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Q1: 行為學表現與預期不同時的處理方法?

    A: 我不知道您說的預期是指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之間沒有檢測出差異,還是處理組差異,我先假設您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是有差異的,造成檢測組沒有差異的可能無非有5種:①本來處理組就沒有明顯作用(這個需要文獻或者是把實驗做到極致才能確定);②N不夠,沒有統計差異(加N);③實驗難度過高,造成地板效應(降低難度,如縮短訓練和檢測之間的時間等);④實驗難度過低,造成地板效應(提高實驗難度);⑤組內變異太大(小鼠年齡,性別等的統一)。

     

    Q2: 水迷宮實驗時要提前對動物進行初篩,排除異常行為或視力的動物嗎?

    A: 年輕的動物一般可以不用初篩,而年老(12個月以上)則需要對動物的視力和異常行為進行檢測。不過一方面平臺可見期的實驗除了對動物進行運動能力和視力的檢測以外,還有幫助小鼠確定水池中有逃生平臺,幫助其下水后盡早確立行動目標,所以個人認為最好提前做。

     

    Q3: 造模中動物的死亡問題?

    A: 這個問題我理解為行為實驗時動物的死亡。這主要涉及動物的年齡和轉入/編輯基因的狀態,水迷宮實驗要特別注意水溫以及游泳完成后小鼠的保溫,如果是電刺激相關的實驗,需要降低電刺激持續的時間。基因編輯動物需要注意文獻中報道的小鼠生存曲線。

     

    Q4: 常用模型都有哪些,可以做什么行為學實驗?評價指標是什么?

    A: AD四大模型:Tg2576,APPPS1△E9,5×FAD,3×Tg。

    主流行為實驗包括:水迷宮,新物體識別,Y/T迷宮,巴恩斯迷宮,放射迷宮,恐懼記憶箱。AD還會做一些情緒相關實驗,如礦場,高架迷宮等。

     

    Q5: 在行為學實驗中通常使用什么行為實驗,各有什么優缺點,和實驗的注意事項?

    A: 1. 水迷宮

    優點:驅動力強,可獲得數據多,不用每次換小鼠清洗設備,認可度高;缺點:小鼠應激性較強,設備搭建和數據分析要求較高,年老小鼠容易中途死亡。

    2. 新物體識別

    優點:設備搭建相對簡單,可獲得數據較多,小鼠應激性小;缺點:物體選擇需要謹慎,驅動力較弱,易受環境影響。

    3. Y迷宮

    優點:設備搭建簡單,實驗種類較多,小鼠應激性小老少咸宜(非饑餓驅動);缺點:清洗麻煩,隨機性較大。

    注意事項請關注賽業生物公眾號,我以后會在推文里進行詳細的介紹。

     

    Q6: 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判斷成功建立的標準?

    A: 最高標準:分子(Aβ沉淀和NTF),細胞(易感區域神經元死亡,突觸丟失),組織(腦容量減少),電生理(突觸可塑性改變),行為(記憶認知減退)。前4個項目中任意兩種加上行為改變就算成功了,當然你也可以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Q7: 水迷宮實驗的結果如何統計分析?

    A: 具體可參考Nature Protocol,里面有很詳細的說明《Morris water maze: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spatial and related form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Q8: 新物體識別y迷宮行為學實驗注意的問題?

    A: 具體可參考《The Y-Maze for Assessment of Spatial Working and Reference Memory in Mice》。

     

    Q9: 目前已有model的bug,創建新型model的突破點在哪?

    A: 主要的bug在于是轉基因。因為以目前的眼光來看轉基因屬于比較粗糙的基因編輯技術,拷貝數不定,插入位點隨緣,啟動子過于強大,雙/多轉基因只重病理表型,對致病的根本原因重視不夠;所以,理論上而言,目前最理想的基因編輯方式應該是KI(同時避免隨機插入和過量插入),而且只能改變一個家族性AD基因(因為家族性AD中沒有同時APP和PS1發生突變的),啟動子用人/鼠自身的啟動子(盡量使表達調控方式一致),而且除了小鼠外可以嘗試大鼠(大鼠的MAPT產物剪切方式和人類一致性高,而且比小鼠更適合行為實驗)。但是目前的問題在于KI大/小鼠表型都很弱,進而造成相關研究較少。

     

    Q10: 不同模型的適應阿爾茲海默癥治療藥物的區別,不同行為學的統計分析?

    A: 這是個大問題,藥物和AD模型的排列組合太多了,每種AD模型連表型都沒有完全統一,這個問題抱歉沒法回答。兩組比較用T-test,學習曲線比較用two-way ANOVA,具體建議可參考nature protocol或者JOVE中的詳細介紹。

     

    Q11: 小鼠的觸屏行為也可以做AD,咋沒提到呢?

    A: touch screen system是在2000年以后發明的,這次介紹的是近20年使用頻率最高的四種AD相關行為學實驗,而TCS目前在AD中的論文數量與這四種還相距甚遠,不過如果同學感興趣我們可以下次安排介紹剩余的行為學習記憶實驗方法。

     

    Q12: 探索期是從幾號放進去的?(水迷宮最后探索期在幾號數字放下去的)

    A: PPT中的方案是從平臺象限正對的位置放入(這個位置在訓練期是沒有用過的),不過我講的方法只是我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水迷宮流程,目前也有其他的小鼠入水方案。

     

    Q13: 周齡對行為學結果的影響?

    A: 性成熟后兩周開始,小鼠身體各個方面進入最佳狀態,這個期間小鼠均一性好,年齡越大除了運動和認知能力整體減弱以外,由于生長過程中積累的變量不同,差異也變大。此外,動物實驗的每組小鼠不多,會增加組內差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