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團對乳品質量的管控,正是中國乳業近幾年來以質量為生命線、加快轉型升級行動的一個縮影。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奶業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奶農和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奶業恢復和振興。三年多來,我國奶業產業素質不斷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國產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認為。
奶源管理:提升規模,規范奶站
9月初,記者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伊利集團現代牧業科技示范園區看到,這里已經實現自動化擠奶,在對奶牛進行清潔后由機器自動擠奶,擠出的奶直接進入儲奶罐,冷卻后由運奶車直接運到伊利的生產工廠。
據工作人員段俊峰介紹,公司對擠奶過程有明確要求,奶牛在擠奶之前要先進行牛體清潔,每頭牛都有自己的消毒紙巾,用完便丟棄,擠出的前三把牛奶不要,然后再由機器擠奶,擠完后還要進行藥浴,然后進行設備清洗及記錄。
奶源是乳業發展的基礎,我國乳品市場多次重大的質量安全事件均起源于奶源。“只有抓好奶源這個源頭,乳品質量安全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扭轉,這也成為業內的共識。”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
然而,知易行難,源頭的問題,解決起來遠比想象的要難。我國原有的奶源狀況主要以散養農戶和奶站的模式為主,這種模式暗藏著各種安全隱患。推進奶牛的集中化、規模化養殖已成為轉變乳業發展方式、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的必然選擇。2007年至2011年,伊利在奶源建設方面的投入累計達74億元。目前,伊利在全國已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共1300座,奶源供應比例中集中化、規模化的養殖牧場達85%左右。
為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從2008年起,國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奶牛標準化養殖場和小區建設,重點對水電路、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設施及飼草料基地等進行改擴建。截至2011年,中央財政共投資17億元,累計補助2474個奶牛養殖場(小區)。全國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超過33%,較2008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大幅提升。
據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后,農業部門全面開展奶站清理整頓,通過自查、省間互查、重點抽查等方式,不斷強化奶站許可管理,堅決取締不合格奶站,清理非法收購營運黑窩點,規范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市場秩序。同時,大力推進奶站標準化建設和管理,全國現有1.3萬個奶站,比2008年減少6890個,奶站的設施設備、衛生條件、檢測手段等明顯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過程控制:全程自動,封閉管理
“過去我們無法控制奶車的位置。”伊利集團原奶事業部員工范爭氣回想當年的情況時非常感慨:“當年我們采取的是人盯車、人盯站、人盯人的‘三盯’模式確保奶制品安全,但這樣的措施長期堅持難度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后,伊利集團開始引入GPS系統,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原奶運輸過程中的管控,由此還多了一個新工種――GPS回放員,專門查看每輛到廠運奶車行駛軌跡、停車時奶罐狀況,檢查運輸過程中是否存在疑點,有對收購原料奶“一票否決”的權力。
運奶車上的GPS系統只是伊利全程封閉式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張劍秋介紹,伊利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為主線,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整合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形成了“四標一體”綜合管理體系運行機制,率先通過了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認證。
在伊利集團的原奶實驗室、產品實驗室和致病菌實驗室里,記者看到液相色譜儀、酶標儀、抗生素檢測儀等高端檢測設備。“過去給中國乳業造成巨大損失的三聚氰胺,現在30分鐘就可以測出結果,整體檢測時間比過去縮短了一半。”伊利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伊利累計投入5億多元,配置各類精密檢測儀器1100臺,監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原奶收購到產品出廠,需要完成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899項,僅在原奶環節,伊利就實現了117項檢測標準,大大超過了國家標準規定的數量。僅以奶粉為例,出廠必檢的項目有64項,還包括風險監測的項目一共有108項,其中54項由伊利自行檢測,另外54項由上海SGS機構檢測,通過雙重保障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
在企業自身努力的基礎上,國家也逐步加大了奶業監管力度。2009年開始,農業部門連續4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截至2011年,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5.6萬批次,三聚氰胺檢測值全部符合國家管理限量值規定,未檢出皮革水解蛋白、堿類物質等違禁添加物;全國質檢系統在2011年完成了乳制品企業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工作,全國1176家乳制品生產企業僅701家通過審核獲得生產許可證,一大批生產條件差、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生產企業被淘汰,淘汰率達40.4%。
全程追溯:巡更監控,責任到人
在伊利集團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現代化牧場里,記者看到,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有一對耳環。“這個耳環相當于奶牛的身份證,它能夠完整記錄伊利奶牛每一天的身體健康狀況、膳食比例、擠奶量。通過電子耳環記錄的信息,可以為每一頭奶牛提供定制化的科學配餐。當原奶出現質量問題時,更可以迅速實現‘責任到牛’。”現場工作人員段俊峰告訴記者。
近幾年,伊利在追溯體系上不斷進行著完善和升級。2011年,“原奶物流運輸過程管控平臺”上線。目前,伊利投放市場的所有產品已經實現了全面可追溯。所有伊利的鮮奶包裝盒頂端,除了印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外,還有一串條形標碼,消費者可以查到這盒奶的生產資料,比如產自哪個廠區、哪個車間甚至是哪一頭奶牛,以及奶牛飼料的相關數值。“這種追溯機制確保了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嚴格的監督之下,有利于公眾對每一個生產細節的監督。”張劍秋說。
蒙牛集團推廣使用了指紋巡更技術,相當于給生產線上的原奶質量安全配上了“保鏢”。目前,蒙牛生產運營中心的“巡更+監控系統”覆蓋了生產的每個環節,全程監控牛奶的生產管理過程,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員的指紋和工作進展情況被逐一記錄下來,做到詳盡可查。
而由乳業大區內蒙古發起的“放心乳粉從內蒙古做起”行動,則讓“全程追溯”在質量的軌道上走得更遠:所有冠以“放心乳粉”的產品都有一個16位的身份認證碼,其原料、生產、物流、檢驗等各種信息均已上傳至質監部門“放心乳粉”統一監管平臺,便于消費者查詢。
“從產品原料的選用、生產過程的加工、合格產品的放行到產品終端的銷售、消費者的整體售后,都能100%地做到產品溯源,便于各環節的監控,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做到讓廣大消費者更放心。”內蒙古質監局局長張鐵網表示。
生物醫藥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藥品種類豐富,但針對的藥物靶點仍然十分有限。在人類蛋白質組中,超過75%的靶點尚未成為成藥目標,而像PD-1、GLP-1等已驗證有效的靶點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許多腫瘤疾病、神......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于10月23日正式啟動首屆“綠色的搖籃,安全的港灣”實驗室安全周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師生實驗室安全意識,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校園安全、師生生命安......
近日,普洱市公安局發布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政府采購意向。預算金額762.17萬元,包括毒品實驗室修繕改造項目以及毒品實驗室設備購置項目。詳細信息如下: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
近日,《工業儀表智能化等級要求與評價方法》國家標準工作組啟動會在河南開封召開,該標準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提出并歸口,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承擔標準中溫......
近日,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與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可以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重構細胞的空間組織。研究表明,這種名為DeNovoCoalescentEmb......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發布關于對申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微細氣泡技術委員會等4家技術機構國內技術對口單位信息進行公示的通知(2023年第4批)。各有關單位:近期,我司收到有關......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了《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旨在加快推進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培育和創建,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支撐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建......
巴彥淖爾市位于內蒙古中西部,是黃河“幾字彎”的北端,也是河套平原腹地,黃河水潤澤著這片土地,帶來了豐饒與肥沃,“塞外糧倉”之稱由來已久。如何守護好這份“大自然的饋贈”?巴彥淖爾上下有一個共識:發展高產......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認證機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堅定企業發展信心等重要論述......
10月12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重慶市地方標準《消費者組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據悉,《工作規范》由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編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