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閆曉虹)中國國家電監會26日透露,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有7個核電站投入運營,總裝機達到1257萬千瓦,為2002年裝機447萬千瓦的2.8倍。
自2002年以來的10年,盡管中國核電裝機絕對增量不多,但卻是核電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要歷史時期,從最初的完全依靠技術引進,到目前已掌握了30萬千瓦、初步掌握了100萬壓水堆核電機組的設計和建造技術。
據電監會介紹,2003年,國務院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要求實現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四個自主以及設備國產化。在嶺澳核電二期、秦山核電二期擴建等工程中,出現了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行”的“二代加”核電技術。其中,2005年12月開工、2011年8月建成投產的嶺澳核電二期項目,作為國家核電技術自主品牌CPR1000示范工程,在中國核電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加快了中國全面掌握第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基本形成自主技術品牌核電站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制造國產化能力。目前,以CNP1000和CPR1000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代加”核電機型,占據了中國在運和在建核電機組的絕大多數。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推進三代核電機組建設。2007年,中國決定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路子,引進美國西屋公司三代AP1000核電技術,并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作為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臺。目前,已有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兩個依托項目開工建設。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充分消化吸收AP1000設計技術基礎上進行的CAP1000初步設計已通過公司專家審查。
據統計,目前,中國在建(含擴建)核電站13個,在建裝機容量3397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此外,還有一批項目處于前期準備階段。
1月1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秦山核電基地迎來“開門紅”——該基地9臺核電機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公布的數據,該業績在全球擁有6臺及以......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日前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日本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10分,日本西海岸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截至記者發稿前,地震已造成當地55人遇難。此次地震還導致兩座核電站乏燃料池水溢出,再次將廣受關注的日本核電......
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電站等多個核電站燃料池中的水出現溢出情況。綜合報道,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1月1日發生7.6級強震,石川縣警察本部當地時間1月2日上午5時宣布,地震造成該縣共6人死亡。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材料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加速期。就在幾天前,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堆芯支承結構中的石墨材......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9月11日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首輪排海從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03分啟動,到9月11日中午12點15分結束,首輪累計排放量為7788立方米”。東電稱,預計......
8月27日,日本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的第四天,總臺記者獲準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進行探訪。這次探訪不得自由錄音錄像,記者的手機、電腦、攝像器材一律不許使用,隨身只能帶筆和本以及核輻射檢測儀。記者穿戴的......
據日本共同社3月23日報道,曾于今年1月發生反應堆自動停止事故的福井縣高濱核電站4號機組將于本月25日重啟運營。福井縣高濱核電站隸屬于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今年1月30日,該核電站4號機組核反應堆自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