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12-03 12:04 原文鏈接: 作科所:基因編輯技術創制出高抗性淀粉小麥新種質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定點編輯敲除冬小麥品種“鄭麥7698”和春小麥品種“Bobwhite”中的 SBEIIa 基因,分別獲得了高抗性淀粉的冬、春小麥新種質,為培育營養功能型小麥新品種提供了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

    作科所研究員夏蘭琴介紹,淀粉是小麥籽粒的主要組成部分,占小麥胚乳重量的80%以上。淀粉是由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組成,其中直鏈淀粉約占15%~25%,支鏈淀粉約占75%~85%。抗性淀粉又稱抗酶解淀粉或難消化淀粉,主要存在于高直鏈、低支鏈淀粉顆粒中,其含量與高直鏈淀粉含量呈直線正相關。研究發現抗性淀粉具有調節、保護小腸,防止糖尿病和脂肪堆積以及促進鋅、鈣、鎂離子的吸收等功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膳食纖維資源,對于改善人類健康、降低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癥等多種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培育高抗性淀粉谷物作物已成為國內外育種和功能食品研究熱點。然而,由于缺乏高抗性淀粉小麥種質資源,利用常規技術難以培育高抗性淀粉小麥品種,而利用基因編輯創制高抗性淀粉小麥的研究,目前尚未見國內外相關報道。

    淀粉分支酶是直接參與支鏈淀粉生物合成的關鍵酶,研究表明抑制小麥 SBEIIa 基因的表達可顯著提高直鏈淀粉含量。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冬小麥“鄭麥7698”和春小麥“Bobwhite”兩個品種中定點編輯 SBEIIa 基因,經過后代分離篩選,成功獲得“鄭麥7698”系列無轉基因突變體,包括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和 aabbdd ,在春小麥“Bobwhite”中獲得了無轉基因 AAbbdd 和 aabbdd 兩個突變體。分析發現 SBEIIa 基因編輯具有劑量疊加效應,其中,兩個品種 aabbdd 三缺失突變體和Bobwhite的 AAbbdd 突變體顯著影響淀粉顆粒大小和形態、支鏈淀粉的精細結構、淀粉的理化和營養特性。 aabbdd 三缺失突變體的直鏈淀粉、抗性淀粉、可溶性戊聚糖和蛋白質含量顯著增加。消化后,還原糖含量顯著降低,說明創制的高直鏈淀粉小麥具有潛在的營養保健功能。該研究結果為進一步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提高谷類作物抗性淀粉含量提供了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基礎科技研發計劃、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與“農科英才”特支計劃項目資助。

    相關文章

    小麥泛基因組研究揭示我國重大品種演替規律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挖掘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院校,在基因組水平全面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小麥育種歷史,揭示了不同層次的結構變異對小麥適應性和育種的影響,為全球種質資源的......

    中國熱科院揭示木薯塊根淀粉代謝轉錄協調調控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功能基因組與分子育種研究團隊在木薯塊根淀粉代謝轉錄協調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揭示了碳水化合物相關途徑/基因的協調調控對淀粉木薯和糖木薯淀粉積累差異的重要貢獻,為薯類作物淀......

    研究總結緩解淀粉制品老化的多種方法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以下簡稱香飲所)加工與工程技術研究團隊發表了淀粉制品老化機制及緩解策略的研究綜述,為深入揭示淀粉制品老化的內在機理及其調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推動行業技術創新......

    研究發現淀粉有助于香蕉多酚發揮抗氧化作用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加工與工程技術研究團隊研究分析了香蕉多酚的生物可及性的變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食品膠體》(FoodHydrocolloids)。香蕉是熱帶地區居民飲食中的重......

    《檸檬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三項標準修改單答記者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檸檬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9430—2013)修改單、《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1—2010)修改單、《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

    二氧化碳濃度提升促進小麥磷利用效率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小麥育種專家李晴祺:二十六年馴服一頭“牛”

    “提前超額完成了‘七五’攻關任務,育成了大粒型、多抗、高產新品種……”1990年,全國小麥育種科技攻關“七五”總結交流會前夕,李晴祺伏案疾書,寫下這份手稿。字字句句,皆深思熟慮、反復斟酌。這一刻,他的......

    《自然》:研究解碼全球小麥百年種質多樣性

    6月17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領銜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成果。科研人員引進和利用20世紀初收集的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小麥種質資源,綜合運用基因組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

    古麥今用現代小麥找回丟失的遺傳基因

    記者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獲悉,6月17日23時,《自然》刊登了該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研究員程時鋒團隊聯合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等國內外多家優勢單位完成......

    小麥家族上新!國家審定通過135個小麥新品種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嚴格審核把關,審定通過了135個小麥新品種。從審定品種情況看,重點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新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