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發培研究團隊提出強磁場誘導有機材料生長的新策略,實現高性能半導體聚合物薄膜的結構調控并提高其電荷傳輸能力,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有效控制有機半導體薄膜中分子取向和薄膜有序性,有利于實現高性能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和太陽電池等器件。發展高效、高普適性的溶液相成膜技術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利用磁場來誘導薄膜在宏觀尺度上的分子取向,可作為直接、“干凈”手段生長大面積取向的有機薄膜,這引起學界重視。該課題組在此前研究中,采用強磁場下溶液涂布方法,首次實現多種晶態(和半晶態)半導體聚合物薄膜結構和載流子傳輸特性的控制,提出其薄膜的磁致取向生長機制(Adv. Funct. Mater.,2015,25,5126)。但該方法制備的有機薄膜存在形貌和厚度均勻性差、膜厚不可控等問題,影響薄膜器件光電性能的可重復性。
針對上述問題,張發培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強磁場下的溶劑蒸汽退火(SVA-HMF)的新策略。研究人員通過溶液旋涂來沉積厚度均勻的“濕膜”,將其置于含有飽和有機溶劑的密閉容器中、在強磁場下進行“退火”處理,獲得給體-受體(D-A)型共聚物P(NDI2OD-T2)薄膜的大面積(厘米尺度)、高度取向的薄膜織構。科研人員通過微結構表征發現,制備的聚合物薄膜的形貌和厚度均勻性得到改善,聚合物骨架鏈取向程度和薄膜結晶性優于溶液涂布法制備的薄膜(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0,12,29487);通過研究SVA-HMF條件對薄膜結構和形貌的影響,研究人員提出強磁誘導溶劑退火調控聚合物薄膜結構的動力學機制;通過制備OFET器件發現,以P(NDI2OD-T2)取向薄膜制備的器件遷移率各向異性達102,其電子遷移率較未取向薄膜制備的器件提高1個量級以上。
此外,對于另一種分子結構迥異的D-A共聚物PDPP2TBT,SVA-HMF方法也可實現大面積高度取向的薄膜,這表明該方法在調控半導體聚合物薄膜結構上具有普適性。磁致取向的PDPP2TBT薄膜呈現高達
該研究有利于深化科研人員對磁場和有機半導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機制、有機半導體薄膜結構與相關器件性能間關系的認識。研究團隊提出的磁誘導薄膜生長方法為發展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新材料、提升器件光電性能提供了途徑。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支持。
圖1.(a) 半導體聚合物P(NDI2OD-T2)和PDPP2TBT的分子結構;(b)強磁場誘導溶劑蒸汽退火(SVA-HMF)生長取向薄膜的過程示意圖
圖2.(a)基于磁致取向P(NDI2OD-T2)薄膜的TG/BC和BG/BC型OFET器件的轉移曲線;(b-c)P(NDI2OD-T2)(b)和PDPP2TBT(c)取向薄膜OFET的載流子遷移率隨溫度的變化關系
圖 具有量化憶阻特性的面內帶電疇壁的構建與原子級調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125407、52272129、U21A2067)等資助下,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澤院士、田鶴教......
拓撲絕緣體的概念已被拓展為高階拓撲絕緣體,即d維第n階拓撲絕緣體具有受對稱性保護的無能隙的(d–n)維邊界態。高階拓撲絕緣體可為探索奇異量子現象和量子態(如馬約拉納束縛態)提供新的機遇,因而高階拓撲絕......
聚酰亞胺(PI)被譽為處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頂端的材料,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機械性能、絕緣性能以及化學穩定性,廣泛應用于電氣、電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高透光度的無色PI薄膜是一類新型戰略性功能材料......
固體表面的特殊潤濕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其在油水分離、防污和減阻等領域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例如,受魚鱗、珍珠層和海藻等水下生物體的水下超疏油特性表面啟發,科研人員設計和制備了許多新型的水下超......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春雷團隊以Anovelenergy-resolvedradiationdetectorbasedontheoptimizedCIGSp......
荷蘭和英國科學家借助一種納米紋理結構,使薄膜硅光伏電池變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強了其吸收太陽光的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設計出來的薄膜電池能吸收65%的陽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現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約7......
前主流的變色材料主要由無機分子或者可變色的染料分子構成。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用高分子制備出一種厚度只有200微米,具有變色、記憶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變色液晶高分子薄膜,這種薄膜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
螳螂蝦被稱為“活化石”,起源于恐龍時代。螳螂蝦的復眼擁有數量眾多的小眼,這些小眼有序排列,能夠使其看到光的偏振特性,幫助自己捕獵或躲避天敵。可以說,螳螂蝦之所以能存活至今,與它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視覺系......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譚必恩團隊近日在共價三嗪框架薄膜制備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團隊采用脂肪胺介導的界面聚合法制備自支撐、透明、柔性、厚度和橫向尺寸可調的半結晶共價三嗪框架薄膜,從而實現了固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