常染色體區域和CT抗原基因家族中的新序列,CT抗原基因家族是一種腫瘤特異性抗原,有望用作癌癥的免疫治療 [2]。

    1.jpg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助理研究科學家 Jain Miten 告訴《知識分子》,“端粒到端粒的完整染色體測序是基因組學里程碑式的時刻,而超長測序的技術和算法的發展是使之得以實現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這些曾是未知的‘黑暗區域’的序列結構和表觀基因序列圖譜,會為生物學帶來新的視角。同時,這也是一個分階段的,端粒到端粒的,完整基因組時代到來的界標。”

      接下來,Miga 教授和她的團隊將繼續致力于從人類基因組剩余的 “處女地” 上捕捉新的序列和表觀基因的變異。Miga 教授表示:“我們目前已經有了巨大的進展,并且希望可以在不遠的未來和公眾分享。我們發現有一些特定的染色體比其他的更容易組裝(比如8號和6號)。最難的染色體是帶著幾乎相同的核糖體DNA序列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如13、14、15、21和22號。同時我們也需要開發新的技術來面對1號、9號和16號染色體上大型人類衛星DNA序列的挑戰。”


    相關文章

    2022年中國學者在CNS發表154篇生命科學領域文章最多的是…

    2022年已經結束,2023年已經開始。值此之際,iNature編輯部統計了2022年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中生命科學領域的文量,共計154篇,iNature對此進行了匯總:......

    資源整合歷史機遇期,益世科“雙循環”助力中國生命科學

    這兩年,生物醫藥市場快速發展、疫情中上游供應鏈價值凸顯、港交所18A上市規則出臺等眾多因素驅動下,生命科學工具從隱形的行業賣水人,變成了聚光燈下的朝陽市場,已有數百億資金涌入。對于中國生命科學工具(包......

    第四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穗舉辦

    中新網廣州12月6日電(記者王堅)第四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6日在廣州開幕。此屆論壇會期兩天,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主分會場同步開展的模式,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醫學院所等海內外生命科學研究單位數......

    中科院2個生命科學“小立方”搭乘飛船進入太空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由該院牽頭負責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研制、昵稱為生命科學“小立方”的2項科學實驗的樣品及實驗單元——“空間輻射計量及生物損傷評估技術”和“空間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

    太空給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平臺

    “我們已向國際空間站發送樣本并成功開展太空實驗,研究發現,在太空中生產類器官穩定可靠、質量高而且可標準化。”在11月18日至20日召開的2022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蘇黎世大學太空中心......

    預算8535萬元!中國藥科大學采購這26類生命科學儀器

    近日,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中國藥科大學公布了2022年11月政府采購意向:項目預算85350000元......

    丹納赫生命科學攜多款診斷及整體解決方案亮相2022CACLP

    10月26日上午,由智奧瑞和(上海)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檢驗醫學暨輸血儀器試劑博覽會(簡稱“CACLP”)、第二屆中國國際IVD上游原材料暨制造流通供應鏈博覽會(簡稱“CISCE”)在南......

    單項300萬美元!科學界的奧斯卡——2023科學突破獎出爐

    9月22日,科學領域最賺錢的獎項——科學突破獎,正式開獎!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科學家。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獎金——300萬美元!......

    空間站與“卡脖子”,中國在警醒中爭取“逆襲”

    9月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施第二次出艙活動,舉世矚目。中國航天員身后的“太空之家”里,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矮稈水稻也在奮力生長。自1987年中國首次將農作物種子送上天迄今的......

    宋爾衛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9月17日,第十四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南昌大學舉行。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這是宋爾衛第二次入選該獎,2010年他榮獲了第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