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遲緩期:為細菌進入新環境的適應階段,約1~4h。此期細菌體積增大,代謝活躍,但不分裂,主要是合成各種酶、輔酶和代謝產物,為今后的增殖準備必要的條件;
②對數期:細菌培養至8~18h,則以幾何級數恒定快速增殖,在曲線圖上,活菌數的對數直線上升至頂峰。此期細菌的大小、形態、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較典型,對抗生素等外界環境的作用也較為敏感,細菌的鑒定等選用此期為佳;
③穩定期:由于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消耗,毒性代謝產物積聚,pH下降,使細菌的繁殖速度漸趨減慢,死亡數逐步上升,此時,細菌繁殖數與死亡數趨于平衡。此期細菌形態和生理特性發生變異,如革蘭陽性菌可能被染成陰性菌;同時細菌產生和積累代謝產物,如外毒素、抗生素等;芽胞也多在此期形成;
④衰亡期:細菌繁殖速度減慢或停止,死菌數迅速超過活菌數。此期細菌形態顯著改變,菌體變長、腫脹或扭曲,出現畸形或衰退型等多形態,有的菌體自溶,難以辯認,代謝活動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