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1月19日)科學家公布的一些有前景的新技術可能緩解對抗瘧藥物青蒿素的不斷飛漲的需求。
青蒿素和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是如今最有效的瘧疾療法。對青蒿素綜合療法(ACTs)的需求預計將在4年內從2006年的1億份增加一倍。
用于提取青蒿素的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但是瘧疾研究界正在拼命尋找增加青蒿素供應的方法——這部分是由于黃花蒿(Artemisia annua)這種蒿屬植物原料的短缺。
根據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議會瘧疾各黨派小組(All 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 for Malaria)的一場會議上公布的報告,3種新技術有可能實現供應量的增加。該報告是根據上個月(10月)在英國約克郡舉行的2008青蒿素企業會議的會議記錄編纂的。
一個研究組加快了黃花蒿選擇性培育的速度。英國約克大學新型農業產品中心的Dianna Bowles說,黃花蒿“不是一種能耐惡劣環境的作物”,特別是在某些地理區域。此外,這種植物的產量很低,導致了生產成本高。
利用快速分子育種技術,她的研究組分析了2.5萬株黃花蒿,發現了超過200株的產量特別高。他們希望到2011年可以通過培育雜交品種從而讓植物中的青蒿素濃度加倍。
第二個進展是部分人工合成的青蒿素。來自同一個世界衛生研究所(iOWH)的科學家改造了酵母,從而讓它們產生大量的青蒿素酸。利用青蒿素酸可以合成青蒿素。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青蒿素的穩定的次要來源用于彌補產量不足,而不是替代現有的天然來源,”iOWH的疾病控制高級項目官員Philippe Desjeux說。他還說這種半合成青蒿素價格更加低廉,這有助于減少ACTs的成本。
第三種類似于青蒿素的人造藥物已經被證明只用1劑就可以治愈小鼠的瘧疾——這比青蒿素的效果更好。
瑞士日內瓦的瘧疾試驗項目(Malaria Venture)Ian Bathurst領導一個團隊開發了這種藥物,他說這種人造藥物探測瘧原蟲的部分——也就是過氧化物基團——“更長效、更穩定也更廉價”。
其中一種化合物OZ439已經展現出了前景,而I期臨床試驗將于2009年早期開始。
此外,科學家在上周(11月17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志上號召在臨床開發階段用新的方法評估有潛力的抗瘧藥。他們說目前的臨床試驗不能評估一些重要結果,諸如藥物防止再感染的能力,以及主要的結果應該是生存而不是治愈瘧疾發病。
鏈接到該報告
鏈接到《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志的論文
參考文獻
PLoS Medicine doi 10.1371/journal.pmed.0050227 (2008)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瘧疾至今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黃花蒿是全球普遍使用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主要天然資源,保障全球優質廉價的青蒿素原料供應對于全球瘧疾防控有重要價值。但黃花蒿基因組雜合度和重復度很高,致使高質量的黃花蒿基......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
90年前,當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通過實驗發現一種新粒子時,他一定想不到,90年后的人們,會受益于他的發現,用上核能發電。2022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相關活動將由聯合國教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54.shtm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4月26日則是中國的“全國瘧疾日&rdq......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48.shtm新華社內羅畢4月25日電題:為全球抗瘧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新華社記者朱紹斌4月25日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41.shtm中新社北京4月25日電題:探訪屠呦呦工作室:青蒿素問世50周年,為何她仍牽掛?中新社......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說起瘧疾,人們自然會想到青蒿素和它的發現者屠呦呦。今年恰逢青蒿素問世50周年。曾經,人們談“瘧”色變,有數字顯示,在青蒿素被發現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億人次感染瘧疾,至少有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07.shtm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說起瘧疾,人們自然會想到青蒿素和它的發現者屠呦呦。今年恰......
白巖松:還有20天,2021年就要跟我們說再見了,它同時也在提醒我們,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拉鋸戰已經兩年了,新冠病毒讓人討厭的不僅僅是它自身,還有它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本周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