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色特異性和敏感性的測定方法
(1)特異性染色和效價測定
直接染色法中效價以倍比稀釋如1:2、1:4、1:8……,與相應抗原標本作一系列染色,熒光強度在“+++”的最大稀釋度,為其染色滴度(效價)或單位。實際染色時,可取低一個或兩個稀釋度(即2~4個單位),如染色效價為1:64,實際應用時可取1:32或
1:16。間接染色法中效價可按抗核抗體熒光染色法步驟,先用不同稀釋度的熒光抗體染色,結果以抗核抗體熒光強度“++”為標準,染色用效價和直接法相同。
(2)非特異性染色測定
根據熒光抗體的用途不同,可用類似的抗原切片或涂片,倍比稀釋熒光抗體,按常規染色,結果在標本上出現的非特異染色應顯著低于特異性染色,否則應采取消除非特異性染色的方法處理熒光抗體。
(3)吸收試驗
在熒光抗體中加入過量相應抗原,于室溫中攪拌2h后,移入4℃冰箱過夜,3000r/min,離心30min,收集上清液,再用于相應抗原陽性標本染色,結果應不出現明顯陽性熒光。
2、F/P比值的測定方法
F(熒光素)和P(抗體蛋白)的克分子比值反映熒光抗體的特異性染色質量,一般要求F/P的克分子比值為1~2。過高時,非特異性染色增強;過低時,熒光很弱,敏感性降低。
(1)蛋白質定量 測定熒光抗體的蛋白質mg/ml量。
(2)結合熒光素定量 先制作熒光素定量標準曲線,即準確稱取FITC 1mg,溶于10ml 0.5mol/L
pH9.0碳酸鹽緩沖液中,再用0.01mol/L pH7.2
PBS稀釋到100ml,此時熒光素含量為10μg/ml。以此為原液,再倍比稀釋9個不同濃度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計在490nm波長測定光密度值(OD),以光密度為縱坐標,熒光素含量為橫座標,作標準函數圖。熒光素與蛋白質結合后,其吸收光譜峰值向長波方向位移約5nm,FITC和蛋白質結合后由490nm變為493-495nm,RB200和蛋白質結合后變為595nm。
F/P比值的計算:
F/P克分子比值=(FITC g/ml)/(蛋白質mg/ml)×(160000×103)/(390×106)=0.41×(FITC g/ml)/(蛋白質mg/ml)
式中160000為抗體蛋白質的分子量,390為FITC的分子量。蛋白質從克換算為毫克需再乘以103,而熒光素從克換算為微克需要再乘以106。
測定RB200熒光抗體的克分子比值公式如下:
RB200熒光抗體的克分子比值=[(RB200 g/ml×10-3)/580] /[(蛋白質mg/ml)/160000(IgG)]
TMRITC熒光抗體克分子量比值=A515nmOD/A280nmOD 或=重量比(g/g)×(160000/580)
3、熒光抗體的保存
以0~4℃或-20℃低溫保存,防止抗體活性降低和蛋白變性。最好加入濃度為1:5000的硫柳汞或者 1:10000,疊氮化鈉防腐,小量分裝如0.1~1ml,真空干燥后更易長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