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中,溫度對生命體的生理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陸地上的鳥類和哺乳類能夠適應各種生境,其恒溫能力功不可沒。相比陸生環境,水生環境的生物獲得恒溫能力更為艱難,它們必須面對水體高比熱,熱量易丟失的挑戰。然而,根據觀測,至少有40種魚類克服了這些困難,具備類似于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恒溫能力。其中,劍魚、旗魚和金槍魚是恒溫真骨魚類中具有代表性的兩支。這些魚類是如何克服困難,并最終進化出恒溫能力,其遺傳基礎是未解之謎。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研究,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發表論文The genomes of two billfish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endothermy in teleosts,公布了高質量的劍魚、旗魚基因組,并解析了它們的恒溫機制。
魚類恒溫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現象,在現有的約4萬種魚類中,約有40種魚類具有恒溫能力。它們通過不斷的游泳,產生熱量,維持恒溫,最后進化成為魚類中繁榮昌盛的類群。獨立起源的劍魚-旗魚和金槍魚是這些魚類中具有代表性的兩支。這種表型上的趨同是否存在類似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劍魚-旗魚和金槍魚中存在4個具有顯著趨同信號的基因(pkmb、ryr1a、atp2a1和rh1),其中pkmb、ryr1a和atp2a1同在紅色肌肉產熱相關的無效鈣離子循環通路中,使得分解ATP釋放出的能量不用于鈣離子的跨膜循環,而用于熱量的產生。pkmb編碼的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過程中最后一步的限速酶,在劍魚-旗魚和金槍魚中存在兩個趨同位點,實驗證明該位點的突變確實改變了糖酵解過程中ATP的產生效率。這些趨同基因的改變可能是真骨魚類熱量產生的分子基礎。
為了應對水體快速散熱的特點,水生恒溫動物通常具有一個獨特的逆流交換器,用于溫度的保存和傳遞。劍魚和旗魚中存在著由動脈和靜脈血管平行排列,血流方向完全相反的血管網絡系統。在對劍魚和旗魚的同源基因分析中,發現存在9個顯著受到正選擇的基因,有三個基因(dapk3、prkcda和rfx4)的存在較大的氨基酸改變。dapk3是脊椎動物動物平滑肌收縮調控的重要因子,該基因可能參與了血管網絡的形成;prkcda是調控血管張力的重要基因,該基因可能促進了逆流交換器更好的實現熱量的保存和傳遞。而Rfx4高表達于哺乳動物視交叉上核,對晝夜變化和溫度刺激具有調控作用。劍魚和旗魚中該基因的顯著改變表明視交叉上核可能對它們也具有關鍵的調節作用。
此外,研究發現與視覺敏感型相關的rh1在旗魚、劍魚和金槍魚中發生趨同替換,與光感受器發育相關prdm1和rp2分別發生了基因加倍和正選擇作用;與上頜骨發育相關的chd9在上游發生了調控元件的缺失或促進劍魚和旗魚上頜骨的發育,ggps1蛋白結構的改變可能與其上頜骨的快速修復能力有關;hox基因家族中調控元件的丟失可能與旗魚背鰭發育和劍魚腹鰭丟失有關。
深海所博士研究生武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深海所研究員何舜平和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王堃為論文通訊作者。
劍魚和旗魚相關的恒溫通路以及表型相關的遺傳改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飼料加工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研究揭示膨化飼料會影響魚類的胃腸排空和飼料利用。相關結果發表在《水產養殖(Aquaculture)》上。水產飼料顆粒質量對運輸和投喂至關重要,硬......
配子質量特別是卵子質量(卵質)是決定魚類成功繁育和養殖效率的先決條件。魚類的卵質由卵子中儲存的所有母源因子的集合共同決定。開展母源因子對卵子發生與早期胚胎發育的調控研究可指導魚類卵質的評估,提升卵質,......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魚類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團隊在世界鯧科(Stromateidae)鯧屬(Pampus)魚類分類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綜合分析了全球鯧屬線粒......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魚類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團隊在世界鯧科(Stromateidae)鯧屬(Pampus)魚類分類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綜合分析了全球鯧屬線粒......
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給人類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而水產養殖動物病毒性疾病的爆發和傳播給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病毒在感染過程中,與宿主細胞的博弈始終存在,此消彼漲。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后,宿主......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11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最新完成對產自云南曲靖“古魚王國”、約4.1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19.shtm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科研人員在廣西河池市鳳山縣采集到一個魚類新物種......
現生魚類大多都是從頭至尾完全被鱗片覆蓋,它們從遠古時期就一直如此嗎?鱗片排列(鱗列)即漢語成語“鱗次櫛比”中的鱗次,是如何布局的?在演化上有何規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最新通......
據香港星島網報道,稀有及瀕危魚類如蘇眉等,不時被人爆料在香港魚類市場中售賣。香港大學鑒識保育實驗室的團隊,從香港魚類市場的排水溝取樣,抽取環境基因,識別出逾百種魚類,有助檢測本地魚類市場瀕危物種非法貿......
5月21日,記者從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歷時8個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發現3個新物種。日前,湖北省國際生物多樣性宣傳日活動在恩施州建始縣舉辦。會議透露,在宜昌市點軍區、恩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