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0-22 09:09 原文鏈接: 廣州垃圾分類試點百日廚余垃圾專袋投放最有效

      昨天是廣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的第100 天,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專程調研全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實地走訪了3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和來自媒體、專家、民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各項工作。要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廢紙、金屬、木枝、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在年底前實現全市所有區(縣級市)可回收垃圾網點的全覆蓋,真正實現“資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要將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向城鄉結合部等難以鋪開的地區推進,形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的廣州特色。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提高垃圾分類處理質量,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副市長謝曉丹、市政府秘書長周亞偉,各區(縣級市)和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廣州市城市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部分委員和市民等參加了調研活動。

      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居民參與率大幅提高,成效明顯

      昨日上午,陳建華一行首先來到位于天河區珠江新城的保利香檳花園小區,實地檢查該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按袋計量”試點工作情況。一走進小區,陳建華直接來到擺放在小區門口的分類垃圾桶前,分別打開4個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發現還有小部分垃圾沒有按照正確分類投放,他撿起一個塑料瓶,扔進了可回收垃圾桶里。“你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后垃圾總量減少了多少?”“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垃圾袋是不是免費的?”陳建華一邊仔細聽取介紹,一邊就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接連向小區物業管理負責人發問,還現場仔細查看了位于居民樓地下停車庫里的便民回收點、大件物品回收點,以及垃圾分揀臺,了解小區垃圾分類處理的情況。

      當得知該小區從9月1日推行垃圾分類“按袋計量”試點以來,居民參與率從開始的20%多提高到50%以上時,陳建華對小區下一步的垃圾分類提出要求,一是要鞏固成果,確保已參與垃圾分類的家庭做到分類準確;二是要擴面,力爭在今年年底達到80%的參與率,明年6月底前達到100%的參與率;三是要鼓勵小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住戶實行獎勵。

      離開保利香檳花園小區,陳建華又來到位于荔灣區的沖口街杏花社區,實地檢查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直收直運”試點工作情況。據了解,杏花社區實施 “垃圾不落地”以來,參加垃圾分類的居民從原來的20%上升至80%,并初步建立了垃圾分類收運模式,社區目前每天已能分離出2.3噸的餐廚垃圾。在社區組織的居民議事廳,陳建華認真傾聽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居民提出“應督促物業管理部門加大垃圾分類推進力度,提高高層住宅居民的垃圾分類積極性;分類垃圾袋顏色最好和分類垃圾桶顏色一樣,方便投放”等建議,他表示贊成,并請市相關部門和區認真考慮,積極采納。

      陳建華一行最后來到位于海珠區沙園街的廣重社區,實地檢查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專袋投放”試點情況。垃圾分類“廣州范本”三大模式自今年8月1 日在全市12個區(縣級市)試點正式啟動,廣重社區作為試點模式之一,試行廚余垃圾“專袋投放”分類收運。廚余垃圾專袋派發到每戶居民家中,街道對專袋實施編號,對應每戶居民,同時,還為每戶居民派發了一個專用廚余垃圾桶。試點開展以來,該社區垃圾量從分類之前的每天3.5噸下降至現在的3.2噸,減量率達8.6%,居民認同率達到97%。陳建華一行饒有興趣地與附近菩提路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一起唱起了海珠區專門創作的垃圾分類歌《垃圾分類一起來》。隨后,他走進該社區簡先生家中,了解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情況。陳建華問這家的小男孩:“你們是如何參與社區垃圾分類的?”孩子流利地回答:“平時的剩飯剩菜,倒進專門的廚余垃圾桶,廢紙、廢金屬就放進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集中投放到小區設置的有害垃圾桶。”簡先生說:“垃圾分類是我們每一位市民的分內事,我們努力讓廣州環境更加美好!”

      廣州市生活垃圾日均處理13768.64噸,焚燒、填埋處理總量同比減量2.3%

      現場調研結束后,陳建華在廣重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主持召開座談會。首先聽取了市城管委有關全市垃圾處理工作的情況匯報。據了解,今年1-8月,廣州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總量為335.95萬噸,日均處理13768.64噸,焚燒、填埋處理總量同比減量2.3%。全市1410個社區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有774個,參與率55%。新增廚余垃圾收運線路50條,有害垃圾收運線路共12條。探索生活垃圾“直收直運(垃圾不落地)”、“按袋計量”、“專袋投放”、“統收統運”的4種分類新模式成效顯著,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建筑廢棄物處置利用工作按計劃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思路明確。接下來,廣州市將進一步鞏固生活垃圾分類成果,并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如期進行,探索建立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

      在年底前實現全市所有區(縣級市)可回收垃圾網點的全覆蓋,真正實現“資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

      隨后,市相關部門、媒體記者代表,網民代表施劍,廣州市城市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委員羅建明(網名巴索風云)、黃立川(網名阿加西),以及中山大學教授郭魏青等人分別在座談會上發言,他們均對廣州垃圾分類處理的技術路線表示認可,同時,也通過自己的調查,顯示出廣州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提出了關于如何更好開展垃圾分類的意見和建議。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后,陳建華表示,垃圾分類關系廣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近100天來,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區(縣級市)全力以赴,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垃圾分類3個樣本也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廣大市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率、知曉率和準確率均大幅提升,接下來要對3個樣本進行比較,認真總結,形成比學趕超的局面。

      對于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工作,陳建華指出,要到2015年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率達到50%以上,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率達到90%以上,有害垃圾分離率達到99%以上,焚燒處理能力每日不低于1.2萬噸,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的目標,就必須進一步實現全市垃圾回收、減量工作到位。要進一步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廢紙、金屬、木枝、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在年底前實現全市所有區(縣級市)可回收垃圾網點的全覆蓋,真正實現“資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

      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各項工作。下一階段,力爭在打響垃圾分類處理攻堅戰的第二個100天里,進一步鞏固現有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成果,將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向城鄉結合部等難以鋪開的地區推進,形成廣州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模式。同時,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包括建筑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垃圾、污泥以及電子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提高垃圾分類處理質量,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