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于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療,并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于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風濕病學年鑒》和《細胞·化學生物學》。
CAR-T是一種新型細胞免疫治療方法。該方法通過基因工程為T細胞裝上“導航”,可精準殺滅靶細胞,已在腫瘤治療中廣泛應用。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協和醫院疑難重癥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博博士介紹,與腫瘤不同,自身免疫病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的B細胞。靶向殺滅這些B細胞,可有效減少自身抗體,起到治療作用。然而,CAR-T能否有效靶向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道;另一方面,難制備及可控性低等問題限制了CAR-T的廣泛應用。如何構建通用型、可調控的CAR-T技術成為該領域重要研究方向。
上述兩個團隊歷經近4年研究,在國際上首先報道采用自身抗原特異性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為解決傳統上一種CAR-T只能殺滅一種細胞的問題,研究者開發了基于連接臂分子的通用型CAR-T。這是一種可識別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的惰性CAR-T。連接臂分子含FITC和特異性抗原肽,一端可通過FITC連接CAR-T,另一端可通過抗原肽靶向連接B細胞。
“該設計相當于將‘只能開一把鎖’的‘一把鑰匙’升級為‘萬能鑰匙’。只需根據患者的抗體種類更換連接臂分子的抗原端,就可以定制化靶向殺滅不同B細胞。”張博說,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避免因CAR-T過度激活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將連接臂分子升級,在其中引入一個光控斷裂基團,用“開關”方式精確調控CAR-T的作用,相當于可將“萬能鑰匙”隨時熔斷。
4月18日,隨著最后一場論壇的結束,IGC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經過組委會數月的精心籌備,聯同120+重磅講演大咖的精彩分享,65+展商的現場展出,2000+業內精英觀眾的傾力支持,兩日......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趙海濤主任醫師、楊曉波副主任醫師團隊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證實,對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聯合治療后,再實施手術,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且治療的安全性良好。這一......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研究員李漢杰團隊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刷新了過去科學界認為這種“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腦和脊髓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相關......
2025年4月9-10日,第6屆BIONNOVA生物醫藥創新者論壇暨展覽會誠邀新老朋友再次相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同筑新程!截至目前,7483位來自800多家企業和組織的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領導與專家已確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撓癢癢能帶來片刻的愉悅?通過小鼠實驗,科學家們發現:撓癢癢能激活一種免疫反應,有助于保護皮膚免受有害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會覺得撓癢癢很滿足。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科學》。“......
2024年1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慢阻肺早期疾病演進相關機制和靶標發現”2024年度進展交流會在杭州召開。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
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資深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立銘教授,2025年1月8日的第七十一期《巡山報告》聚焦主題:紅斑狼瘡的最新治療突破。導讀:或許你最近也注意到了這則新聞:一位網名“沙白白”的......
一、出臺背景近年來,全球和我國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國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發病風險有所升高。根據我國百日咳等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進一步加強對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的免疫保護,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工業和......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來源。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有研究發現,抗病受體NLR類蛋白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種中得到廣泛使用。而NLRs介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