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9-27 14:35 原文鏈接: 全民熱議!什么指標怎樣才算世界一流大學?

      最近,“部分高校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一事引發廣泛熱議。

      與此同時,關于怎樣才算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討論也層出不窮。

      部分高校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教育部回應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石毓智通過對國際普遍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進行總體分析,闡述了他認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8個條件。

      世界一流大學大都歷史悠久,動輒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在這個家族中,斯坦福是個年輕的大學,只有一百年多一點兒的歷史。那么,進入這個“俱樂部”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01 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指標:獲10個以上諾貝爾獎

      中國一些大學提出要辦世界一流大學,愿望是好的,但在向這個目標邁進之前,我們得首先弄清楚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啥模樣?都有些什么特征和標準。

      我過去五六年一直從事一個研究項目,就是“中國教育與世界的距離”。我以斯坦福大學為考察重點,并走訪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30 余所各種級別的大學。

      其中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啥是世界一流大學?

      表面上看來,世界一流大學大都是歷史悠久、校園優美、大師云集。其實,國際名校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值得注意。

      先給大家講幾個事實,讓大家思考。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經有300 余所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工作期間獲得過諾貝爾獎。如果按照頂尖級人才的培養標準,中國所有的大學都應該排在300 名之后,新加坡等地方的大學也是如此。

      我在美國就讀或工作過的三所大學,它們的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如下。

      (1)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16人。

      (2)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8人。

      (3)斯坦福大學45人。

      如果說哪所是“世界一流大學”,估計很多人會認為只有斯坦福大學才算,其他兩所學校都很普通,有些人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是,要知道加利福尼亞大學兩所分校不僅有這么多的諾貝爾獎得主,而且很多學科領域都有影響世界的學者。中國所有大學與加利福尼亞大學這兩所分校的距離是巨大的,不要說幾年,就是幾十年也難以追上。

      我給出一個簡單的標準,衡量中國任何一所大學是否進入“世界一流”,就看它是否獲得過10項以上諾貝爾科學獎。

      為什么以這個數字為標準?

      因為迄今世界上已經有30所大學至少有10個教授或科研人員獲得了諾貝爾獎。一所大學在科研實力上如果進入不了前30 名,就很難說它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了。

      02  擁有一批世界級大師

      清華大學建校早期,校長梅貽琦給大學一個定義:“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這句話被認為很經典,迄今仍為人們經常提起。那么什么叫“大師”?則頗難定義。

      就科學技術領域來說,還有個比較客觀的標準,就是獲得各個學科的最高獎者。

      很多自然科學領域都有公認的世界最高獎,比如數學界有菲爾茲獎,計算機學科有圖靈獎,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則有諾貝爾獎。毫無例外,世界知名大學都有一批獲得這類殊榮的教授專家。

      然而,衡量一所大學的水準,也不能簡單只看一個大學有多少上述這些國際大獎獲得者,而應該看他們是在哪里獲得的,注意他們的獲獎成果是在哪里做出的。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原校長高錕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能否就說明香港中文大學的物理學已達到世界一流了呢?顯然不能這樣簡單地看問題。

      實際上,高錕獲獎的研究成果是他在英國讀博士期間做出來的,所代表的是英國大學的科研水準。而香港中文大學在為自己曾經有一位校長獲得過諾貝爾獎驕傲之余,更應該深思:為什么高錕到了香港反而做不出同樣水準的研究成果來呢?自己與英國大學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看問題要看實質,當計算一個大學諾貝爾獎人數時,要看這個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是在哪個學校做出來的,因為這最能說明學校的科研水平。

      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哈佛大學世界第一,它有5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緊隨其后的是斯坦福大學,有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03  看培養了多少世界級人才

      衡量一所大學的水平,不光看它的科研成果多厲害,還要看它培養的學生素質如何。其中一個可靠的標準就是看一所大學所培養的學生,包括大學生和研究生,后來有多少獲得了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全世界有23所大學至少有10位畢業生獲得了諾貝爾獎。最牛的是哈佛大學,共有69個畢業生獲得此項殊榮。緊跟其后的是劍橋大學,有65位。

      按照這個標準算,老牌子大學比較占便宜,因為諾貝爾獎始于1895年,在授獎初期,一個大學的畢業生要獲得這個獎項,必須是就讀的大學已經發展成熟。

      哈佛和劍橋都是幾百年的老校,所以它們的畢業生在諾貝爾獎開始那幾十年占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04  是否擁有開辟新學科的領風騷者

      絕大部分學科是沒有上述國際大獎的,但是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領風騷的人物,他們對世界學術的貢獻絕不亞于那些國際大獎的獲得者,他們的思想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

      像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信息論創始人香農、控制論創始人維納,都屬于思想文化界的風云人物,他們的貢獻遠遠大于一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所以,衡量一所大學是否為國際一流的另一可靠標準為:它是否擁有開學術風氣之先的風云人物,是否有開創某個學科領域的大師。

      05  其科研成果有沒有改變世界

      世界一流大學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存在于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讓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衡量一所大學是否為世界一流的另一個指標就是,看它所創造的思想和發明的技術是否影響了世界,是否讓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受益。

      比如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該領域中很多革命性的發明都是這所大學首先做出來的,比如今天人們用的互聯網概念和搜索技術就是首先發源于這里。

      斯坦福的心理學系長期以來稱霸美國,人們用到的“智商”概念就是這個系的教授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一流大學不能只是個虛名,要有改變世界的研究成果,影響普通人的生活、思維乃至看世界方式的成果。

      06  對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是否有巨大的吸引力

      一流大學也是世界頂級大師的匯聚地,吸引著各個學科最優秀的人才來工作。

      看看那些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大科學家愿意到哪里工作,就知道哪所學校是世界一流。

      愛因斯坦成名以后,從歐洲移居美國,他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因為他認為這里擁有最適合他的工作環境,包括實驗條件和人才資源,有利于發揮他自己的才華。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普林斯頓大學都毫無疑問是世界一流的。

      07  教師隊伍能寫出影響世界的科普著作

      還有一個被忽略的指標,就是看一個大學的教授隊伍中有沒有人能寫出影響世界的科普著作。

      普通人誤以為科普著作是科學研究的“小兒科”,只有那些科研做不好的人才會去寫科普作品,其實不然,那些影響世界的科普著作往往出自大師之手。

      一般學者大都只會做“嚴肅”的學問,然而只有那些對某一學科具有高深造詣的優秀學者才能把自己高深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大眾了解高深的科學理論,從而提高大眾的科學素養。

      比如劍橋大學現執掌“牛頓教席”的霍金寫了一本《時間簡史》,他以高屋建瓴的視角,用通俗生動的文筆,讓高深的物理學思想走向了大眾。

      我去斯坦福大學讀書之前,就讀過它數學系已故教授波利亞寫的《怎樣解題》、《數學與猜想》等書籍,這些書,中學生都可以讀懂。波利亞是世界級的數學大師,他寫了一系列普及數學的書,風靡全世界。

      如果哪一天中國的某所大學的教授也寫出了這種風靡全世界的書,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翻譯成外文在全世界風行,這種意義和榮譽不亞于獲得諾貝爾獎,作者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和尊敬。

      但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人能夠寫出這種級別的科普著作。

      08  能不能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訪問

      毫無例外,世界一流大學也都是風景點或名勝古跡。衡量一所大學環境如何,就看它能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來參觀訪問。一流大學的建筑不在高大,也不在林立,而在于它的藝術魅力。

    斯坦福大學的主大院

      用上述這些標準來衡量一下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就知道我們與人家的差距不是三五年內可以消除的,就清楚中國大學與世界的距離有多遠。中國要出現世界一流的大學,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

    北京公示2024年建設一流大學科技園項目第二批擬支持名單

    關于公示2024年建設一流大學科技園項目第二批擬支持名單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京科發〔2024〕16號)要求,經有關程序,現將2024年......

    張東剛: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作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宣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提出的“走出......

    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研國家之所需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辟一章,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化部署,這一戰略安排高屋建瓴,體現了系統性的思想,在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是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

    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科學城建設共生共興

    “今年是華中大建校70周年。70年來,我們培養了70余萬學子。他們中約50%留在了湖北,其中的60%是在武漢。而留漢的畢業生中,又有50%在光谷就業創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名城......

    辦“雙一流”大學還需“四大計劃”和“兩大獎勵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如何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等......

    清華校長:發揮一流大學主力軍生力軍作用

    “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整體提升,事關高等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在“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戰略定位,立足中......

    如何建設人工智能學科?世界一流大學告訴你

    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是變革核心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納米科學并列為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是工業革命4.0的變革核心。其中,人工智能涉及廣泛的知識領域,包括技術體系內的數學基礎、技術基礎、機器學習方法、問題域......

    教育部:博士如何分流退出?“一流大學”出臺細則!

    2020年9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分流選擇機制,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同時完善研究生資格考試、中......

    一聲嘆息!頂尖名校的卷,連訴苦都沒有資格

    考上清華北大是每個學生的夢想。很多人說我們處在一個“本科多如狗,雙一流遍地走”的時代,但實際上,能進入頂尖名校的學生仍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本科生占比不到4%,清北每......

    2020世界一流大學學術排名出爐:北大、清華和人大攬前三

    2020年10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布《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評價報告》,報告發布最新校友會2020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術排名。其中,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