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出爐,這是第五份相關年度報告。它追蹤分析了40多項有關氣候變化與健康的指標,警示了迄今為止最令人擔憂的前景:因醫療系統準備不足,極端高溫導致的死亡率在全球迅速上升,并威脅到數百萬人的生計。
這份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35個機構的120名健康與氣候變化學者以及臨床醫生參與完成的新報告指出,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幸免于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除非采取緊急行動,否則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的威脅將進一步加劇,擾亂生活和生計,并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氣候健康沖擊正在加劇
由于難以預測極端炎熱的影響且難以找到成功的適應方法,不論是在小島嶼還是大城市,未來氣候變化對健康帶來的沖擊將進一步加劇。
《柳葉刀倒計時》的新證據顯示,氣候變化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導致世界各地脆弱人群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不斷上升。過去20年里,與高溫相關的老年人死亡人數上升了54%。2019年,65歲以上老人暴露在熱浪風險下的天數增加了29億天,幾乎是之前最高紀錄的兩倍。2018年,全球有29.6萬名老年人因高溫而失去生命。
改報告還指出,氣候變化為登革熱、瘧疾和弧菌病等致命傳染病創造了更有利的傳播條件 ,這恐怕會使過去幾十年來防治這些疾病取得的進展面臨新的危機。就登革熱而言,病毒傳播的全球氣候易感性自1950年以來增加了15%。在非洲區域,適合在高原地區傳播瘧疾的面積增加了39%。自1950年代以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的弧菌感染率增加了150%。自1982年以來,適合弧菌感染爆發的海岸線面積增加了61%。
糧食安全和人們的生計也在受到威脅。安全受到氣溫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的威脅,從1981年至今,世界主要作物的產量潛力下降了1.8-5.6%。在發展中國家,高溫正日益影響人們的戶外工作能力,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去年,全球因高溫損失了3020億工時,其中印度一個國家的損失就占了全球的40%。
炎熱和干旱也導致山火爆發風險急劇增加,造成燒傷、煙塵對心肺部的傷害等健康影響,同時導致社區的流離失所。自21世紀初以來,在128個國家中,面臨山火風險的人口在增加,其中美國的增幅最大。同時,報告認為,到本世紀末,預計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脅到多達5.65億人,導致他們流離失所并面臨廣泛的健康危害。
“氣候變化如同一個殘酷的楔子,它擴大了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現有的健康不平等。”《柳葉刀》倒計時聯合主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重癥監護醫生休·蒙哥馬利教授說:“我們的報告顯示,就像面臨新冠病毒時一樣,老年人將會面臨很高的風險,而那些本就患有哮喘和糖尿病等疾病的人面臨的風險更大。”
醫療系統或將不堪重負
報告中的新數據表明,盡管有所改善,但我們應對未來健康沖擊的醫護能力仍然不足。在接受調查的國家中,只有一半的國家制定了國家健康和氣候行動計劃,僅有4個國家報告了充足的國家資金,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對健康的脆弱性和適應性做了評估。同時,在接受調查的全球城市中,氣候變化預計將在其中三分之二的城市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
蒙哥馬利教授補充說:"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更加關注醫療保健和衛生系統應對未來沖擊的能力,未來的風險就包括氣候變化。火災、洪水和饑荒不分國界或銀行賬戶:單個國家的財富無法抵御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2℃對健康的影響。"
"新冠疫情向我們展示了,當健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威脅時,我們的經濟和生活可能會停滯不前。"《柳葉刀倒計時》執行主任Ian Hamilton說,"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正在加劇,如果我們不做出根本改變,我們的醫療系統恐怕將在未來不堪重負。今年美國毀滅性的山火和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區的熱帶風暴,與疫情疊加,悲劇性地向我們闡釋,想一次只應對一個危機是一種奢望"。
世界衛生組織環境、氣候變化和健康部主任瑪麗亞·內拉博士說:“隨著全球投入數萬億用于經濟刺激,這是同時應對流行病和氣候變化的方式并實現‘三贏’的絕佳機會——同時改善公眾健康、創造可持續經濟并保護環境。但當前時間緊迫,如果不能同時解決這些交織在一起的危機,就會鎖定大量的化石燃料,使控溫1.5℃的目標無法實現,世界也將面臨氣候變化引起的健康沖擊。”
急需考慮疫后“綠色”復蘇
在《巴黎協定》下,各國承諾把全球變暖控制在2℃以下。在《巴黎協定》簽署5周年之際發布,通過將升溫限制在2℃以內,并使氣候行動與疫情后的復蘇相一致,將為各國提供近期和長期的健康效益,而健康效益又可以帶來數十億的經濟效益,這可能會超過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也為采取綠色刺激措施提供了支持。
"在《巴黎協定》5周年之際,我們必須面對我們這一代人所看到的最糟糕的公共健康前景。如果不履行我們的氣候承諾,可能會使一些關鍵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無法實現,也會使我們的溫控目標難以實現。" 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主任蔡聞佳博士說。
報告指出,如果我們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以下,將可以減緩上述問題,并且取得積極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同時,導致氣候變化的誘因也會加劇人畜共患流行病的風險傳染病從非人類動物跳到人類進而引起大流行病的風險),氣候行動還可以有效較低未來流行病爆發的風險。
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出現成效。例如,歐洲為促進清潔能源和綠色交通而采取了一些適度的措施,與PM2.5空氣污染相關的死亡從2015年的每十萬人中62例下降到2018年的每十萬人中59例。從全球來看,2018年,與煤炭相關的環境PM2.5死亡人數減少了5萬人。歐盟在2015年到2018年中的空氣質量改善看似微小,但它的健康價值約有88億美元。報告指出,從年均增長率看,隨著空氣質量的進一步改善,其經濟效益還會進一步增加。
糧食生產是世界上1/4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報告指出,將有同樣的機會來解決每年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的900萬死亡 。由于牲畜的排放量尤其大,該報告研究了過量食用紅肉造成的死亡。作者發現,在過去的30年里,因過量食用紅肉導致的死亡率上升了70%,而現在每年近100萬的死亡人數中,大部分發生在西太平洋和歐洲地區。
與新報告同時發表的《柳葉刀》社論強調,氣候變化和人畜共患病風險由相同的因素導致,使得它們變得密不可分,因此必須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和其成因通過城市化、高度密集的農業和不可持續的糧食系統、航空旅行和旅游業、貿易以及以化石燃料為主導的生活方式破壞環境,反過來又為人畜共患病的增長創造了土壤。
《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博士說:“如果我們希望減少未來流行病爆發的風險,我們必須優先考慮對氣候危機采取行動,氣候變化是當今推動人畜共患病最強大的力量之一。現在我們需要更加認真對待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我們必須應對氣候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人類文明所依賴的自然系統。這是一個我們不能忽視的時刻。正如我們從新冠疫情中所看到的那樣,很多本可避免的死亡因行動遲緩而為時已晚。”
相關報告鏈接:
高溫致死已屢見不鮮,近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顯示,過去30年,極端高溫每年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其他任何氣象災害,如水災、龍卷風和颶風等。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
根據一項最新刊登在《柳葉刀》醫學雜志上的研究,在康復3個月或更久后,仍有八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報告至少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癥狀。據悉,科學家們利用了荷蘭最大的隊列研究數據來跟蹤長期新冠后遺癥問題,其中最常見的......
5月19日,《柳葉刀·血液學》報告了亞洲首個肝臟靶向血友病B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結果:10名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療平均58周后,他們的凝血因子水平從治療前的2%以下提升到平均36.93%。該研究由中國醫......
《柳葉刀·星球健康》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有900萬人死于污染,占全球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瑞士全球健康與污染聯盟的RichFuller和同事于2015年首次評估了污染對過早死亡的影響,......
5月13日,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TheLancet)發表社論警告美國最高法院,如果取消美國婦女的墮胎權,他們將“雙手沾滿女性的鮮血”。此前一份泄露的意見草案顯示,美國最高法院即將推翻具有里程碑意義......
春暖花開,大家運動減肥健身打卡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不少。新年flag里包括減肥的朋友們,flag還穩穩地立著嗎?減肥是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話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肥胖人群逐漸增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院士、張欣欣,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題為:Shanghai'slife-savingeffortsagainst......
眼弓蛔蟲病致白瞳癥。 四川農業大學供圖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動物寄生蟲病研究中心謝躍副教授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丁小燕教授團隊合作撰寫的病例報道《表現為白瞳癥的眼......
今天上線的Lancet有幾篇Omicron的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給白宮做了兩年疫情建模,對疫情病死率一直預測十分準確的美國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ChrisMurray的評論文章“......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了中國首個腺病毒載體疫苗—康希諾生物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克威莎的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最終有效率和期中安全性分析結果。該數據顯示,接種14天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