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1-11 05:54 原文鏈接: “清華三農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

      1月9日,“清華三農論壇2021”在京舉行。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研院)主辦,主題為“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結合“十四五”規劃,聚焦農村改革、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等議題,探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農研院院長陳錫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杜鷹,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出席論壇并致辭。該論壇由農研院副院長張紅宇主持。

    彭剛指出,2021年清華大學將迎來110周年校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清華大學將開啟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新征程。他對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成立以來在多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祝賀。期待專家學者們依托“清華三農論壇”平臺,深入研討,啟發思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建議,為鞏固提高農村全面小康質量、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陳錫文圍繞實施鄉村振興要充分發揮鄉村功能發表演講。他強調,鄉村具備城市所不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三大功能:一是保障糧食和提供重要農產品的功能;二是提供生態屏障與生態產品的功能;三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功能。他指出,現階段鄉村更好地保障糧食和提供重要農產品的任務依然艱巨,生態環境的恢復、改善和維護工作仍然面臨艱巨挑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依然需要從理念、知識、制度三個層面進一步發掘好利用好。

    杜鷹就小農生產與農業現代化發表演講。他認為,中國農業領域正在發生農業的物質條件和裝備條件顯著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性變革深入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農業與非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比值明顯縮小等重要的階段性變化。他強調,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不能照搬其他國家做法,應立足國內走自己的道路,需要正確處理糧食安全與發揮主要優勢,堅持走分區分類突破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積極穩妥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并大力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努力實現農業技術的突破,進一步強化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林毅夫以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建立在我國現階段內外部環境變化以及我國所處發展階段的經濟規律之上,對國內經濟社會穩定性以及國家政治安全意義重大。他強調,我國已經進入國內循環為主的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依然需要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推動糧食進口、國際間技術合作及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在國內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及制度支撐,為新格局下的鄉村振興創造良好的環境。

    馬曉河針對農村中低收入人群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他指出,農村依然有大量中低收入人口。建議實施農村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倍增計劃”。他認為,應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村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建議實施農村中低收入者就業專項工程,積極發展農村新型服務業。加快落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政策,及時調整城鎮化策略。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基礎性制度安排。

    黃季焜圍繞提升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發表演講。他表示,近年來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開始下降,農業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改革以及基礎設施四大增長驅動力出現逐漸消弱趨勢,農業永續發展面臨挑戰,勞動力等主要生產要素多方收緊,提升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形勢緊迫。他認為,應當通過農業技術體制機制改革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升水土資源生產力,減少農業勞動力,統籌農業生產、生產結構、產業融合、市場改革等供給側創新多方舉措共同發力,提升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約18萬人次通過線上方式觀看論壇。

    為探討解決中國農村問題的對策思路,交流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展示農村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農研院每年舉辦“清華三農論壇”,旨在加強農研院與國內相關涉農研究機構的合作,促進“三農”研究成果的交流。目前已成功舉辦九屆。

    相關文章

    清華李景虹院士與精儀系合作發《Science》:納米精度普適3D打印法

    9月29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教授、張昊副教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孫洪波教授、林琳涵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3Dprintingofinorgani......

    清華大學主辦國際期刊《碳未來》創刊

    2023年9月17日,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碳未來》(CarbonFuture,ISSN:2960-0561)在太原舉辦創刊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徐春明教授,《碳未來》主編、......

    事關二氧化碳排放量!清華大學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鋼鐵工業貢獻了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25%,其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盡管在國家和全球兩級討論了脫碳潛力,但特定于工廠的緩解潛力和技術驅動的途徑仍不清楚,這累積起來決定了全球鋼......

    廣大聯合清華編制《碳中和高校規劃設計規范》

    近日,由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牽頭編制的《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通過專家評審啟動。據悉,《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的編制將為全國低碳校園高質量發展建立起一......

    清華大學再添一級學科博士點

    清華新聞網8月24日電8月17日,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023年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王希勤主持會議并講話。副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姜培學,副校長、醫學培養......

    清華大學再添一級學科博士點

    清華新聞網8月24日電 8月17日,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023年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王希勤主持會議并講話。副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姜培學,副校......

    清華大學王希勤校長: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邀請信

    清華大學王希勤校長清華歡迎你,新征程上的筑夢人——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邀請信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親愛的考生朋友們:你們剛剛經過了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高考,我衷心祝福你們取得好成績,祝賀......

    聚焦綠色發展,清華大學成立新書院

    6月5日,清華大學秀鐘書院成立儀式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在該校舉行。據悉,秀鐘書院取名來自清華大學校歌“水木清華眾秀鐘”,立意“鐘靈毓秀,水木雋永”,蘊含著“匯聚各方資源,培育致力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清華大學最新天文觀測成果,揭示星系形成演化

    5月5日,清華大學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由清華大學天文系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全波段數據,直接探測到早期宇宙中星系周圍氣體進入星系的詳細過程,證實了重元素豐度較高的“循環內流”是驅動星系恒星形成的關鍵,為理......

    清華大學構建和鑒定非人靈長類類胚胎模型

    胚胎著床至原腸運動是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臨床早期流產的高發期。受限于倫理爭議和樣本來源,相比于模式動物,靈長類圍著床后發育的相關研究明顯滯后。基于胚胎干細胞組裝的類胚胎模型為靈長類胚胎發育研究提供了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