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一個多月的嚴格防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朝著積極向好的態勢發展。然而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
境外輸入的主要途徑是航空運輸,如何在人流量眾多的機場第一時間找尋可疑病例,答案是紅外線體溫測量器。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在全球各地機場隨處可見的體溫檢測儀器是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于2003年非典時期研發出的,無需溫度計與近距離接觸,即可檢查溫度。
該測量器專門探測紅外熱輻射,在黑暗中也可操作,能夠有效地探測所鎖定目標的體溫。因此,非常適合在機場、火車站、醫院、汽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區域進行可疑病例的快速篩查。
事實上,這種紅外線體溫測量器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例如,很多醫院門診部大廳入口處就擺放著一臺立體式紅外線體溫檢測儀,進入人員只要出現在紅外線掃描的區域,其體溫情況就會立即直觀地顯示在屏幕上。據悉,立體式紅外線體溫檢測儀投入使用以后,平均每3秒鐘就可以通過一個人,比起人工用“體溫槍”測量,實現了準確快速檢測,提高了入口的人員通行效率,保障了無間斷預檢分診,非開診時間儀器同樣能保持工作狀態,確保24小時均無發熱人員進入門診公共區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新加坡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國家又玩出了新的儀器創新:另一項實時篩選設備iThermo被研發出來。 該設備使用配備了熱像儀和3D激光攝像機的智能手機來檢測經過的人的額頭溫度,可以測量最遠3m的溫度,當發燒的人經過時會發出警報,提示工作人員進行2次檢查。
而在外防輸入方面,中國的科學家們更是不敢懈怠。近日從東華理工大學傳來消息:由該校科研團隊研發的基于質譜技術的“新冠肺炎呼氣檢測移動實驗室系統”可以迅速完成對新冠肺炎的檢測,三分鐘內即可完成一次檢測,目前這套檢測系統已經進入昌大一附院。該項研發是江西省科技廳于1月底緊急下達新冠肺炎的應急科研攻關項目。
據承擔該科研攻關項目的陳煥文教授介紹,初步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正確率在85%~94%左右這么一個空間。而未來隨著樣品量的增加,正確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該套裝置配備有兩個移動式的負壓消毒艙,可以在車站、廣場、機場等公共場所投入使用,裝置正在申報國家相關部門的認證許可。
當前,種種跡象表明,對抗新冠病毒之戰,已經打成了“世界大戰”。中國更是到了嚴防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時刻。
文章鏈接:儀器設備網 https://www.instrumentsinfo.com/technology/show-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