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種保存管能保存霉菌及酵母菌嗎?
答:可以。對于霉菌等真菌需培養7 天進行保存,而酵母菌需培養三天將孢子洗脫下來進行保存,保存管中的小瓷珠可以作為介質來吸附孢子和菌絲,相當于砂土保存法中砂土作為載體起到的作用。
2、所有的菌都能保存嗎?如果不是的話,什么樣的菌可以保存?什么樣的菌不可以保存?
答:可以。菌種保存的原理是預防或減緩DNA 復制時自發突變導致菌種退化,因此要創造代謝不活潑的狀態,而菌種保存時使菌種進入休眠態(孢子、芽孢),并創造干燥、低溫、缺氧、缺營養的環境,創造的環境越接近此狀態,所保存的菌種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從原理上講,所有菌種都可用這種方法保存, 但需要注意的是,苛刻菌(如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萘瑟氏菌)等特殊細菌保存時,需-80℃或更低溫度保存,才可以做到更長期的保存。
3、能用菌種保存管永久保存菌株嗎?
答:溫度越低,保藏效果越好。從目前的試驗數據及實際保存效果來看,-20℃可保存1-5 年,-80℃或液氮中可保存5-10 年,不同菌種及不同的保存溫度保存時間會有所不同(例如:大腸、沙門等常規細菌-20℃我們目前可以保存到6年)。但需要注意的是所保存的菌種需每年抽檢進行生化特征的鑒定,確定菌株無變異。
4、菌種保藏時為什么要進行分離純化?
答:分離純化后才能獲得單一菌株,單一菌株進行菌種保藏才有意義,防止菌種交叉污染和變異,這也是菌種保存的基本原則。
5、菌種保存管對于平板來說,對挑選菌落個數有要求嗎?還是將整個平板的菌落全部刮入管中?
答:對于要保存的細菌一般是要進行2-3 次的純化,要保證一個平板上的菌是由單一菌落傳代而來的,所以在細菌保存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制備的菌懸液可以達到3-4MCF,是可以將整個平板的的細菌全部刮到管中的,如果平板長的比較滿一般半個平板就夠用,具體用量也根據菌種的不同有所差異,如霉菌、酵母菌在保存時,不適合用濁度法。
6、對于液體培養基培養的純菌,是否也可以用咱們的菌種保存管?如果可以的話,怎么操作?
答:是可以用的,如果液體培養基能保證是純菌的話,可以直接離心,棄掉上清,然后把保存管中液體吸進去充分混勻,然后再轉移到菌種保存管中,整個過程要注意無菌操作。不過,一般菌種保存管最好選擇平板菌落進行保存,因為液體培養基中有雜菌是不易觀察出來的。
7、為什么在菌種保存時,要上下顛倒?為什么不能旋搖?
答:上下顛倒,可使菌懸液充分混勻,菌株充分、均勻地吸附到小瓷珠上,旋搖不利于菌懸液充分混勻,反而會使菌株全部沉淀于管底。
8、為什么在使用時要將管內的液體盡可能多的吸出?
答:吸出液體可避免反復凍融形成的冰晶對菌株的損傷,加快復蘇的過程,因此,要盡可能的將與菌種混勻后的保存液吸凈。而常用的甘油法,在復蘇的過程中需用水浴鍋快速溶解,在此過程中,對菌株傷害較大。
9、在使用后,菌種保存管的保存環境?需要-80℃冰箱嗎?
答:本公司菌種保存管采用的是低溫冷凍保存法,因此,使用后,需放置低溫環境,如-20℃、-80℃或液氮中保存,而且溫度越低,保存效果越好。用戶需根據菌種的保存要求選擇具體保存溫度。
10、為什么說,如果有條件的話,菌種保存管最好置于-80 冰箱或液氮中?
答:因為,貯存在-70℃以下低溫中能減少冰晶形成,可極大降低冰晶形成對細菌的傷害,同時可為被保存的菌種創造更低的代謝環境,從而延長細菌保存的時間。
11、為什么在取用菌株時,操作過程要求快速?
答:菌種保存復蘇的原則,要求慢凍快融,之所以要求快速,是因為在菌種復蘇的過程中, 長時間的溶解過程會對所保存的菌種造成損傷,而我們經過改良的保存方法最大程度的避免復蘇所造成的影響,但我們還是建議遵循菌種的保存復蘇原則,保證所復蘇菌種的復蘇率。
12、將菌株反復凍存,到底對菌株有什么影響?
答:低溫會使菌株細胞內的水分形成冰晶,從而引起細胞結構尤其是細胞膜的損傷。細胞體積大者一般要比較小者對低溫更為敏感,而無細胞壁者則比有細胞壁者敏感。如果放到低溫(不是一般冰箱)進行冷凍時,會產生冰晶,冰晶呈針狀,極易導致細菌的嚴重損傷。用電鏡觀察,可見細菌的核膜上有大量針尖樣小孔,當從低溫下移出并開始升溫時,冰晶又會變大,故反復凍存,會對菌株造成極大損傷。
13、為什么有時候菌種的保存效果不佳?
答:1、可能是由于保存后未將保存液吸盡,反復凍融形成冰晶損傷菌株細胞,影響了菌株活性。
2、確定所保存的菌種是否為對數生長期的菌種,我們建議普通菌種保存為18小時內的新鮮菌種,而霉菌需要待孢子出現后保存其孢子。
14、該產品能否用于菌種的運送,如果可以在什么條件下運送?
答:就目前試驗數據而言,我們建議可主要用于普通細菌的短期運送,對于厭氧菌在運送時最好讓其處于厭氧環境下,2-8℃運送不超過5 天。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如弧菌屬和綠膿桿菌需要常溫運送,其對2-8℃溫度極其敏感。
編輯:songjiajie2010
一個微生物細胞在合適的外界條件下,不斷的吸收營養物質,并按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新陳代謝.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過了異化作用,則其原生質的總量(重量,體積,大小)就不斷增加,于是出現了個體的生長現象.如果這是一種平衡生長,即各細胞組分是按恰當的比例增長時,則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發生繁殖, 從而引起個體數目的增加,這時,原有的個體已經發展成一個群體.隨著群體中各個個體的進一步生長,就引起了這一群體的生長,這可從其體積、重量、密度或濃度作指標來衡量.檢測微生物生長的方法
微生物的生長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長,微生物的個體生長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難,通常情況下也沒有實際意義.微生物是以量取勝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長通常指群體的擴增.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是其在內外各種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綜合反映.因此生長繁殖情況就可作為研究各種生理生化和遺傳等問題的重要指標,同時,微生物在生產實踐上的各種應用或是對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他們的生長抑制緊密相關.所以有必要介紹一下微生物生長情況的檢測方法.既然生長意味著原生質含量的增加,所以測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間接的以次為根據,而測定繁殖則都要建立在計數這一基礎上.微生物生長的衡量,可以從其重量,體積,密度,濃度,做指標來進行衡量.
生長量測定法:
1、 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
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測培養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如5分鐘)和轉速(如5000 rpm),離心后,倒出上清夜,測出上清夜體積為v,則菌絲濃度為(10-v)/10.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于離心沉淀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2、 稱干重發法
可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干重為濕重的10-20%.在離心法中,將一定體積待測培養液倒入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和轉速,進行離心,并用清水離心洗滌1-5次,進行干燥.干燥可用烘箱在1050C或1000C下烘干,或采用紅外線烘干,也可在800℃或40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稱重.如用過濾法,絲狀真菌可用濾紙過濾,細菌可用醋酸纖維膜等濾膜過濾,過濾后用少量水洗滌,在400℃下進行真空干燥.稱干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 產品為菌體時,常采用這種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3、 比濁法
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對某一培養物內的菌體生長作定時跟蹤時,可采用一種特制的有側臂的三角燒瓶.將側臂插入光電比色計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隨時測定其生長情況,而不必取菌液.該法主要用于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如我 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0nm 處用比色管定時測定發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監控E.Coli的生長及誘導時間.
4、 菌絲長度測量法
對于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開口并帶有刻度的細玻璃管,到入合適的培養基,臥放,在開口的一端接種微生物,一段時間后記錄其菌絲生長長度,借此衡量絲狀微生物的生長.
編輯:songjiaji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