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9-01 10:44 原文鏈接: 人輪狀病毒的感染與實驗室檢查

    病原學

    輪狀病毒感染是引起人和動物急性腹瀉的原因之一。其中引起人類感染的輪狀病毒稱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于1973年由澳大利亞學者發現的,因病毒外形類似車輪狀,稱“輪狀病毒”。人輪狀病毒根據病毒基因結構和抗原性將輪狀病毒分為A、B、C、D、E、F與G7個組。其中A組人輪狀病毒主要引起嬰幼兒腹瀉,B組主要引起成人腹瀉,C組主要引起散發病例,而其中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A組的感染。其它4組(D~G)輪狀病毒主要感染各種動物。輪狀病毒抵抗力強,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月或數周,耐酸、堿、乙醚。56℃,1h才能滅活。

    流行病學
    輪狀病毒有很高的傳染性。輪狀病毒感染全年都有發病,A組輪狀病毒感染在我國秋冬季多見,故又稱“秋季腹瀉”。B組(成人腹瀉)輪狀病毒感染無明顯季節性。患者和無癥狀帶毒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感染發病后第一天糞便中即可發現病毒,第3~4天排毒達高峰,一般8天后停止排毒,極少數排毒可達18-42天。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口傳播,也可以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傳播。水源污染可造成輪狀病毒感染暴發流行。

    臨床表現
    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約占小兒秋冬季腹瀉的70%-80%.6個月~2歲的嬰幼兒胃腸功能較弱,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來自母體的抗體此階段降至最低,最易感染發病。6個月以下的嬰兒有來自母體和母乳中抗體保護,感染后多無癥狀或癥狀輕微。

    輪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1~3天,感染后可無癥狀、發熱或嚴重腹瀉、脫水、電解質紊亂及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病程一般3~8天,呈自限性,個別病程可長達1~2周。典型輪狀病毒感染,起病急,起病初期80%患兒先嘔吐后腹瀉,大便次數每日可達10~20次,早期可有糞便,經數次腹瀉后,大便呈水樣或稀米湯樣,無膿血且量較多。由于患兒大量失水,很快發生脫水現象,出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囪門和眼窩下陷,皮膚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臟黏膜干燥等癥狀,若不及時糾正脫水狀態,常可導致死亡。患兒可伴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輪狀病毒感染除胃腸道癥狀外,還可引起腸道外感染,如:全身病毒血癥、腦炎、腦膜炎、肺炎、肝、膽、胰的損害及心肌酶譜升高。輪狀病毒胃腸炎一般使用抗生素無效。家長在小兒患病期間切忌亂用抗生素治療,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實驗室檢查
    一、 便常規檢測:

    糞便性狀:大便呈水樣或稀米湯樣,無膿血

    便常規鏡檢:正常或偶見少量WBC

    二、 病原學檢查

    1 免疫電鏡直接觀察病毒顆粒: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呈圓球狀,中間的殼體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呈向外放射狀排列,外邊的殼體類似車輪的外緣,形態極像車輪。簡便、快捷、特異性好、靈敏度高,設備昂貴,無法普及。

    2 分離培養技術:靈敏度低、需特殊條件培養。

    3 免疫學檢測技術—檢測病人糞便中輪狀病毒抗原:廉價、簡便、特異性高,靈敏度高。

    4 基因檢測技術: RNA電泳法、分子探針技術、PCR技術

    5 其他技術:基因芯片技術

    意義:及時明確病因,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濫用抗生素。及時發現并減少兒科病房內感染,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