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又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今天正式成立!
作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院致力于破解當前“卡脖子”難題,同時讓未來不再被“卡脖子”,網友們表示:“芯片學院”來了,太提氣!
集成電路,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是所有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當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業發展支撐能力顯著提升,但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核心產品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總體仍處于中低端等問題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以求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自1956年設立半導體專業,清華大學在集成電路領域迄今已培養本科生4000人以上,碩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至2020年,超過七成的畢業生進入集成電路產業和科研一線。2020年10月,清華大學在全國率先通過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點。
今天成立的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將瞄準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聚焦集成電路學科前沿,打破學科壁壘,強化交叉融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實現集成電路學科國際領跑,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記者了解到,集成電路學院將由原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與電子工程系共建,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探索“1+N”聯合機制,與相關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實現完整覆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
在師資團隊方面,將通過兼聘、雙聘等靈活務實的用人機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同時,學院將與產業鏈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進行全方位產教融合,面向產業最先進技術和最迫切需求,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
在人才培養方面,集成電路學院將招收本科生、專業型碩士生、學術型博士生以及專項博士生等不同層次和類別的學生。本科生培養將采用大類培養和書院培養模式,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將以高層次創新人才為主。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硅光子微芯片組件,執行了一種名為原子干涉的量子傳感技術。這是一種測量加速度的超高精度方法,也是研發無需全球定位系統(GPS)信號也......
8月14日,清華大學迎來3800余名本科新生。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2024年,清華大學通過高考統招、強基計劃、自強計劃、國家專項計劃等十余種招生類型,共錄取3800余名新生。其中,內地學生3500......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課題組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課題組另辟蹊徑首創了全前向智能光計算訓練架構研制了“太極-II”光訓練芯片實現了光計算系統大規模神經網絡的高效精準訓練該研究成果以“光神經網絡全前向訓......
支撐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出一種人造藍寶石作為絕緣介質的晶圓,為開發低功耗芯片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這一成果8月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隨著電子設備不斷小型化和性能要......
芯片設計是一項非常挑戰且耗費人力和資源的工作——通常需要由工程師團隊編寫代碼,然后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的輔助下生成電路邏輯;針對人工編寫的代碼,工程師團隊需反復對其進行迭代的功能驗證和性能、......
芯片設計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且耗費人力和資源的工作。通常需要由工程師團隊編寫代碼,然后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的輔助下生成電路邏輯。針對人工編寫的代碼,工程師團隊需反復對其進行迭代的功能驗證和性......
7月14日,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開幕式及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辦。六位科學家獲得2024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位列其中。一個月前的6月12日,姚期智接到總書記習近......
7月1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在浙江省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學院)聯合主辦“第一屆中國集成電路與系統領域期刊協同發展暨中國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
針對人大女博士生實名舉報導師王某某性騷擾事件,清華大學刑法學教授勞東燕在微博發文評論稱,希望這次的事件能成為一個轉機,改變高校乃至整個社會對性騷擾的鄉愿氛圍,并促進反性騷擾常態機制的建立。勞東燕講述,......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彭練矛-張志勇團隊,在下一代芯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個基于碳納米管的張量處理器芯片。該芯片采用新型器件工藝和脈動陣列架構,將3000個碳納米管晶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