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技術正在越發深刻地影響著疾病預防診療、食品安全等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本期開始本報將陸續關注基因測序產業的現狀、趨勢等問題,以期為行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報見習記者 王慶
與基因測序技術迅猛發展相伴的是基因測序市場快速擴大,《福布斯》雜志甚至預測其規模將高達千億美元。
具體到中國,“在兩三年以前,國內做高通量測序的公司,兩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但現在國內具有高通量測序能力的公司也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說。
對于火熱的基因測序市場,一些業內人士卻冷靜地向本報記者指出了本土產業如今的低價競爭現狀及其背后隱憂。
“隱形”的千億產業規模
就在上月初,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發生了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又一重大新聞:國際科學界宣布“DNA元素百科全書”(簡稱ENCODE)計劃獲得了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基因組分析數據。業內人士認為該項目對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都將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可是與業界的熱切關注相比,記者隨機采訪的一些普通民眾卻大都表示基因測序技術對生活的影響“不怎么了解”,當記者提出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高達千億美元時,很多被訪者都感到夸張。
“現在iPhone手機隨處可見,你要說它市場巨大我很認同,可我沒發現基因測序有什么實際應用。”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說。
當記者問他是否知道近年發生的本·拉登被擊斃以及德國曾出現致命的大腸桿菌疫情時,他都表示關注過這兩個熱點事件。
實際上,對于拉登身份的確定以及德國大腸桿菌疫情的控制,基因測序技術都起到了關鍵作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測序技術,幫助美軍確定死者即為拉登本人以及鎖定一種新混合型致病大腸桿菌菌株是導致德國致命疫情的原因。
此外,基因測序技術正在應用于疾病診療和食品安全等各個方面。當上述被訪者了解到測序技術的更多應用實例之后,也認為“千億規模也許并不夸張”。
企業搶占地盤
實際上,基因測序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不斷挑戰人類的想象力。
當2005年突破性的高通量測序技術進入市場之時,業界為了區別于第一代技術而將其稱為“下一代測序技術”而不是“第二代測序技術”,因為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第三代測序技術還遙不可及,但僅僅4年之后,新一代技術便橫空出世。
相比普通民眾,嗅覺靈敏的基因測序專業人士早已瞄準這一巨大市場,并展開了激烈爭奪。
“華大基因這樣規模大的企業自然要占據盡可能大的市場。”任魯風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在上個月,本土基因測序行業的龍頭華大基因收購了美國第三代測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期通過并購的方式集聚市場。
“而中小企業的發展路徑在于去爭奪相對空白的領域和那些處在夾縫的市場。”任魯風指出。
諾賽基因是國內這兩年做得比較成熟的中型基因測序企業之一。因具有人類基因組計劃參與和科研經驗的優勢,諾賽基因一直以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家大型項目為主,近些年也正在更多地面向公眾服務,其中包括利用測序技術判斷兒童在哪方面更有天分。
“大公司不可能把所有市場業務都吃掉,它沒那么多的渠道和力量,所以會在市場里面留下很多夾縫。”任魯風說,“還有一類小公司就專注于這些小型業務,服務于幾家醫院,做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然后把樣品送到相對大一點的公司,進行測序和數據分析,然后將結果跟之前得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再把結果反饋給客戶。”
價格戰
對于目前的市場環境,諾賽基因總經理李秉珅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在激烈的競爭下,本土基因測序行業不少小公司選擇了價格戰,甚至存在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的現象。
金唯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中平曾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有個不好的地方,我們賣什么什么便宜,買什么什么貴。比如我常和員工說,在中國做基因測序,那么多公司在做,導致我們的價格比在美國還便宜。”
即便是對于國內基因測序行業規模第一的華大基因,盡管近些年擴張迅速,但其發展模式和盈利能力依然令人擔憂。
對于華大基因近期對Complete Genomics的并購,美國HudsonAlpha研究院研究員韓健卻表示,一個不盈利的公司用巨資購買一個虧損的公司,并購以后如果不能展示強力的盈利結果,股價維持很不容易。
在測序價格單方面持續降低的背后,選擇新的發展模式是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據悉,在2011年中國的測序市場規模達10億美元,其中一部分將用于測序儀設備的購置,而大部分將消耗在測序試劑上。
對此,任魯風指出,我國市場上用于基因測序服務的設備和試劑大多來自于少數幾家國外供應商,不得不承受比供應商所在國家更高的設備購置和應用費用。
諾賽基因常規測序負責人張雋輝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目前基因檢測設備和試劑的供應基本上由歐美企業壟斷,這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國內基因測序服務企業的利潤空間。”
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將為制藥行業提供診斷開發與商業化能力的獨特組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2023年3月2日,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LMN)與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領導......
記者2月15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內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教授唐北沙科研團隊于2月10日在《npj-帕金森病》(npjParkinson'sDisease)上......
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OxfordNanopore”)推出PromethION2(“P2”)Solo測序儀,這是全球可及性最高的高通量測序設備,有可能大大提高針對人類......
11月28日,真邁生物主題為“極簡靈活極速交付”的測序系統新品線上發布會成功舉辦,正式發布了真邁生物第三款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系統FASTASeq300。FASTASeq300是一款主打靶向測序、全基因......
為進一步指導基因測序儀等體外診斷產品臨床評價,規范審評工作,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組織制定了《基因測序儀臨床評價注冊審查指導原則》《來源于人的生物樣本庫樣本用于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的指導原則》《微衛星不穩......
2022年10月11日,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LMN)宣布與以科學為驅動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達成戰略研究合作,將結合雙方在基于人工智......
近日,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貨物類采購項目》,預計花費近275萬元采購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名稱:福......
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NA序列和全轉錄組RNA標準物質,......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陳海波)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
2022年8月,專注于國產基因測序儀研發的賽納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納生物)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國調基金)領投,無錫國聯國康健康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