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米波的應用場景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毫米波的應用場景,看看它到底適合部署在哪些場所。
毫米波的大帶寬、低時延、弱覆蓋特點,決定了它主要適合三類場景:
第一類,是密集人群超大業務流量區域的熱點覆蓋。例如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體育場、商場、劇院等人群集中區域。
這些區域終端數量多,流量需求大,借助毫米波的部署,可以形成網絡的高通量層,提升網絡容量的上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VR/AR。這類場景目前對帶寬有很高的需求,尤其是多終端場景下,以8K VR為例,50個設備,大約是5Gbps,是需要毫米波去滿足的。
聯通冬奧會計劃打造大帶寬無線場館,服務于高清全景賽事直播的同時,滿足觀眾、參賽者、工作人員、媒體記者等人員的連接需求,也是毫米波的用武之地。
第二類,是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醫院、智慧學校、智慧碼頭等產業互聯網場景。
5G賦能百行千業,引領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除了大帶寬外,行業場景往往都有低時延、高可靠性的需求,也就是5G uRLLC場景需求。
以智能制造為例,機械臂等設備的運行,高精度檢測設備的工作,都對時延有很高的要求,借助毫米波的大帶寬和低時延,輔以MEC邊緣計算及AI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夠很好地滿足現場需求,做到5G落地。
第三類場景,大家可能不太容易想到,那就是固定無線寬帶接入(FWA)。
我們國家光纖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所以寬帶接入基本以光纖為主。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并沒有如此豐富的光纖資源,光纖敷設成本也很高,就會考慮CPE等無線寬帶接入方式。
其實很簡單,就是用毫米波做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將5G信號通過毫米波傳送給用戶家庭CPE設備,然后轉換為Wi-Fi或有線信號,讓用戶實現寬帶上網。如下圖所示:
固定無線寬帶接入
這種方式,對于密集住宅區非常有效,成本遠低于光纖。
同樣的,國外也有將毫米波用于基站回傳,也可以滿足特定場景環境的需求。
▉ 毫米波技術的標準化
3GPP在5G第一個版本,也就是R15版本中,就針對毫米波工作頻段進行了標準化,開展了建模研究,給出了基本的功能版本。
在今年6月份凍結的R16版本中,3GPP對毫米波做了一些優化,重點提升毫米波的工作效率,降低通信時延和開銷。
R16還引入了很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強特性,例如集成接入及回傳(IAB)、增強型波束管理、雙連接優化等。
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強特性(圖片來自高通)
以集成接入及回傳(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IAB)為例。這是一項既有利于增強部署,又有利于節約成本開支的技術。
IAB架構示意圖
簡單來說,某基站具有光纖回傳資源,它周邊的其它基站可以通過毫米波與這個基站建立回傳關系,不需要每個基站都配備光纖回傳資源,只需要提供一個電力,就可以了。
目前正在進行的R17版本,對毫米波進行了增強,適配了更多的場景。同時,R17也將對頻譜進行進一步擴展,支持從52.6GHz到71GHz的頻段以及60GHz免許可頻段,這將極大拓展毫米波頻譜的利用范圍。
▉ 毫米波的產業鏈
目前,全球幾個主流設備廠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毫米波產品,基本上也都支持800MHz的帶寬。
終端芯片方面,早在2018年,第一代毫米波芯片就已經實現商用,當時是支持n257、n260和n261頻段。到了2019年,第二代商用毫米波芯片實現了毫米波全頻段支持。
3GPP定義的FR2頻段(TS 38.104)
這其中,高通發力最早,目前已經推出三代支持毫米波的5G解決方案驍龍X50、X55、X60。海思Balong5000基帶芯片以及三星Exynos5123芯片,均在2019年實現了對毫米波的支持。2020年,聯發科Helio M80也將加入。
預計2021年初,搭載驍龍X60的商用旗艦機將推出,屆時可支持NR高低頻雙連接和載波聚合,從而具備5G高低頻協同組網的能力。
終端方面,目前已經有摩托羅拉、LG、三星、一加等手機廠商推出毫米波商用智能手機,包括中興通訊等廠家已經推出了支持毫米波的CPE。
根據中興通訊分享的數據,經粗略估計,現在大概有60多種終端支持毫米波。根據GSA截至今年8月的數據,已宣布的5G終端中有22.3%支持毫米波頻段。
有消息稱,蘋果也將很快發布支持毫米波的手機。
鑒于毫米波在產業互聯網的豐富應用場景,毫米波模組也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國內包括移遠通信在內的模組廠家,都推出了毫米波模組,并能夠提供相配套的設計服務。
▉ 毫米波的未來
毫米波是5G的關鍵技術,也是特征技術。沒有毫米波的5G,很難稱之為完整的5G。
因此,我們不能沉浸在Sub-6頻段帶來的網絡性能有限提升之中,而應該加緊對毫米波技術的研究,攻克難關,推動其早日落地。
根據GSMA的預測,在2035年之前,毫米波技術將對全球GDP做出6560億美元的貢獻,占5G總貢獻的25%。包括虛擬現實、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都將從毫米波技術中獲益。
在中國,毫米波將創造的價值也尤為可觀。同樣是GSMA的預測,到2034年,在中國使用毫米波頻段將帶來的經濟受益將產生約1040億美元的效應,大約占亞太地區毫米波頻段預估貢獻值的一半。
現階段,關于推動毫米波的商業化落地,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一方面,改善毫米波覆蓋能力的技術和方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毫米波頻段相對于其它頻段來說,還不夠成熟,包括移動性管理能力等。毫米波的業務和組網也需要進一步驗證。毫米波的設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國內毫米波使用的頻段急需明確(目前外場測試頻段是24.75-27.5GHz)。頻率是通信技術的先導,只有頻率明確了,產業鏈才有清晰的方向指引,也有投入資源的信心。
此外,毫米波的商業落地,還需要產業界更加緊密的合作、政策上更為明確的支持,以及垂直行業更多的業務示范場景。
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逐步推進。
相信到了2022年,毫米波一定能夠以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面貌與我們見面,再次掀起一股5G創新的熱潮!
現代信息社會中,移動通信是實現信息高效流動的基本手段。近期,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已實現大規模商用。當前,5G長期演進和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6G)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熱點。實現高通量無線通信的......
毫米波(名詞解釋?)與太赫茲波(名詞解釋?)探測技術在通信、安全、生物檢測、頻譜分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們是將承載著毫米波與太赫茲波的光信息轉變為電信號的核心技術。高靈敏度、寬波段、快速響應及面陣......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團隊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研究團隊,聯合提出了針對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
在時間某處,也許就是此刻新一代的技術變革正激發全新理念的誕生作為未來科技的推動者我們幫助從事前沿研究的高校、公司、研究機構,開啟測量新視野使其產品從概念到商用,速度更快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Fellow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6年第46卷第8期——《信息科學與技術......
對于投資者來說,軍民融合一直是雙創中一個重要的領域,由高校實驗室走出的項目往往具有高精尖等特點。但是另一方面,這些項目往往都是軍轉民,而且項目長期處于高校之中難以發現。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支撐產業發......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的“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電動汽車智能輔助駕駛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智能輔助駕駛環境感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課題重點圍繞77GHz毫米波雷達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2月23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毫米波成像探測儀研制及產業化示范”項目(2012YQ140037)初步驗收會在同方威視密云基地召開。國家科技部資源配置司副司長吳學梯......
意大利電信近日宣布成立一個毫米波(mmWave)頻段實驗室,用于研究毫米波在5G網絡中的應用。意大利電信是歐洲第一家開設毫米波實驗室的電信運營商。這個位于都靈的實驗室包括遠場緊湊天線測試系統和球面近場......
以色列科研人員發現用毫米波照射癌細胞將阻止其再生,而又不破壞細胞本身,這一發現為治癌放射療法提供了新途徑。在特拉維夫剛剛結束的第三屆國際IEEE微波、通訊、天線和電子系統會議上,來自以色列阿里埃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