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4-26 09:35 原文鏈接: 血液分析對血液系統疾病篩查的意義

          三分群五分群血細胞分析儀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和速度。然而,它們僅作為血液學分析的過篩手段,遇到問題時還必須用顯微鏡復查血片,方能發出報告。根據朱曉輝等的觀點,筆者采用血細胞分析儀篩查,形態學復查,查出血液系統疾病162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1~2007年用血細胞分析儀對1300例白細胞數量、分類及直方圖異常的標本檢查后作形態學復查,發現血液系統疾病162例。
     
          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7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5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2例,惡性淋巴瘤2例,多發性骨髓瘤(MM)1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140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系寄生蟲感染所致)2例,地中海貧血3例。他們均為初診患者,并經骨髓形態學或經上級醫院檢查證實。其中男100例,女63例,年齡2個月至78歲。

          1.2 檢驗方法

          1.2.1 儀器 BC22000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全血質控液由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1.2.2 方法 常規消毒法采集末梢血20μL(嚴格按儀器操作指南進行,每天隨機質控),同時做血涂片。對白細胞數量及直方圖異常者作瑞-吉染色,計數分類200個白細胞,并作形態觀察。

          2 結  果

          162例血液系統疾病血細胞分析儀篩查、復檢結果見表1,幾種血液系統疾病白細胞直方圖見圖1。

          從表1可以看出,血液中惡性疾病占陽性比例的1.3%,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占陽性比例的11%。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異型淋巴細胞與原幼細胞的區別。

          3 討  論

          自動血液分析儀快捷、方便、高精度是人工無法替代的。電阻抗法三分群血液分析儀是按溶血素破壞紅細胞后,根據其白細胞體積大小所含內容物不同,通過檢測區時產生大小相對應的脈沖,脈沖大小與細胞體積成正比來進行分群的。顯微鏡下觀察的細胞形態是細胞的內部結構,包括細胞質的顏色、細胞質內有無顆粒及顆粒的性質、核的形狀、有無核仁等。不同的儀器異常直方圖是不同的。但只要是白細胞直方圖出現R1、R2、R3報警,都要進行形態學復檢。異常白細胞直方圖只是讓檢驗者粗略判斷各類白細胞細胞比例或有無明顯異常細胞出現,進而進行形態學復查時注意這些變化的真正病理意義,而不能僅白細胞直方圖的變化來進行臨床診斷。血液分析儀只對典型的血液病作出提示診斷,以便作進一步的檢查。如果對儀器的計數原理,異常報警掌握不夠,特別是用不配套的稀釋液、溶血素,造成直方圖不典型,往往忽視血涂片檢查,造成誤診和漏診,而血細胞的質和量異常恰恰是血液病的重要表現。本文報道的162例血液系統疾病,是從1300例標本中篩查出來的,并結合手工復檢,經骨髓細胞形態學證實。其中血液惡性疾病占陽性比例1.3%,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占陽性比例的11%。血液惡性疾病畢竟是少數,但如若大意,定會漏診和誤診。盡管血液病特別是白血病的診斷主要依靠MICM(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但在基層工作中,血細胞分析儀加上形態學復檢和重要的臨床病史(有無發熱、貧血、肝脾淋巴結是否腫大),可以為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把好第一關,使血液分析更具有診斷價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