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感受態就是細菌吸收轉化因子的生理狀態,只有發展為感受態的細胞才能穩定攝取外來的DNA分子。受體細胞經過一些特殊方法(如:電擊法,CaCl2等化學試劑法)的處理后,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成為能容許帶有外源DNA的載體分子進入的感受態細胞。
目前常用的感受態細胞制備方法有CaCl2 法,簡便易行,且其轉化效率完全可以滿足一般實驗的要求,制備出的感受態細胞暫時不用時,可加入占總體積15%的無菌甘油于-70℃保存(半年),因此CaCl2法為使用更廣泛。
一、材料
大腸桿菌 E.coli DH5α,100ml三角瓶,1.5ml 離心管(又稱eppendorf管), 離心管架,1000 ul 、200ul槍頭,大量冰塊,
二、設備
微量移液器(200μl,1000μl),高壓蒸汽消毒器(滅菌鍋),恒溫搖床、冷凍離心機, 超凈工作臺, 紫外光度計,雙蒸水器,冰箱等。
三、試劑準備
1、LB液體培養基:稱取蛋白胨(Tryptone)1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NaCl 10 g,溶于800ml蒸餾水中,用NaOH調pH至7.5, 加水至總體積1升,高壓下蒸氣滅菌15分鐘。
2、LB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中每升加12g瓊脂粉,高壓滅菌。
3、高壓滅菌的0.1mo1/L CaCl2:母液1M CaCl2147 g CaCl2 2H2O,加水到1L
4、高壓滅菌過的30%甘油
四操作步驟
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的制備
(1) (已預先準備好)從新活化的E.coli DH5α菌平板上挑取一單菌落(超凈工作臺操作),接種于3~5ml
LB液體培養中,37℃振蕩培養12h左右,直至對數生長期。將該菌懸液以1:100~1:50轉接于20ml
LB液體培養基中,37℃振蕩擴大培養,當培養液開始出現混濁后,每隔20~30min測一次OD600nm,至OD600nm≤0.5時停止培養;
(2) 取培養液1.5ml轉入微量離心管中,在冰上冷卻10min,于4℃,5000r/min離心10min(從這一步開始,所有操作均在冰上進行,速度盡量快而穩)。
(3) 倒凈上清培養液,用1ml冰冷的0.1mo1/L CaCl2溶液輕輕懸浮細胞,冰浴,0~4℃,5000r/min離心10min;
(4) 棄去上清液,加入500μl冰冷的0.1mo1/L CaCl2溶液,小心懸浮細胞。0~4℃,5000r/min離心10min;
(5) 棄去上清液,加入100μl冰冷的0.1mo1/L CaCl2溶液,小心懸浮細胞,冰上放置片刻后,即制成了感受態細胞懸液;
(6) 制備好的感受態細胞懸液可直接用于轉化實驗,也可加入占總體積15%左右高壓滅菌過的甘油,混勻后在超凈工作臺分裝到Eppendorf微量離心管中,液氮速凍后,置于-70℃條件下,可保存半年至一年。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
根據1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大腸桿菌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更有能力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在SFI外部教授AndreasWagner的帶領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繪制了一種大腸桿菌蛋白的......
英國研究人員通過對600只健康寵物狗的研究發現,給狗喂食未煮熟的生肉會增加它們排出大腸桿菌的風險,而這種大腸桿菌是無法被廣泛使用的抗生素——環丙沙星所滅殺的。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OneHealth。大......
近日,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泉峰/祁慶生團隊在AdvancedScience上發表題為“CreatingPolyploidEscherichiacolianditsApplicationinEff......
西班牙研究發現,雞肉、火雞、牛肉和豬肉中存在"超級細菌"。在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40%的超市肉類樣品中發現了耐多種抗生素的大腸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在全世界達到了危險的水平。據估計,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科研團隊揭示了大腸桿菌O88通過氧化磷酸化和核糖體途徑誘導肉鴨腸道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肉鴨的大腸桿菌病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細胞與感染微生物學......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將基因工程細菌引入腸道來治療疾病。在過去,這些嘗試主要集中于改造常見的實驗室大腸桿菌菌株,這種菌株無法與適應宿主的本地腸道細菌競爭,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療法的效果。現在,來自美國......
一項研究發現,珀椿象與一個大腸桿菌實驗菌株之間的互惠(或稱共生)相互作用能通過大腸桿菌的一個單一突變進行快速改造。研究結果或有助理解有益微生物如何與它們的宿主共同生長,以及驅動這種關系的分子機制。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