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召開期間,珀金埃爾默公司舉辦午間學術活動,就新產品新應用做精彩報告。三款新產品均具有顯著特點,實現了新的能力,助力科學家們探索新領域,進入新境界。
珀金埃爾默公司市場部經理薛萍女士主持
楊日懷工程師介紹了新產品NexION 5000化學高分辨多重四極桿ICP-MS,首先介紹了NexION 5000的結構和功能,除在Q1、Q2、Q3使用四極桿外,NexION 5000的Q0也采用四極桿,并且Q1、Q3的分辨率都能調節到0.3 Da。接下來介紹了有機質譜中傳統三重四極桿技術與NexION 5000多重四極桿的差異。楊工還舉例繼續介紹了NexION 5000的超高性能,如無干擾金屬元素檢出能力,鹵族元素基體存下下金屬元素的分析,應用智能電子稀釋技術進行遠洋海水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等。最后介紹了儀器的穩定性特點,包括等離子體、三錐設計帶來的穩定性。
楊日懷工程師介紹NexION 5000
李建蕊工程師做“拓展紅外分析新境界——原位紅外及其應用”的報告,介紹了PerkinElmer的原位紅外新品,它具有超高掃描速度100次掃描/秒,介紹了高溫、低溫透射附件,原位漫反射附件。還介紹了最高加熱可到300℃的原位ATR,原位光催化附件。在原位微塑料檢測的應用中,可以用紅外成像spotlight 400+ATR成像附件。接下來介紹了原位熱重,PerkinElmer除原位紅外外,還可以實現原位紫外。
李建蕊工程師介紹原位紅外技術
羅海峰工程師做“中紅外光譜技術定量分析應用初探”,首先介紹了PerkinElmer在光譜領域內的成就,包括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多個第一。接下來探討中紅外光譜技術特點以及用于定量分析的條件。過去一般認為近紅外定量、中紅外做定性。借助建模思路,可探索用中紅外定量,基于特征吸收峰適于定性,結合特征吸收峰和NIR的化學計量學方法,可以探索定量。改造樣品艙,使中紅外透過樣品(一般為液體),加入化學計量學的建模,得到了很好的結果,其定量也遵循比爾定律,所以樣品要透明純凈無氣泡、無顆粒物。中紅外定量的兩個必要條件是:光譜有吸收;含量高于ppm級一般大于0.01%。最后介紹PerkinElmer中紅外液體樣品分析系統LactoScope FTA的定量分析應用,已用于乳品行業應用,飲料、調味料如香醋等。
羅海峰工程師做“中紅外光譜技術定量分析應用初探”的報告
會議現場,PerkinElmer還進行了抽獎,在緊張的學術會場的間隙,為大家帶來了互動有趣的興奮點。
獲獎者上臺領獎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通過人造材料,進行與自然界光合作用相似的化學反應,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人類所需物質,是長期以來的夢想。然而,這種人工光合成體系進行應用嘗試時,面臨挑戰,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太陽光中低能量的光子。紅外......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站發布“廢氣便攜式揮發性有機物組分傅里葉紅外監測儀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雪迪龍的便攜式揮發性有機物組分傅里葉紅外監測儀(II型)獲得認證。......
關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團體標準發布公告2023-02-09 團體標準各相關單位:依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2017年11月4日發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根據本會的職責和職能,在國家標準......
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作為激光頻率轉換的關鍵器件,在全固態激光器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當前商用的中遠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主要包括類金剛石結構的AgGaS2(AGS)、AgGaSe2和ZnGeP2等化合物。然而,......
紅外科技在事關人民生命安全的氣象災害監測、空間安全以及紅外天文觀測等領域具有核心作用,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技術之一。上海技物所自上世紀60年代起扎根紅外光電,伴隨著國家戰略而發展,逐步成長為領域內蒼翠挺拔......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暨南大學2022年11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單位采購項目名稱......
英國愛丁堡儀器科研級模塊化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RMS1000?儀器介紹RMS1000拉曼光譜儀是一臺“開放式”研究級別的共焦顯微拉曼光譜儀。在儀器系統中可配置多達5個集成的窄帶激光器,另,可以連接外部......
器官芯片是集成干細胞、生物材料、納米加工等前沿技術,在體外構建的器官微生理系統,可模擬人體不同組織器官的主要結構功能特征,在藥物研發和疾病模型構建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器官芯片系統發展,微米尺......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徐亮團隊在傅立葉紅外光譜氣體探測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污染氣云立體圖像的被動遙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OpticsExpress上,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