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的起點上,“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當下及未來發展的關鍵詞。為此,中國科學家們致力于圍繞我國在能源、化工、環境領域的諸多科學問題開展攻關,提出了一系列綠色新方案。
與此同時,第一本立足于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英文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綠色能源與環境》,以下簡稱GEE)在中國本土誕生。該刊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鎖江擔任主編。
前不久,剛剛度過4周歲生日的GEE在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 收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獲得了首個影響因子—6.395,位列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期刊引用報告》(JCR) Q1區,在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中位于“工程技術”類1區和TOP期刊,標志著這本年輕的期刊達到國內同領域期刊的中上水平。
最新數據表明,GEE所刊發論文的全球總下載已超過80萬次,總被引達2500多次。“中國科學家對能源、環境問題的研究成果正在通過這本期刊走向世界。”主編張鎖江期待,未來將會有更多高水平的前沿交叉研究成果在這本期刊上發表,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期刊編輯部供圖
聚焦全新領域
綠色能源與環境被認為是人類新一次技術革命的突破口,全世界高度關注。來自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網絡數據庫(ISI)顯示,全球范圍內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論文數量急劇增加。其中,2015年該領域的論文達約35萬篇,但這些論文都被分散地刊載在30多本期刊上。
在國內,推動新時代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當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主旋律。使用能源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及清潔能源研發和應用中的科學問題,則必然成為擺在科學家面前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研究者提出了諸多解決問題的新方案,綠色能源與環境學科得到蓬勃發展,《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頂尖國際期刊上不乏來自中國的高水平研究論文。
然而,國內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高水平期刊比例較小、影響力不夠,中國綠色能源與環境科學家們期待,這一領域發展迫切需要一本屬于中國的、交叉性強、集中度高和影響力廣的國際一流英文期刊。
“在國內大量優秀的、豐富的論文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面前,我們需要一本有影響力的期刊。”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震、GEE副主編告訴《中國科學報》。
正是在國內外學術界的迫切需求和巨大發展機遇的催生下,2016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科學出版社共同主辦的GEE誕生了。GEE始終聚焦前沿命題,突出交叉創新,致力于促進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理論研究進展及應用創新。
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我們創辦GEE的初心就是希望搭建一個展示綠色能源與環境學科前沿研究和最新技術進展的全球性、跨學科平臺,引領學科發展。”張鎖江告訴《中國科學報》,“幾年來,我們一直秉持著這一初心。”
他看到,GEE的確有力地支撐了學科發展,充分展示了我國學者在這一領域中發展的新概念、新方法、新范式,并且面向全球讓更多讀者看到了這些高水平成果,爭取更多科技“話語權”。
當時,為擴大期刊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辦英文刊是編輯部的首選。這一決定得益于張鎖江在日本學習工作時的經歷。“在留日期間,我的日本導師告訴我,發英文文章有機會讓50億讀者看到,而發日語文章最多只能有1億讀者。”他說,“和英文刊相比,中文刊的情況也類似。”
擴大影響力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在于吸引高水平的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水平文章都能在GEE上發表。”從創刊起,GEE編輯團隊就立下了近乎嚴苛的規矩。
創刊初期,編輯團隊一致認為,鑒于中國存在特有的復雜能源與環境問題,聚焦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先進的解決方案、引導和促進綠色能源與環境學科和技術發展,應當成為辦刊的準則。也就是說,在學術水平的基礎上,編輯部更加看重研究成果是否對解決中國當下能源與環境問題有實際幫助。
為此,GEE編輯部主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研究員何宏艷向《中國科學報》介紹,GEE在堅持“引領前沿、突出交叉、匯聚人才、世界一流”的辦刊宗旨下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能源環境領域變革性發展的重大問題,緊扣科學前沿與交叉創新組織稿件。
GEE主要通過組織不同主題的專刊,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過去幾年里,每年組織1-2期專刊,包括“CO2捕集、存儲與利用”、“新能源催化”、“能量存儲與轉換”、“后鋰離子電池”、“綠色可持續催化”、“離子液體與能源環境”等主題。
這些專刊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較大的學術影響力。2017年,由周震、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教授郭再萍擔任客座編輯組織的“能量存儲與轉換”專刊,篇均引用達到了32.5次,是GEE在能源環境領域發表高質量文章的首次突破。
GEE跳過被ESCI收錄、直接“一步到位”被SCIE收錄并且首個影響因子就達到6.395,國際來稿率增加至30%……一系列成績的取得為編輯團隊帶來信心。對此,周震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是我們高質量辦刊得到國際同行認可的結果。”
一流人才助力期刊成長
高水平期刊離不開高水平人才。創刊之初,編輯部就像“獵頭”一樣,尋找高水平人才加入編輯團隊。
首先是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布興作為顧問編委,在創刊初期就加入團隊,并在投稿支持、審稿工作、期刊發展方向把控等方面為GEE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各大學術會議上他還總不忘給GEE“代言做廣告”,為“讓優秀成果發表在中國自己的期刊上”到處奔走。
計算化學和計算納米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者、美國波多黎各大學教授陳中方的加入則是另一段佳話。2018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何宏艷結識了陳中方。“我向陳老師介紹了GEE辦刊的情況,他很認同我們的想法。”何宏艷回憶。陳中方當即表示愿意參與,為期刊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不久后,他正式成為GEE副主編,為GEE的國際化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
歷經5年,GEE組建起了一支高水平編委隊伍,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9名高水平科學家共同為期刊發展“把脈定向”。
同時,處在事業上升期的青年學者們也是GEE編輯部“獵取”的對象。2018年以來,GEE共邀請了23位在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擔任期刊的青年編委,共同參與期刊的審稿、專刊組織編輯等工作,為期刊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在新能源材料方向做出不少成果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余彥就是第一批被吸引進期刊的青年編委之一。2018年,余彥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范紅金、中南大學教授紀效波聯合擔任客座編輯組織專刊“后鋰離子電池”,如今這一專刊篇均引用次數已經達到35.7次,成為GEE創刊以來被引量最高的專刊。
在剛剛結束的GEE年度編委會上,余彥領到了一張“優秀編委”獎狀,和其他7名青年編委一起,正式升級為編委。“看著一本新期刊在自己的參與下發展得越來越好,心里有滿滿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余彥說,“這些都是學術生涯里值得銘記的時刻,我們一路和期刊共同成長,想讓更多人了解它、認可它。”
在GEE編輯部看來,作為有意愿、有能力為期刊發展作出貢獻的學者,青年編委們在把控稿件質量、引進優質稿源和拓展國際視野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已經成為促進GEE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相互尊重的“人情味”
“你怎么能這么篤定說自己是第一次發現(The first discovery),在我來看,這根本就不是首次發現。”對大多數科研人而言,收到這樣尖銳的審稿意見,會感到十分焦慮和沮喪。
所幸,投稿給GEE的作者,應該不會收到這樣意見。在許多作者對GEE的評價中,“人情味”是一個高頻詞。
當然,這里的“人情味”絕不是指可以發“關系稿”“人情稿”。GEE編輯部強調,高質量的稿件是期刊的生命線,而嚴把文章質量關最重要的是堅持高標準的國際同行評議,必須要堅守嚴格的審稿流程。為了規范投審稿標準,GEE有一套嚴格的流程,同時在同行評議中堅持國際化評審,國際審稿專家占比40%。此外,GEE還堅持每篇文章的審稿“至少有一位海外專家的審稿意見”。
云南大學教授方文浩用“專業”和“中肯”評價GEE的審稿過程,“比我想象的更加認真和嚴謹”。
“人情味”的來源是相互尊重的科研交流,這也是GEE編輯團隊在稿件處理過程中著力做到的重要原則。據此,編輯團隊倡導,審稿專家在撰寫審稿意見時,應提出建設性的學術意見,避免個人情緒表達。
張鎖江指出:“無論接收還是拒稿,和研究者們打交道時都要做到發自內心地尊重,不管什么水平的工作都應受到尊重。”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練成表示:“在GEE期刊的投稿體驗很好,期刊選擇的審稿人也非常專業和負責,提出的意見對我們工作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走過了最初的廣泛約稿階段,如今GEE用專業的質量和發表速度贏得良好出版聲譽,自由投稿率從7%提高到了95%,拒稿率則由最初的35%增加至88%,平均5.2周的審稿周期和8~9周左右的發表周期讓這本年輕期刊廣受好評。
“科學發展與創新之道,必本于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GEE將堅守初心,始終銘記并踐行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張鎖江強調,“我們將始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扣學科前沿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夯實內容基礎,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沖刺綠色能源與環境領域的世界一流期刊。”
期刊簡介
作者: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時間:2024-05-092023年度CNAS秘書處共收到對獲認可檢驗檢測機構各類投訴57件,對其中符合受理條件的31家獲認可機構組織開展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撤銷7家機......
關于CNAS-SV01:202X《民航溫室氣體聲明核查機構認可方案》網上征求意見的通知 <字體大中小> 作者: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時間:2024-05-09各相關......
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研究人員在操作體細胞克隆猴相關實驗。“中中”“華華”登上《細胞》雜志封面。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本報記者李晨陽徐可瑩中國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孫悟空外......
名稱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68分類輻射源安全監管發布機......
關于修訂發布CNAS-EC-057:2019《落實IAF強制文件要求對代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開展業務的實體進行控制的說明》(2024第一次修訂版)的通知......
直播時間:2024年5月7日(周二)20:00-22:00 直播平臺: 科學網APP ......
關于舉辦產品、過程和服務認證機構認可宣貫培訓的通知 <字體大中小> 作者: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時間:2024-05-07關于舉辦產品、過程和服務認證機構認可宣貫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683.shtm4月25日,“許國志與管理科學杰出人才培養論壇暨許國志院士誕辰105周年紀念活動”在......
關于舉辦實驗室認可技術(青島)培訓的通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47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