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9-14 10:52 原文鏈接: DNA印跡(SouthernBlot)實驗

    【實驗原理】

    DNA印跡是1975年由英國Southern創建的。其基本原理是:DNA分子經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酶切后,由瓊脂糖凝膠電泳將所得 DNA片段按分子質量大小分離,然后將DNA片段變性,并使凝膠中的單鏈DNA片段轉移到尼龍膜、硝酸纖維素膜(NC)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此法中DNA 片段由液流攜帶通過虹吸作用由下向上抽吸,從凝膠轉移印至濾膜表面。然后與相對應結構的已標記的探針進行雜交反應,用放射性自顯影或酶反應顯色來鑒定待測 DNA分子。

    DNA印跡技術主要用于對基因組DN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克隆基因的酶切圖譜分析、基因突變分析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 等。

    【實驗對象】

    待測DNA。

    【試劑與器材】

    (1) 水平電泳裝置,電泳儀,紫外燈,搖床。

    易生物儀器庫:http://www.ebioe.com/yp/product-list-42.html
    易生物試劑庫:http://www.ebioe.com/yp/product-list-43.html

    (2) 待測DNA,瓊脂糖,溴化乙啶,DNA探針,保鮮膜,緩沖液。

    (3) 0.25 mol/L HCl

    (4) 變性液:1.5 mol/L NaCl; 0.5 mol/L NaOH (保存于室溫)。

    (5) 中和液: (pH 7.0) 5 mol/L NaCl; 0.5 mol/L Tris-HCI (保存于室溫)。

    (6) 轉移液 (20×SSC pH 7.0):用800 ml H2O溶解175.3 g NaCl和88.2 g檸檬酸鈉,以濃 HCI調pH至7.0,用雙蒸水定容至1 L。分裝后高壓滅菌。

    (7) 2×SSC。

    (8) 尼龍膜或硝酸纖維素 (NC) 膜。

    【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取適量已酶切充分的待測DNA (1 μg左右) ,于0.8%~1.25%的瓊脂糖凝膠上與合適的 DNA分子量標準一同進行穩壓電泳。

    (2) 切去凝膠一角以標記方向,用溴化乙啶染色后拍照記錄電泳結果 (拍照時,凝膠旁放一尺子,便于以后對照電泳帶在膜上的位置) ,再切下一側DNA分子量標準帶。

    (3) 處理凝膠以備轉膜。

    1) 蒸餾水短暫漂洗凝膠(輕搖)。
    2) 將凝膠浸沒入10倍于凝膠體積(約30min)的0.25mol/L HCl溶液中15~30min,使DNA脫嘌呤。蒸餾水短暫漂洗凝膠2次。

    3) 將凝膠浸沒入10倍體積的變性液中20min,2次,蒸餾水漂洗2次。

    4) 將凝膠浸沒入10倍體積的中和液中20 min,2次,使變性液被中和。

    (4) 在制備雜交用膠時準備轉移的平臺、膜、濾紙等。

    (5) 安裝虹吸轉移裝置:如圖25-3所示,將一固體支持物置于盛有足以浸沒其一半高度的20× SSC的平皿中,依次將1張Whatman 3 mm濾紙橋,3張Whatman 3 mm 濾紙,凝膠,疊放于固體支持物上,用塑料薄膜包裹凝膠邊緣后,將1張在蒸餾水中平衡過的尼龍膜(或用蒸餾水浸濕,然后在20×SSC中平衡10min的 NC膜),5張Whatman 3mm濾紙及一疊4cm紙巾塔依次置于凝膠的上部,再放一玻璃板,其上壓重物(注意:凝膠與轉印膜間應避免有氣泡,濾紙、吸水紙巾等必須大小一致)。轉移持續4 h以上或過夜,勿使轉移液干枯。

    (6) 使已轉移的DNA與膜交聯:取出轉印膜,用鉛筆在膜上標記樣品孔的位置,并切去一角以標示方向。用2×SSC漂洗轉印膜,然后將其放在一張Whatman 3mm濾紙上,有DNA的一面朝上,使其完全干燥。再將膜置于UV crosslinker中,在紫外光下自動交聯或將NC轉印膜置于可透過紫外線的塑料夾層中,帶有DNA的一面朝下,置于紫外透射儀(波長在254 nm)上,以合適的照射強度進行紫外線交聯,以固定DNA。


    (7) 用蒸餾水短暫的漂洗已交聯的膜后,將其夾于2張Whatman 3 mm濾紙之間,80℃真空干烤2h或空氣干燥。轉印膜干燥后可夾在2張Whatman 3mm濾紙之間,室溫下放置數月。備做核酸雜交實驗。

    Southern Blot僅僅是將待測DNA片段從電泳凝膠中轉移并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要實現DNA探測還需完成核酸雜交實驗(包括探針標記、雜交和檢測三個后續實驗步驟)。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序列和探針,二者按堿基互補原則退火形成雙鏈。探針是用于檢測的已知核酸片段,根據標記物的不同可分為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和非放射性(非同位素)標記探針。放射性標記的探針,是在探針制備過程中摻入32P-dNTP而實現放射性標記的。非同位素標記物有生物素 (biotin)、地高辛(dig-oxigenin,Dig)和熒光素(Fluorescein)等。待測核酸與探針雜交后,通過放射自顯影、化學顯色或直接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雜交信號來鑒定待測核酸分子的大小及含量。

    【注意事項】

    (1) 在分辨核酸電泳帶所需的凝膠濃度范圍內,電泳中使用的瓊脂糖凝膠的濃度越低越好,并且厚度應 ≤ 7mm。轉印前切去凝膠多余的邊緣,因為凝膠邊緣多比凝膠本身要厚,與濾膜很難緊密相貼。

    (2) 電泳結束后,應在紫外檢測儀下仔細觀察酶切是否完全、電泳分離效果是否良好、DNA樣品有無降解、樣品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因電場強度不均勻導致樣品帶泳動速度不一致等。

    (3) 戴手套以防手受酸堿溶液損傷,同時避免污染濾膜。取拿濾膜時使用平頭鑷子。

    (4) 在轉移過程中,如吸水紙巾全部潤濕需及時更換,否則會造成緩沖液的逆流。

    (5) DNA片段的大小決定其轉移速度。小于1kb的DNA片段,1h即可完成轉移過程。大片段 DNA的轉移速度和效率則慢得多,如大于15kb的DNA片段需要18h以上。因此,當DNA片段長度大于15kb時需進行脫嘌呤(稀鹽酸)及強堿水解處理,使之降解成較小的片段,從而提高轉移效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