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12-09 09:54 原文鏈接: 時代雜志2008十大科學發現揭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美國《時代》雜志今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位居榜首,中國神七載人航天也躋身榜單。

    以下為2008年十大科學發現:

    1. 大型強子對撞機啟動

    好消息,這個位于瑞士和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會毀滅地球!壞消息:該裝置啟動后不久就趴窩了。今年9月,這臺17英里長的對撞機首次啟動,一些人懷疑這臺機器能形成人造黑洞,可吞噬整個地球,至少是歐洲面積那么大的區域,總之,這一天會很悲慘。結果搞得人心惶惶。雖然,人們想像不出這臺機器真的能發生什么,但是,他們期望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像廣告得那樣運作起來,再現宇宙大爆炸后瞬間的場景,讓物理學家觀察探究這些消失已久的時刻。剛開始一切還算順利,但是,后來氦泄露造成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在開啟后不足兩周的時間就關閉。修復仍在進行,據估計明年6月粒子應該可再度飛速旋轉起來。

    2. 鳳凰號在火星北極著陸

    以前所有圍繞火星軌道運動或者著陸火星的探測器都不曾拜訪火星北極,而北極又是發現冰水最多的地方,這也被認為有存在生命的征兆。這一切在5月發生了改變,5月,美國宇航局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北極,開始挖掘、取樣和分析它周圍的環境。雖然“鳳凰”號探測器至今沒有找到把火星不是一個死亡世界的證據,但它增加了火星曾經是一個有水的星球,可能有著豐富生物體的證據。因為火星冬天長期而惡劣的氣候,“鳳凰”號被認為難以幸免于難。11月, “鳳凰”號探測器停止運轉,長眠火星。

    3. 科學家創造生命

    要說卑微的生物莫過于細菌,雖然已有數萬細菌基因組以及它們的身體解剖結構。但是,有人仍在希望創造一個。這就是克雷格·文特爾——因繪制人類基因組而聞名的兩人之一——要做的事。文特爾把58.2萬必要基因組結合一起來用來創造全新細菌的基因資料。他需要啟動活細菌的DNA程序的兩個步驟看它是否控制生物體。這將是文特爾接下來的計劃,而且他也毫不懷疑它的“運作”。因為所有軟件設計師們都知道,如果你知道如何編寫代碼,你就能讓它做幾乎任何事情。

    4.中國宇航員太空漫步

    中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軌道并進行了出艙活動。可能有些人不以為然,因為美國人早在1962年就把宇航員送入太空了。然而,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步伐卻是驚人的:2003年首次載人航天成功;2005年又將兩名宇航員送入太空;今年已是第三次,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而且進行了太空漫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短短5年時間里,取得這樣的成就,都是非常驚人的。而且中國的無人飛船正在繞月球飛行,中國還希望在2020年派宇航員登陸月球。

    5.現有大猩猩的數量超過預期

    對于瀕臨滅絕的非洲西低地的大猩猩來說,這絕對是個好消息: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于今年夏天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野生大猩猩的數量要比原來以為的多得多。剛果共和國北部的森林和沼澤地里據信有12.5萬只大猩猩,是以前估計的兩倍!然而,福無雙至。相鄰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戰爭已經擴散到維倫加國家公園,直接威脅到那里的大約350只山地大猩猩的生存,而全世界山地大猩猩的數量只有700只左右。

    6.勇敢新世界

    科學家早就認為,圍繞太陽系外的其他恒星運轉的行數數量眾多,但直到1995年他們才開始發現這些所謂的系外行星。只是這些行星都非常龐大,距離他們的母恒星很近,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今年6月,瑞士天文學家米切爾·梅杰發現45個更小一點的行星,只有地球的4.2倍大。雖然它們中的多數也都在炙熱的軌道上運行,但梅杰利用儀器發現,有些行星的軌道較大,使得這些行星表面的溫度較低,這意味著這些行星適合居住。今年11月,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個研究小組又發現了4顆系列行星,并拍下了珍貴的照片。

    7.隱形衣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能控制光線運行方向的材料,長期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隱形裝置已經距離變成現實越來越近。在這項重大突破的促使下,讓和體和坦克和船只等大型物體隱形的夢想,將在幾年內實現。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之前發表了類似的結果,只不過研究的主題是微波而已。跟光一樣,這些都是一種電磁輻射形式,但是微波的波長更長,使它們更容易被控制。通過可見光獲得相同結果是個巨大進步。這項工作的奧秘是改變物體周圍的可見光的運行方向,將它隱藏起來。

    這些研究人員的領導者張祥(音)表示:“隱形斗篷在隱形時,要像河水圍繞一塊巖石流淌一樣,組成它的材料必須將物體周圍的光波完全彎曲。”觀察這個隱形斗篷的人將在它后面看到光線,這種情況讓物體看起來似乎消失了。能產生這種效果的物質是已知的“電磁特異介質(Meta- materials)”,它能“捕獲”電磁輻射,并平滑地偏轉它的方向。自然界中沒有能產生這種效果的物質,過去幾年原子和分子水平的納米工程學和操作問題得到充分提高,使科學家有機會制造出這種材料。

    8. 復活猛犸象成為可能

    一團毛發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新聞,這樣的時候并不多。但今年11月,這樣的新聞真的出現了。美國科學家通過一團猛犸象的毛發,成功破譯出這個史前龐然大物80%的基因組。盡管這是一團毫無光澤的毛發,卻使科學家在復活猛犸象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科學家通過已在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冷凍數千年的猛犸象尸體提取的毛發樣本,整理出這種史前巨獸的DNA。基因代碼讓科學家對猛犸象的進化過程有了新的了解,同時表明它們遠比之前想象的更接近于現代象。這項發現還可以使研究人員搞清楚大象的遺傳構造,復活滅絕已久的猛犸象。

    科學家利用從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發現的兩具猛犸象殘骸上獲取的DNA,實施了這種類似于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劇情的研究。在這兩具猛犸象尸體中,一具已在地下埋了2萬年,另一具則至少埋了6萬年。領導這項研究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史蒂芬·舒斯特(Stephan Schuster)說:“從理論上講,通過破譯這個基因組,我們可以獲取重要的信息,將來有一天,只要將獨特的猛犸象DNA序列融入現代象的基因組中,這些信息或能幫助其他研究人員復活猛犸象。”

    9.科學素養有明顯提高

    你不認為美國人比以前變得更加聰明了嗎?1979年到2006年間,具有科學素養的美國成年人的比例比以前增加了一倍,達到17%。密歇根大學的一名政治學教授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目前這一數字又有所提高,只是增加幅度很小。要知道,正是美國人發明了飛機和電燈,并把人類送上了月球。現在有 25%的美國人有“科學素養”。這位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意味著美國僅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能夠閱讀并理解每周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版面上的故事。現在美國對選民的要求是,要了解或者精通全球變暖和干細胞研究等復雜問題。11月,中國宣布中國人在科學素養方面的得分再創新高。歐洲一些地方的公民科學素養得分也有所提高。

    10.“第一家庭”

    一個考古學家小組日前在德國境內發現了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時代的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兩個兒子——的遺體。所謂“核心家庭”,又叫小家庭,指一個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兩個子女。這項考古發現使我們對生活在歐洲文明初期的史前人類祖先的生活有了新的了解。另外,還表明現代家庭價值在英國巨石陣修建之前便已興盛起來。

    這家人可能死于敵對部落的一次突襲。考古學家通過對他們骨骼的DNA片段進行檢測,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兩個男孩的年齡分別只有8歲和4歲。考古學家還在他們遺體的附近發現了另外三座墳墓,墳墓中共有9人的骸骨。其中,許多遺體上都有外傷,這表明他們可能是敵對部落或村落暴力襲擊的受害者。一名婦女的脊椎骨顯然被石制投射物穿透,另一個人頭骨破碎。其他幾具尸體的胳膊和手上也是傷痕累累。

    參加這次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考古學系主任埃里斯泰爾·派克(Alistair Pike)博士說:“這是一項尤為重要的發現,因為我們可以首次確證一個被合葬的家庭。在此之前發現的墳墓中也有數百具骸骨被葬在一起。這個墳墓可能是家庭重要性上升的一個分水嶺,因為以前的證據顯示,大約在這個時期,可繼承的財富才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將他們葬在一起的人顯然清楚這是一家人,并且認為將他們面朝對方合葬十分重要。”

    相關文章

    科學儀器行業趨勢之歷史深處的憂慮

    前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大國的更替。科學儀器行業是大國復興必經之路。經歷了幾十年高速發展,習慣了行業高速發展的我們,第一次面對行業整體下滑。躺贏的時代過去了,在這行業大變革的時機,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凜冬已......

    緬懷王綬琯院士:為有志于科學的孩子創造機遇

    1998年,75歲的王綬琯還是忙得腳不沾地。接不完的電話、外出開會、看材料、改稿子……“我記得那時候每逢周六日,家里總會來很多人,有老師也有中學生。”彼時,工作繁忙的王熒完全不知道父親到底在忙什么。實......

    真還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揭曉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具體包括,基因檢測能“劇透”孩子天賦;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為20.3億年;航天員不能是近視眼,因為太空中不能戴眼鏡;電水......

    《科學》發布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涉及醫學、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學》(Science)雜志在其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地球科學、能源、宇宙領域,并涉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政治與經濟、能源、環境和人口等領域,......

    北京地區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公示通知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8/art_736_672552.html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市擬提名項目的公示發布日期:2024-01-08信......

    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2024跨年科學演講順利舉辦

    中國科學院1月4日發布信息說,聚焦“復興路上的科學力量”這一主題,中國科學院2024跨年科學演講活動近日順利舉辦,并聯合媒體跨年融媒直播,組成超30小時的超級跨年直播。此次2024跨年科學演講活動中,......

    中國化工學會關于推選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

    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安排,經過資格審查和專家評審,現將中國化工學會擬推選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5天(2023年12月20日至......

    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通信學會對提名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成果組織進行形式審查、初評會評、終評會評及各環節公示、意見征詢,經中國通信學會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批準,決定......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擬提名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23】21號)相關要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經廣泛遴選、形式審查、專家......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科協辦函組字〔2023〕95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