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CRO、化學藥物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CMO行業規模約201億美元,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32億美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21.1%左右(全球復合增長率11.0%左右)。2010年,全球大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回報率為10.1%,2019年全球大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回報率下降至1.8%;2019年全球醫藥研發投入外包比例約為39.5%,2023年,這一比例預計將提升至49.3%。
一、行業背景
近年來,各種數據均表示醫藥研發難度越來越大,技術要求越來越高,CRO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對比世界,如今中國的CRO市場增長速度遠超世界是有目共睹的,在整個2019年里,大量新興生物科技公司誕生、政府針對研發的各種優惠政策、大量生物制劑專利到期、跨境機會增加以及更嚴格的監管制度都使得整個CRO行業發展迅速。
CRO上市企業在2019年表現如何?
二、榜單分析
1.藥明康德龍頭地位依舊,全產業鏈覆蓋成效滿滿
藥明康德是國際領軍的開放式能力與技術平臺,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多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公司通過全球29個營運基地和分支機構,為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超過3900家客戶提供服務(活躍客戶)。
2019年藥明康德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由于受投資標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增收不增利,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72億,同比增長33.89%;實現歸母凈利潤18.55億元,同比下降17.9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9.14億元,同比增長22.82%。其中公司總體凈利潤同比下滑17.96%卻引起廣泛關注,根據藥明康德在年報中表示的內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19年公司投資標的公允價值相比去年變動較大(2018年投資收益+6.16億,2019年-1.8億),扣非增速為22.82%。也就是說從財務數據上看來,藥明康德主要業務能力依舊穩健。
業內認為,結合當前藥明在臨床前、小分子CDMO等業務領域的優勢以及公司在中國工程師紅利、成本方面的優勢,后續公司通過并購等途徑進一步擴大全球的業務規模,將有望打造全球性的領軍醫藥外包平臺。
圖片來源:萬聯證券企業分析
同時藥明康德還在年報中提到,2019年公司新增客戶超1200家,活躍客戶超過3900家,原有客戶保持較高黏性,貢獻收入占比91.2%。32.3%的客戶使用公司多個業務部門的服務,占收入比重的87.4%。而通過此處我們可以看出,相對原有客戶而言,2019年新增客戶的貢獻收入占比程度并不高,或許也意味著新客戶開拓程度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側面也表明“藥明康德”一直所強調的“長尾戰略”顯現成效,重點“一體化、端到端”的全產業鏈”的平臺優勢顯著。
從業務板塊看來:中國區實驗室業務實現收入64.7億,同比增長26.59%,作為公司傳統的主要業務板塊,實驗室業務一方面在高基數基礎上仍保持穩健增長,同時為下游業務板塊積極引流:CMO/CDMO業務營收增長39.02%、臨床CRO業務營收增長81.8%,北美區實驗室業務增長30%;新興業務保持較快增速從而有力支撐了公司整體業績增長及中長期發展空間。
最后,強大的化學藥研發團隊、高占比的技術高新人才、獨到而實用的核心競爭能力、良好的客戶粘連度以及整體大環境的強有力支持,五大方面奠定了如今藥明康德CRO行業龍頭地位,成為了世界醫藥企業的最佳選擇,也成為了諸多新型CRO公司效仿的榜樣。
2、康龍化成:三大業務盈利顯著增長,“一帶二”效果明顯
康龍化成是一家全流程一體化醫藥研發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實驗室服務、臨床開發服務及CMC服務,業務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及歐洲,致力于為客戶加速藥物創新。按照2018年收入計,康龍化成是中國第2大醫藥研發服務平臺及全球3大藥物發現服務供應商之一。
2020年3月30日康龍化成披露2019年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7.6億,同比增長29.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5億,同比增長64.3%;毛利率為35.5%,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4.1%,較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康龍化成2019年營業數據
從行業角度看,2019年藥品行業經歷了大幅增長,板塊估值已經比較高。目前,雖然為CRO行業龍二企業,與藥明康德共同享受高估值,但在各方面與藥明康德還有一定差距。不過,業內也表示其優勢在于目前成長速度比較快,未來能否追上甚至超越還需要待時間的驗證。
圖片來源: 東方財富 Choice數據
公司整體收入同比增長29.2%,實驗室服務、CMC服務、臨床研究業務收入均顯著提高,同時根據實驗室服務中實驗室化學、生物科學、安評業務的趨勢分析,推測康龍化成也正是因為一直強調的“實驗室化學業務”導流作用,進而拉動生物科學、CMC業務同時呈現高速增長。
1、實驗室服務:隨著康龍化成的技術提升和項目管理經驗的積累,客戶規模不斷擴大,實驗室服務的業務穩步增長,實現收入237,950.9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52%。
2、CMC服務:隨著中國藥品上市持有人制度的廣泛實施以及大量生物研發公司的興起,國內藥物研發行業受政策調整的影響已經開始由仿制藥研發向新藥研發轉變,CMC國內市場不斷增大,市場前景有所提高。同時隨著康龍化成CMC市場的不斷擴大、公司自身技術水平提升及項目經驗的積累等因素影響,實現收入90,157.58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60%。
3、臨床研究服務:隨著公司在臨床研究服務領域的業務整合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公司臨床研究服務收入快速提升。實現收入45,626.4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30%。
3.泰格醫藥奮起直追,海外布局進步斐然
泰格醫藥2019年全年營收28.03億元(+21.9%),歸母凈利潤8.42億元(+78.2%),扣非歸母凈利潤5.58億元(+56.3%)。收入端增速受到出售子公司影響,扣非業績符合預期。其中2019年四季度單季增速雖略有下滑,卻源于2018年Q4基數較高及部分業務收入確認遞延到2020年的影響。
圖片來源:國信證券企業分析
創新藥臨床試驗業務驅動境內收入穩健增長。公司2019年境內業務收入16.00億元,占比57.08%,同比增長29.63%。境外業務收入12.03億元,占比42.92%,同比增長12.84%。境內業務收入增長主要由于創新藥臨床試驗業務占比增加所致。境外業務中子公司方達醫藥北美區收入貢獻0.73億美元,同比增長32.7%,持續高速增長。
在年報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據公告表示2019年公司深化全球布局與助力國內創新藥研發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前者,截至年末公司已有123個國內服務,覆蓋全國800多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2019年5月子公司方達控股在香港上市,11月與Accerise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12月購買了日本CRO領軍企業EPS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會社,通過整合并購持續深化全球布局。
后者,公司2019年新增合同金額42.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9%,截至2019年底累計待執行合同金額為50.11億元,同比增長36.1%,在手訂單充沛,未來收入增長有保障。同時在整個2019年獲批的13個中國I類新藥中,有7個由公司或其子公司助力研發,占比超過50%。
最后作為CRO行業核心競爭力,公司2019年研發投入大幅提高,研發人員同比穩增增強服務能力,新增研發人員42人,公司整體研發人員提升至468人。2019年研發投入金額達1.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91%。
4.凱萊英:國內唯一一家覆蓋美國前五大制藥公司從臨床到商業化CDMO服務的公司
2019年凱萊英營收24.59億元
1
2
3
4
圖片來源: 東方財富
5.博騰股份: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49.04%
博騰股份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51億元,同比增長30.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4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62億元,同比增長124.97%。
據了解,2019年全球醫藥消費市場持續穩定增長,醫藥產業鏈專業化分工趨勢的格局日趨加速,中國CMO/CDMO企業持續受益于全球CMO/CDMO行業增長及區域性轉移等趨勢的積極影響。同時,受益于國內鼓勵創新藥發展及醫藥產業多項鼓勵政策的機遇,根據Frost&Sullivan研究機構預測,中國小分子CMO/CDMO企業2018-202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7%,高于其預測的全球行業平均增速12%。基于CMO/CDMO行業的積極發展態勢,中國CDMO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同時在制藥企業外包率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公司通過過去兩年來積極的CDMO戰略轉型,戰略轉型邏輯得到充分驗證,2019年公司業績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49.04%。一方面,收入增長對凈利潤帶來直接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訂單增長以及運營效率優化,CDMO核心產能長壽生產基地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帶動毛利率的提升。2019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長4.38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博騰股份是一家領先的醫藥合同定制研發及生產企業(CDMO),致力于建立全球領先的制藥服務平臺,讓新藥更快惠及更多患者。
6.量子生物:合并子公司上海睿智財報
1月23日消息,量子生物預告了2019年業績。去年實現盈利1.21億元至1.61億元,同比減少了0%至25%。
公告顯示,業績變動原因是本報告期內,醫藥研發服務及生產外包服務業務收入與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
微生態營養及醫療業務于下半年恢復性增長,但受上半年微生態板塊收入下滑影響,本年微生態板塊營業收入較上年仍下降20%左右,微生態營養及醫療業務的凈利潤因受營收下降、醫療板塊的投入及上海睿智股權并購融資的財務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
公司預計2019年非經常性利潤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920萬元左右。
本報告期合并子公司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睿智”)全年經營成果,上年同期合并6-12月經營成果。
7.亞太藥業“CRO”業務失控,年虧損近20億
2019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實現營業收入7.0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5.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6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95.57%。如此大的歸母凈利潤虧損額度,在醫藥類上市公司當中實屬少見。而這一切均源于公告中所稱“失去對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控制,本期未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2015年亞太藥業斥資9億元收購了上海新高峰,布局CRO行業。當時對賭協議承諾上海新高峰2015~2018年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0.85億元、1.06億元、1.33億元和1.66億元,而之后的業績承諾完成率依次為117.38%、101.49%、109.16%、87.86%。
而在2016年至2018年間,上海新高峰分別實現凈利潤1.08億元、1.45億元、1.46億元,在亞太藥業當年凈利潤中占比分別為91.61%、74.91%、73.38%。成功完成對賭協議,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亞太藥業的業績“奶牛”。
但在去年10月28日,亞太藥業卻突然發布公告稱,上海新生源未經正常的審批決策程序,擅自為他人提供擔保,對外擔保余額累計超1億元。亞太藥業在應對舉措方面表示:“公司將對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公章、合同章、財務專用章、銀行預留印鑒、各銀行網銀U盾等加強管控。”筆者通過電腦屏幕都能感受到“亞太藥業”與“上海新高峰”之間摩擦曝出的火花。
而在11月25日,亞太藥業正式派工作組進駐上海新高峰,但管控工作卻受阻嚴重,上海新高峰也因此無法正常運營,亞太藥業正式對子公司失去控制。
而針對以上情況,審計機構對亞太藥業2019年財務報表也出具了保留意見,包括三個方面:
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公司、任軍進行立案調查。亞太藥業對子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開發支出、其他非流動資產合計計提減值,未能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失控子公司上海新高峰的報表合并范圍無法確定。
最終亞太藥業股價急速下跌,從2月11日至4月3日期間,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
8.藥石科技:多因素影響當期利潤,看好業務長期空間
藥石科技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6億,同比增長38.5%,增幅連續6年保持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長;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5億,同比增長14%;每股收益為1.06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51.6%,較上年降低6.2個百分點,凈利率為23%,較上年降低5.2個百分點。
藥石科技是藥物研發領域全球領先的創新型化學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主要業務包括藥物分子砌塊的設計、合成和銷售,關鍵中間體的工藝開發、中試、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藥物分子砌塊下游相關原料藥的工藝研究和開發服務。
藥石科技商業模式始終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強化相應的平臺和能力幫助客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加快和提高客戶新藥研發項目的效率和成功率。公司擁有獨立完整的采購、研發、生產、檢測、銷售體系,根據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情況獨立進行采購、研發、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
在新藥研發起始即藥物發現階段,公司為藥物研發企業提供克級規模的多種結構新穎、功能高效的藥物分子砌塊產品,同時利用已有的藥物分子砌塊庫和建設該庫過程中獲得的研發和工藝技術,對客戶提供少量的研發服務外包(CRO)和工藝開發的技術服務,幫助客戶加快其藥物研發進度并提高其藥物研發的成功率。隨著客戶新藥研發項目的順利推進,在新藥研發后期即新藥臨床試驗、新藥上市及商業化生產和銷售階段,主要向客戶提供特定結構的十千克級、百千克級及以上規模的藥物分子砌塊,作為客戶生產新藥原料藥(API)的規范化的關鍵起始物料(RSM)或中間體。
9.昭衍新藥2019年凈利潤1.78億元 同比增長64.64%
昭衍新藥2019年業績高增長,略超市場預期,盈利能力提升明顯。存貨維持高位,增強了未來1-2個季度高增長的確定性;在手訂單和新簽合同額在下半年加速增長,顯示出了行業需求的高景氣度,也為公司1-2年內的業績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國際化、臨床1期、藥物警戒等新業務,仍然處于培育期,基數小增速快,作為長期增長點值得期待。
昭衍新藥2019年業績高增長,略超市場預期,盈利能力提升明顯,ROE達到上市以來新高。2019年公司營收、歸母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39億、1.78億、1.55億元,同比+56.4%、+64.6%、+71.4%;歸母凈利潤增長超出預告上限約500萬元,略超市場預期。報告期內,公司在實現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整體毛利率為42.64%,基本維持穩定。隨著新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也進一步加強,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24.35%,是上市以來的最高水平。新產能的釋放加上輕資產新業務占比的增加,ROE提升的趨勢有望持續。
10.海特生物:子公司CRO企業天津漢康
海特生物4月28日最新公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6.20億元,同比增長4.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04萬元,同比下降33.04%。基本每股收益0.61元。
公司以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營銷為主要業務,在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中歸屬于“C27醫藥制造業”類別,公司是一家以國家一類新藥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為龍頭產品,以創建最優創新藥企業為目標的高新技術生物制藥企業,主營業務為生物制品(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凍干粉針劑、注射用抗乙肝轉移因子凍干粉針劑)和其他化學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控股子公司珠海經濟特區海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主要 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控股子公司天津市漢康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小分子化學藥物CRO服務。
公司全資子公司天津市漢康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屬于醫藥研發服務行業,通過自身的研發和生產平臺,為客戶賦能,助力客戶更快更好的進行新藥研發。天津漢康已針對性搭建四大劑型研究平臺:囊括口服常釋、口服緩釋、注射劑及其他相關劑型研究。此外天津漢康還搭建了藥物體內外相關性研究平臺(IVIVC平臺),主要包括處方解析、體外評價、體內評估及數字模型構建等部分。相關技術平臺的協同配合極大提高了藥物項目開發成功率。天津漢康擁有符合行業標準的規模化實驗室及GMP生產基地,能夠較好地發揮不同業務間的協同效應,可以實現從選題—研發—商業化生產的無縫化全流程服務,項目整體轉化率較高。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CRO市場規模達到678億元,保守估計未來2-3年中國CRO行業市場增幅在20%左右,到2020年中國CRO市場規模將接近1000億元。從行業競爭地位來看,天津漢康位居2018年中國CRO/CDMO企業TOP20排行榜第20名。
11.美迪西2019年凈利潤6657萬元 同比增長9.54%
美迪西4月16日最新公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4.49億元,同比增長3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57萬元,同比增長9.54%。基本每股收益1.36元。
公司構建了功能完整、運作高效的新藥臨床研究申請(IND)綜合平臺,并在現代合成化學、原料藥、藥代動力學等領域內已形成一定特色。
報告期內,公司新簽訂單6.16億元,增長率達46.49%。藥物發現研發服務項目包括蛋白靶標驗證、結構生物學、化學合成、化合物活性篩選及優化。美迪西在手性藥物、糖化學、抗體及抗體藥偶聯物等藥物發現服務掌握了豐富的技術經驗。藥學研究包括原料藥與制劑工藝研究、質量標準和穩定性研究。臨床前研究服務主要包括藥效學研究、藥代動力學研究、毒理研究等服務。
報告期內藥物發現營業收入為1.59億,較去年增長50.48%;藥物發現的新簽訂單1.93億,較去年增長35.30%。藥學研究營業收入9386.7萬,較去年增長24.15%,藥學研究新簽訂單1.32億,較去年增長16.68%。臨床前研究營業收入1.96億元,較去年增長36.29%;臨床前研究新簽定氮2.92億元,較去年增長70%+。
12.博濟醫藥:收入增長凈利潤下滑
博濟醫藥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24,064,704.39元,同比增長30.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92,620.34元,同比下滑10.91%;基本每股收益為0.038元,上年同期為0.0427元。
據了解,報告期內,公司在研項目穩步推進,臨床研究服務、臨床前研究服務及其他咨詢服務等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長,實現營業總收入224,064,704.39元,同比增長30.24%;但由于本期公司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實施2019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等使得期間費用有所上升,使得營業利潤為12,328,201.07元,同比下降17.1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592,620.34元,同比下降10.91%。
13.成都先導科創板上市,目標“藥明康德”
4月16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上市儀式,正式宣布登陸科創板。這也是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成都先導成立于2012年,作為上市CRO行業中最年輕的一員,主要從事藥物發現工作,依靠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
據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超過4000億種化合物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與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多家跨國藥物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建立了商業合作關系。引進項目139個,累計協議總投資超1100億元,聚集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引進和培育新藥品種72個、臨床階段品種18個,1類新藥28個、臨床階段7個。
財報顯示,2017年-2019年,成都先導營業收入分別為5321.87萬元、1.51億元、2.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308.07萬元、4496.05萬元、12026.61萬元,其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分別為86.84%、40.92%、34.62%。
而作為核心競爭力的DEL技術布局,作為近年來藥物發現領域出現的一項新技術,的確可以有效通過建立起規模巨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庫,對潛在治療靶點進行篩選,從而得到有效的先導化合物分子。但是,目前除藥明康德外,國內CRO公司康龍化成、藥石科技和美迪西也陸續有布局DEL技術。成都先導上市后,如何規避因業務單一而帶來的風險,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或將成為重要看點。
如今每個具備一定行業地位的CRO公司已具備了自己的特色,核心競爭力明顯,領域細分至極,彼此間也不會隨意跨領域。因此有人認為對已形成特定細分優勢的CRO公司,最大的影響因素不是競爭,而是所在細分領域的興衰。但同時,也有人認為隨著國內CRO行業水平的上升,存在競爭的地方也會不斷增多,整體大環境越好,眼紅之人也就越多,競爭企業也就越多,企業如果一味堅持自己的行業地位,忽視專業方面的鉆研與進步,被人替代也并非不可能。
2022年7月26日,藥明康德發布2022年未經審計中期業績,收入約人民幣177.56億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68.5%;母公司持有者的應占溢利約46.36億元,同比增長73.3%;基本每股盈利1.......
日前,上市公司2022年中報披露拉開帷幕,超過100家A股醫藥企業的成績單率先出爐,5成報喜。其中,九安醫療成為“增速王”,凈利潤預計超過150億元;藥明康德、片仔癀等企業凈利潤再創新高。有28家翻倍......
近日,專注于創新藥械上市后服務市場的數字化臨床CRO艾莎醫學宣布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道禾志醫、思科瑞新跟投,老股東博行資本繼續追加投資,勱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主要......
2月9日,藥明康德就近期情況召開溝通交流會,公司方面表示業務和運營一切正常,藥明康德不在“未經核實名單”(UVL)名單中,預計未來也不會被納入該名單。“我們所有的認證文件都是最新的,我們的供應商也一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全球CRO巨頭PDD對外宣布,賽默飛即將以超過1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本次收購最快將在本周敲定。據悉,賽默飛收購PPD的潛在交易發生在該公司放棄收購Qiagen之后,收購失敗......
2020年一場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幾乎打亂了所有企業的經營活動,藥企的藥物研發生產也不例外。作為服務于藥企的CRO/CDMO企業,在全球市場秩序混亂之際,其市場份額和全球排名也發生了變化。2021年全球......
2019年中國CRO、化學藥物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CMO行業規模約201億美元,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32億美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21.1%左右(全球復合......
2019年中國CRO、化學藥物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CMO行業規模約201億美元,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32億美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21.1%左右(全球復合......
2019年中國CRO、化學藥物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CMO行業規模約201億美元,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32億美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21.1%左右(全球復合......
“我們需要事實,不需要恐慌;我們需要科學,不需要謠言;我們需要團結,而不是污名”。面對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曾在多個場合重復這段話,呼吁全球齊心協力,共同對抗新冠病毒。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