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價HPV疫苗的審批過程僅用時8天,堪稱火箭式提速。
在收到九價HPV疫苗進口注冊申請后,國家藥監局就將其納入優先審評程序,多次就產品在境外臨床數據及上市后安全監測情況與企業溝通交流,并基于之前四價HPV疫苗獲批的數據,有條件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與境外臨床數據相橋接,在最短時間內有條件批準了產品的進口注冊。
■本報記者 李惠鈺
為加快新藥進口注冊進程,滿足公眾用藥需求,4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用于預防宮頸癌的九價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以下簡稱HPV疫苗)上市。
從制藥商默沙東提出申請到批準,九價HPV疫苗的審批過程僅用時8天,相比于其“前輩”二價、四價HPV疫苗上市前經歷的“10年審批路”,堪稱火箭式提速。
從“龜速”到“神速”,九價HPV疫苗為何能夠快速獲批?其經驗又能否復制于其他進口藥?
“8天”并不意外
HPV疫苗是全球首個把癌癥作為適應癥列入說明書的疫苗。全球已上市的HPV疫苗有二價、四價、九價三種,“價”代表了疫苗可預防的病毒種類。
根據國家藥監局在其官網上發布的公告顯示,我國批準的九價HPV疫苗由6型、11型、16型、18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HPV的主要衣殼蛋白組成的病毒樣顆粒經高度純化、混合制成,用于預防HPV引起的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生殖器疣、持續感染、癌前病變或不典型病變。
國內的研究顯示,超過84.5%的宮頸癌由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目前國內上市的二價和四價疫苗,能夠防控84.5%宮頸癌風險,而九價疫苗可以預防92.1%的宮頸癌風險。目前獲準進入中國的疫苗,二價疫苗的推薦接種年齡為9~25歲,四價疫苗的推薦接種年齡是20~45歲,此次批準上市的九價HPV疫苗適用于16~26歲的女性。
這次國家藥監局快速審批九價HPV疫苗,確實造福了廣大女性人群。但同時也讓人思考:為什么此次審批時間會那么快?
除了獲得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九價HPV疫苗快速獲批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其實并不十分意外。“8天只是表面現象,這與其背后很多的基礎工作是分不開的,前期僅二價HPV疫苗試驗就做了十年。”中國藥品食品檢定研究院前任副院長王軍志對記者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劉昌孝告訴記者,在收到九價HPV疫苗進口注冊申請后,國家藥監局就將其納入優先審評程序,多次就產品在境外臨床數據及上市后安全監測情況與企業溝通交流,并基于之前四價HPV疫苗獲批的數據,有條件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與境外臨床數據相橋接,在最短時間內有條件批準了產品的進口注冊。
HPV疫苗≠宮頸癌疫苗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中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常見惡性腫瘤,在發展中國家則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是公眾需要知曉的是,并不是所有的HPV都能夠導致宮頸癌。
“感染HPV有點像宮頸得了小‘感冒’,感冒過了就自己好了。如果一個女性有性生活,超過80%都會感染HPV病毒,但是絕大多數病毒在一定時間內會排除,最終發展為宮頸癌的幾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原衛生部副部長、婦科腫瘤專家曹澤毅近日在國家藥監局舉行的媒體座談會上表示。
也就是說,即便感染了HPV,與宮頸癌的發生仍然距離很遠。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喬友林表示,只有長期持續感染HPV病毒才會發生癌前病變,再發展到宮頸癌,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0多年時間。而持續感染的比例不到10%,發展成宮頸癌的不到1%。
此前,喬友林還曾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提到,“即使接種HPV疫苗也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進行宮頸癌篩查,已接種HPV疫苗者仍應定期進行HPV檢測。今后幾十年內,宮頸癌的預防手段仍將以篩查為主。”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譚先杰也表示,無論接種二價、四價還是九價HPV疫苗,接種后仍然需要定期篩查。“原因很簡單,可能還有一小撥高危型HPV人群目前沒有得到鑒定確認,當然更沒有針對性疫苗。”他說。
國家藥監局在其官網上發布的《有關HPV疫苗的科普問題和參考答案》中也指出,HPV疫苗是預防由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宮頸癌,不是針對已經患癌的患者,所以稱它為抗癌疫苗是不確切的。
另外,“所有的上市疫苗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都有可能存在隨時撤市的風險。”王軍志說,作為有條件上市的九價HPV疫苗也不例外。
為保證接種進口疫苗的安全性,國家藥監局還要求企業制訂風險管控計劃,按要求開展上市后研究工作。對此,默沙東公開回應道:“我們將嚴格遵照相關監管部門要求,制訂風險管控計劃,開展上市后研究工作。一旦有更多確切信息,我們將及時公布。”
“加強第二類疫苗接種統籌管理,加強預防接種的規范化、信息化建設,也是提高預防接種的可及性和保證預防接種質量的重要管理措施。”劉昌孝說。
進口藥上市審批有望加快
九價HPV疫苗火速獲批,是否意味著其他進口藥審批也將提速?在王軍志看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進口藥審批加快是大勢所趨。
以往進口新藥審批慢,問題主要出在三期臨床試驗上。一些在國外已經上市的新藥,在國內上市仍需進行耗費時日的臨床試驗,再加上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審批的人手不足等原因,導致審批效率低下。
不過,這種現象現已有所改觀。4月28日,國家藥監局藥化注冊司副司長李金菊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一系列數據:2017年批準進口抗癌藥品臨床試驗的平均時間114天,比2014年的243天縮短了129天;批準進口抗癌藥品上市的時間平均為111天,比2014年的420天縮短了309天。尤其是2017年3月22日批準上市的晚期肝癌治療新藥瑞戈非尼進口批準上市時間比全球首個上市國家美國僅晚7個月,過去要晚5~8年。
李金菊稱,未來國家藥監局還將繼續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對于境外已上市的包括抗癌藥品在內的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嚴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治療藥品、罕見病藥品,申請人可免于提交進口臨床試驗申請,可直接以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提出藥品上市注冊申請,即“一報一批”,縮短上市時間。
但劉昌孝同時指出,各個國家對不同藥品的臨床需求規定了實行不同形式的快速審評審批,而不可能對所有藥品均適用快速優先審批。
據劉昌孝了解,為滿足臨床需求,國家藥監局將對下列新藥申請實行快速審批: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來源于植物、動物、礦物等藥用物質制成的制劑和從中藥、天然藥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劑;未在國內外獲準上市的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生物制品;抗艾滋病病毒及用于診斷、預防艾滋病的新藥,治療惡性腫瘤、罕見病等的新藥;治療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的新藥。
與此同時,隨著中央和多部委宣布,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后,降低抗癌藥品費用的后續措施也將陸續落地。未來,更多“救命藥”將會惠及國內患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