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安德森癌癥中心主任Ronald DePinho將領導一項針對8種癌癥的“登月”計劃。
在這項計劃的背后是MD安德森癌癥中心主任Ronald DePinho,他于1年前從波士頓市德納-法伯癌癥研究所來到這里任職。DePinho將這項計劃與總統約翰 F.肯尼迪50年前在休斯敦市宣布將美國人送上月球的宏偉目標相提并論。DePinho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太空探索這一點上,“我們擁有堅實的知識,同時我們還有啟動所需的成熟技術”。他說,在癌癥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進步,使我們能夠理解這種疾病的根本基礎”。
通過由專注特定癌癥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組成的大型團隊,這項“登月”計劃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這些癌癥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三陰性乳腺癌以及卵巢癌。
DePinho指出,該計劃將包含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例如腫瘤基因組測序,以及努力把現有知識轉化為實踐,例如研究表明,利用一種新型X射線成像技術在重度吸煙者中篩查肺癌能夠拯救生命。一家網站將這一目標描述為:“整合有關早期和局部晚期肺癌的分子分析,進而使治愈患者的人數增加10%至20%。”該項目還將包括勸阻吸煙的與公共意識有關的活動。
DePinho指出,該中心將用“數千萬美元”啟動這一項目,并預計在項目運行的未來10年耗資30億美元,這些錢主要來自政府和私人資本。他強調,該項目將不會破壞MD安德森癌癥中心每年7億美元的更為廣泛的研究計劃。
這一登月的比喻不禁使人聯想起之前對癌癥設定的目標,例如理查德·尼克松在1971年提出的對癌癥宣戰。另一個例子是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前所長Andrew von Eschenbach的到2015年消除源自癌癥的痛苦和死亡的目標。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把減少癌癥作為一個工程問題來處理的項目忽略了疾病的復雜性以及科學的不可預知性。
波士頓市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Bruce Chabner表示:“問題是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工程任務;它是上百個不同的科學問題。我們正在取得穩步的進展,但是說要消除痛苦,甚至阻止死亡則充滿了很多困難。”Chabner也指出,吞下癌癥并不是一家研究結構能夠承擔的工作。“這需要匯集來自全世界的人才。”
達拉斯市UT西南醫療中心的肺癌研究人員John Minna喜歡這種“將所有人團結為一個整體”的想法,但他也擔心這是否是“一家機構能夠干的事”。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在聯邦政府撥款稀缺的時候,籌集資金對這個項目來說也是一種公共關系的努力。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型干細胞有助于脊椎的形成,有助于揭示為何乳腺癌等腫瘤經常向脊柱轉移。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癌癥會優先向脊柱擴散,但......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內,田大叔正開心地收拾著行李。“老田,出院啦,祝賀祝賀,回了陜西也要跟我們保持聯系哦。”“對呀,你恢復得效果那么好,我們還要跟你多請教呢。”“就是就是,希望我家那位也能有你......
近日,“量子療法”可治療腦癌的訊息引發廣泛關注。英國諾丁漢大學領導的一個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使用帶電分子觸發癌細胞自我毀滅,從而靶向并殺死難以治療的腦瘤中的癌細胞。這種方法未來有望發展成手術中使用的噴霧......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癌癥療法,通過誘騙癌細胞吸收自然阻止細胞分裂的RNA片段來攻擊腫瘤。在為期21天的研究過程中,接受新療法治療的腫瘤尺寸沒有增加,而未經治療的腫瘤在同一時期內尺寸增加了......
在四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布羅德研究所、楊百翰大學和世界各地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聯盟(ClinicalProteomicTumorAnalysisConsort......
據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團隊設計出了可檢測活生物體中腫瘤DNA存在的細菌。這種細菌作為生物傳感器,可部署在腸道內,檢測結直腸腫瘤釋放的DNA。實驗中,它檢測到了小鼠結腸中的......
據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團隊設計出了可檢測活生物體中腫瘤DNA存在的細菌。這種細菌作為生物傳感器,可部署在腸道內,檢測結直腸腫瘤釋放的DNA。實驗中,它檢測到了小鼠結腸中的......
根據《自然·醫學》雜志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使識別一些神秘癌癥的原發灶位置變得更容易。研究人員利用近3萬名22種已知癌癥的患者數據來訓練......
盡管非整倍體(此處定義為整個染色體或整個染色體臂DNA的失衡)存在于約90%的腫瘤中,并且是癌癥中首次提出的體細胞改變,但其普遍發生的原因及其在驅動癌癥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非整倍體的普遍發生......
俄羅斯專家開發出一款軟件,能通過非特異癥狀早期識別癌癥。該項目以持續機器學習方法為基礎,面向內科醫生、助理醫師、全科醫生及衛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員。開發人員認為,該軟件可提高癌癥早期診斷率,從而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