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訊 4月7日,中國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在2018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年會和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中西醫結合論壇上發布。指南的頒布填補了該領域空白,將有利于促進我國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治療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而心肌梗死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被稱之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未來20年間中國將新增2100萬急性冠脈事件,發生700萬例心源性死亡”。 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張敏州教授稱,急性心肌梗死是人類死亡的主要病因,在中國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長趨勢,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已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醫學統計數據結果顯示,過去10年全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隨現代診療技術的提高而降低,這表明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水平。
據悉,全國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由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張敏州教授牽頭,聯合國內眾多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標準化及方法學領域專家共同制訂,指南制訂引進了國際臨床實踐指南編寫思路和方法,整合吸納了國內外中醫藥臨床研究成果。
記者了解到,本次論壇的承辦方廣東省中醫院從全國113家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通過了2018年第一批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的認證,標志著廣東省中醫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綜合診療水平已經與國家標準胸痛診療技術接軌。廣東省中醫院作為全國中醫系統最早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最早開通24小時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綠色通道的單位,醫院胸痛中心還實現了院內、院外無縫銜接的急性胸痛救治模式,院前對患者進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遠程診斷,將診斷及治療策略選擇陣線前移;在院前配置便攜式12導聯心電圖,能夠在醫療接觸10分鐘內完成心電圖診斷,實現了繞行急診和冠心病監護病房直達導管室的“雙繞行”。醫院近三個月D2B時間(患者被送進醫院到醫生開通患者冠脈堵塞血管球囊的時間)為45.8分鐘(國際標準為小于90分鐘)。
據張敏州介紹,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創新救治模式,創立了“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的治療模式。臨床中發現,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梗后出現氣促心衰、勞動力下降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胸痛中心注重發揮中醫藥在心梗中治療的作用,結合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心脾相關”及陳可冀“血瘀證”理論在心肌梗死中的發病機制理論,研發出了院內制劑“通冠膠囊”。通過20年的臨床運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醫院胸痛中心還注重運動康復在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運用,改良的“坐式——立式八段錦續貫養生操”早期參與輔助心梗患者的康復,盡過多年的努力,中西醫結合治療心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在5-7天,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同時,重視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宣教,開展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慢病管理門診,開展了冠心病公益學校《塑心學堂》,全方位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讓他們恢復健康人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