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上,蒙牛新形象在北京發布,這是蒙牛成立13年來首次大規模的形象切換,力圖改變之前的負面形象。蒙牛總裁孫伊萍表示,蒙牛發布的新形象、新理念,不是單純外在的視覺轉變,而是蒙牛對企業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回歸和重溫。
然而,要改變一個企業骨子里的基因,似乎不太容易。回顧蒙牛對問題產品的數次回應,無不歸因于個別環節的個別人的個別行為。但如此頻繁的事故發生,卻不能不讓人對其整體實力表示懷疑。未來蒙牛真能做到表里如一嗎?。
新華網評:蒙牛要“革面”但更須“洗心”
最近幾年,用丑聞不斷來形容乳業巨頭蒙牛的境地是再恰當不過了。這些負面新聞在讓蒙牛遭遇消費者空前信任危機的同時,也讓企業和產品形象在公眾心目中一落千丈。
也許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蒙牛于近日開始全面“換裝”——旗下產品啟用新包裝,改換新形象。媒體則更愿意用“革面”來形容蒙牛的這次大換裝,其背后的寓意和期待,一目了然。對此,蒙牛新任總裁孫伊萍也坦言,蒙牛發布的新形象、新理念不是單純外在的視覺轉變,而是蒙牛對企業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回歸與重視。
通過更換包裝,改變形象的方式來“革面”固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夠徹底“洗心”。所謂企業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細說起來很復雜,用一本書的篇幅也未必容納得下,但是概括起來又很簡單,那就是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盡最大努力生產出質量合格安全可靠的產品來。
本網評論指出,蒙牛此舉,既是一種“形象自救”,更是一種“信譽自救”,體現出立足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不管是對廣大消費者,還是對企業本身,都是一件值得肯定和慶幸的事情。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企業想“革面”容易,想“洗心”卻絕非易事。“革面”不過是更換產品的包裝,打造產品的新形象,而“洗心”卻涉及到改變企業的經營理念,重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后者的難度顯然要遠遠大于前者,還有可能會讓企業在短期內出現效益下滑、利潤下降的“副作用”。
蒙牛換新裝能否改形象,消費者稱仍不放心
9月20日晚,成立13年的蒙牛首次大規模改換品牌廣告和產品包裝,首批更換新包裝的產品包括純牛奶與基礎功能奶兩大品類。孫伊萍在發布會上表示,要從每一滴原奶的品質抓起,用每一個蒙牛人點滴的努力去踐行我們的責任。
然而,兩年來負面新聞不斷、傷痕累累的蒙牛品牌,能否借這次換新包裝徹底重塑形象?蒙牛在公眾心目中還能否重新站起來?消費者依然憂心忡忡,換包裝、打廣告,這些都是表面功夫,蒙牛如果希望改變之前一系列負面事件在消費者心中造成的負面影響,應該真正在提高產品安全質量工程上下工夫。
消費者鄭女士認為,蒙牛之前的諸多負面報道已經極大危害了蒙牛品牌。希望蒙牛投靠中糧以后,能夠學習和復制中糧全產業鏈的模式,從種草、養牛開始,全產業鏈地運作,從源頭上保證牛奶質量安全,真正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質量問題頻發,大企業內控之殤?
2012年8月,3000箱蒙牛臨期牛奶的生產日期篡改至出廠日期的6個月之后,并銷往浙江浦江、義烏等地;2012年6月,西安大學生爆料稱蒙牛冰激凌代工廠臟亂差;2011年12月24日,蒙牛產品被檢出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
為何蒙牛的質量問題頻發?恐怕任何一個有理想的企業,都不會因為這點蠅頭小利冒這么大的風險,今日的蒙牛能夠做到業內屈指可數,更不會冒著失去聲譽的危險。
質量問題的產生源自企業內控機制的缺失。大企業內部一個人的失控,引發的很可能是對整個企業的重創。急速擴張中的企業,難免陷入“業績為王”的陷阱。在過分強調業績增長的背景下,不能直接產生效益的企業內控系統,其人員增幅和被重視程度,往往要遠低于銷售系統,最終導致了內控力度與企業發展的脫節。
銷量下滑30%,"負面報道"惹的禍?
2012年8月28日,蒙牛乳業公布上半年業績報告,蒙牛表示,受到2011年末黃曲霉素M1及其他的負面報道影響,蒙牛市場銷售一度下滑近30%。
本網評論指出,乳制品與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直接相關,對乳制品安全性的要求,本身就要高于其它消費品。因此,做為乳業企業,可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但在思想和態度上,至少應該以完美的理念和追求做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如此方才有進步和完善的可能,方才能真正被消費者接受和信賴。動輒將責任推到媒體的負面報道上,動輒抱怨一年抽查4553次“會抽死人”,這樣的態度,除了證明乳企自我要求低、標準矮化之外,說明不了其它任何問題。如此隱含著推卸責任、不從自身反思與改進的經營理念與態度之下,難保不會被媒體報道負面新聞。
丑聞禁不起民意追問蒙牛改造難上加難?
日前,蒙牛新任總裁孫伊萍表示,蒙牛近期持續進行以“價值觀回歸”為核心的反思。如果其所稱的價值觀回歸,是指回歸到企業發展規律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正途,自然值得期待。但改變一個“猛牛”型企業骨子里的野性基因,尤其是在一個道德崩塌、監管缺位的市場上,就更是難上加難。
健康時報特約評論員張天蔚認為從1999年創辦之初,蒙牛就像一頭“猛牛”,闖進尚屬初創的中國奶業市場。這匹“猛牛”如同一條“鯰魚”,所到之處翻江倒海。然而,企業的發育、成長,逃不出必然的規律。過于迅猛的瘋長,必然伴隨著各種顯在或潛在的病灶。
健康時報評論員趙廣泉表示,當營養暗藏恐懼,其擴散同樣深入血液。民意追問到最后,所有肯定性的信心仍然不足以抵消否定性的懷疑。蒙牛不斷重演的丑聞背后凸顯出我國乳業競爭環境日益惡化,頻繁發生的乳品安全事件,不僅將消解國民對國產乳品的信任和信心,也危及了中國的食品制造業。
A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600882)再迎大動作。10月9日晚間,妙可藍多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該公司控股股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蒙牛”)擬要約收購公司5%股份。持......
11月11日,由蒙牛集團主辦、第四范式與海創匯聯合承辦的首屆“牛客松”創新技術大賽在北京啟動。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對該公司之所以“跨界”主辦這樣一場數字科創領域的比賽作了如此闡釋:“數字化、智能化是推動......
日前,中國圣牧(HK:01432)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向蒙牛(HK:02319)出售其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圣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牧高科奶業)51%股權的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蒙牛和中國圣牧分別持有......
2016年10月底,一則宣稱“蒙牛純牛奶剛剛被查出黃曲霉菌超標”的謠言視頻在微信平臺上瘋狂傳播,給蒙牛公司造成巨大損失。日前,該謠言視頻炮制者許某某被判處10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及沒收作案工具。據內......
認為微信公眾號“文娛后臺”發表《蒙牛:綜藝冠名界頭號毒奶》一文損害公司名譽。近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微信公號的注冊人北京豐彩銳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1......
3月25日晚間,蒙牛在港交所披露了公司2014年的業績報告,營收突破5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5.4%;凈利潤達到23.5億元,增長了44.1%。具體到產品來看,液體奶在報告期內的營收為約430億元,......
今年以來,互聯網巨頭們頻頻通過戰略投資和搭建平臺的方式,進軍移動智能健康領域。然而令人頗為意外的是,最近有論壇網友和媒體陸續爆料,蒙牛正在“出軌”開發一款跨界科技領域的新產品,而且很可能跟智能健康產品......
在超市購買牛奶時,大多數消費者可能只會認“×××牛奶!”消費者可能不知道,“×××牛奶”僅是一種調制乳品,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純正牛奶。重慶職業打假人葉光向羊城晚報報料稱,國內奶業巨頭蒙牛集團生產的“新養......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其中,乳制品的安全問題尤其引人擔心,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讓人們對于國產乳制品普遍缺乏信心。究竟牛奶生產的過程是怎樣的?生產條件是否安全衛生?中國乳業今......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中國乳業市場將形成幾大國際巨頭和全國性本土品牌再加上若干區域性品牌的高集中度格局,蒙牛和光明雖然都有大動作,但蒙牛偏重借外力鞏固國內,而光明更像是內外并重。2014年春節剛過,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