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應答最終效應是將侵入機體的非已細胞或分子加以清除,即排異效應。但抗體分子本身只具有識別作用。,并不具有殺傷或排異作用,因此體液免疫的最終效應必須借助機體的其它免疫細胞或分子的協同作用才能達到排異的效果。
一、抗體分子的中和作用
由于抗體分子有特異識別作用,它可與侵入機體的病毒或外毒素分子結合,從而阻斷了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或中和了外毒素分子的毒性作用。從而發揮抗體分子的保護作用。
二、抗體分子的調理作用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以及中性粒細胞的表面,都帶有IgG或IgM分子的Fc受體或補體分子受體。因此,由抗體與抗原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極易被這種具有吞噬功能的免疫細胞所吞噬殺傷或降解并被排除。
三、補體介導的細胞溶解作用
補體分子可經第一活化途徑或旁路活化途徑溶解靶細胞。但補體分子在無抗體分子存時,不能被活化。因此,抗體分子可借補體的作用溶解細胞,被溶解的細胞再經吞噬細胞系統加以排除。
四、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
凡是具有IgG、Fc段受體的吞噬細胞或具有殺傷活性的細胞都參予這種作用。因此參予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的細胞可有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殺傷細胞(K細胞)等。
由我國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南湖實驗室李慧艷、張宇程和周濤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發現,起源于左側胸椎第8–13背根神經節的痛覺神經元,會沿著血管在脾臟中蔓延,......
體液免疫依賴于記憶B細胞以及長存活期的效應B細胞(漿細胞)的發育,盡管一些記憶B細胞在生發中心形成以前,經過T-B細胞的初次互作就能夠產生,但大部分記憶B細胞依賴于淋巴結的生發中心。生發中心細胞的動態......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旁觀者B細胞和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驅動了輔助性T細胞運動,使其遷移到了濾泡區。研究人員以“FollicularT-helperce......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旁觀者B細胞和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驅動了輔助性T細胞運動,使其遷移到了濾泡區。研究人員以“FollicularT-helpe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