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謎。
阿羅科斯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一顆原始天體,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近距離觀察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天體。從初期的照片看,阿羅科斯像是個身處太陽系邊疆的“雪人”,這顆總長約36公里的小天體,由兩個球體連接構成,中間由一個相對細小的“頸部”相連。但隨著后期觀測數據不斷豐富,人們發現,阿羅科斯并不像此前想象的“圓嘟嘟”。從側面看,“雪人”的肚皮變得干癟,腦袋也成了凹凸不平的扁球,構成它的兩個“球體”,實際上更類似于兩個扁平的圓盤。這樣的形態,與普遍認為的原始星子為球形或橢球形大相徑庭。
此次研究里,天文學者通過模擬推演解開了阿羅科斯形態之謎。領導此項研究的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趙玉暉介紹,“雪人”之所以變“扁”,與特殊的自轉模式有關。
研究顯示,阿羅科斯是一個冰質天體,它表面溫度極低,幾乎是“躺”在公轉軌道面上自轉,這使得阿羅科斯不同區域受到不同強度的太陽輻射。
“‘雪人’開始也許真是‘圓’的,但阿羅科斯兩極受到的太陽輻射遠大于赤道,這使得‘雪人’正反面損失了更多揮發性物質,顯得比側面更扁。計算顯示,阿羅科斯的‘瘦身’過程發生在形成后的100萬年至1億年內。這幾乎是太陽系發展的起點,很多古老的冰質天體可能也有類似的演化歷史。”趙玉暉說。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
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
中科院一百多個所,有做基礎研究的,有做技術轉化的,有金融有理工,研究所又不是綜合性大學,怎么放一起排名大范圍來說,京內所實力更強。問實力,還不如看PI是不是院士,長江學者,杰青,優青,百千萬計劃…......
近期,《國際第四紀》(QuaternaryInternational)以UnderstandingtheoverestimatedimpactoftheTobavolcanicsuper-erupti......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乙烷非氧化脫氫制乙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烴是現......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楊輝研究員被指控學術剽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最近顏寧就此事在微博中發表看法,她說:“對學術不端事件處理得越公開、越清晰,人們去觸犯這些道德標準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對這些事進行......
9月15日至19日,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工博會)在滬舉行。中國工博會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