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臨床醫學工作的職能化分越來越細化,各職能學科在醫療行為中的合作,突出的表現在醫療文件的交換上。比如醫生出具的藥方,放射科出具的診斷報告等等。對于檢驗科來講,最重要的便是記錄各項檢驗工作結果數據的醫療文件—化驗單。
檢驗科運用理學、化學、生物學分析手段,對各種臨床標本中的目的分析物進行準確分析,其結果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一意義的實現,重點依賴于將檢驗數據轉換為“臨床語言”。比如“ALT 1500 U/L”。轉換為“谷丙轉氨酶急性升高”;“血清K+6.5mmol/L”轉換為“高血鉀”;“BS 18.8mmol/L”轉換為“高血糖”等等。任何一個檢驗文件記載的結果,都必須經過這一“轉換”,方可成為診斷信息。這一過程即為檢驗醫療文件的分析過程,也就是檢驗信息成為診斷信息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檢驗診斷”。
1.檢驗師應作“檢驗診斷”
1.1明確的臨床分工,檢驗科對自己的技術行為負責
近年來醫學檢驗技術發展迅速,自動分析,超微量分析、單克降乃至基因水平的分析已大規模應用于臨床,各種快速實用的方法學包括干化學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大大提高了臨檢結果的診斷價值。但是不應苛求目前負責“檢驗診斷”工作的臨床醫師掌握這些技術。所以,由檢驗科負責將自己的技術結果進行臨床分析,是必要和可能的。
1.2讓患者看懂化驗單?
近年來隨著對患者知情權的重視,患者對化驗單的意見也越來越突出。“化驗單詳碼滿天飛”,“化驗單乎?天書乎?”----各種批語層出不窮。在化驗單的一串數據之后,附上一個謹慎而合理的文字診斷,似乎有利于患者理解化驗單,也有利于醫患關系和患者知情權的調整。
1.3為檢驗醫學的發展創造廣闊的園地
目前檢驗學界已廣泛接受“檢驗醫學”的概念。其實,檢驗醫學主要表現為銜接基礎分析技術和臨床醫療工作的應用學科功能,是基礎科學和醫學科學溝通的“橋梁”。這就要求我們要將先進的分析技術充分地結合臨床,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充實、提高。做并做好檢驗診斷,是檢驗醫學概念中“醫學”二字的具形,也是學科發展的切實要求。
2.檢驗醫師應做好檢驗診斷
2.1良好的臨床素質和檢驗技能是前提
前面已論證了檢驗診斷的概念。那么,檢驗診斷該由誰來作出?很明顯,要做“診斷”,臨床技能是第一位重要的。從扎實的理論基礎到豐富的實踐經驗,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全臨床化培養的檢驗醫師,并長期在臨床工作之后,才具有如此的診斷能力。而且,檢驗醫師還應該對自己的各門專業:血液檢驗、臨床化學、細菌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諸多技術領域有高超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把一組檢驗數據放到廣闊的臨床實踐背景中考察,確保檢驗診斷的正確和實用。
2.2檢驗診斷,究竟要診斷什么?從來還沒有一個定論。但首先應當肯定,僅從一張化驗單要作出具體的肯定性的臨床疾病的診斷,是有吹毛求疵之嫌的。化驗單只能做化驗單自己的事情。我們可以例舉一些情況。
比如一個臨床上腹不間歇疼痛具有黃疸的病人,檢驗報告總膽紅素明顯升高,直接膽紅素占總膽紅素的70%。大便白陶土樣,尿膽元+++。CA19-9、CEA輕度升高,AFP正常,ALT、AST輕度升高,GGT正常,膽汁酸明顯升高。從檢驗診斷來講,首先明確的應是梗阻性黃疸。因為有直接膽紅素比率,膽汁酸郁積、便色變淺尿色加深都是診斷依據。所以,“梗黃”就是一個合理而準確的檢驗診斷。而就此要進一步診斷是否胰頭癌、壺腹癌或僅為化膿性膽管炎,尚須其它臨床依據。而從ALT、AST情況來看,可以除外急肝;從AFP、GGT來看,似可除外肝癌。所以最后的檢驗診斷只能是:梗阻性黃疸(急肝、肝癌除外)。這已經是一個頗具價值的診斷了。由于這一診斷提示了疾病信息,所以應屬于提示性檢驗診斷。
例二:一健康體檢者盲查腎功能,發現尿酸達620μmol/L,而BU、Cre均正常。患者無痛風癥狀。仔細問診,發現患者嗜飲可口可樂,日飲數升,查體前日及當日晨共飲可樂2.5升。由于尿酸酶法可能受可樂中某些成分的影響,故報告:尿酸濃度似假性升高(忌飲可樂后復檢)。
再舉一例。貧血患者入院Hb 68 g/L,經四日治療后,測Hb 68g/L的浮動沒有超出此變異范圍,故作檢驗診斷:“Hb于入院時無明顯差異”。此例同上例一樣,都是從檢驗技術因素出發,為臨床增加診斷信息。所以,此二例可理解為基于檢驗技術的說明性診斷。這類診斷恰是臨床醫師無法了解亦無法作出的。其它如“尿維生素濃度過高,尿蛋白可能假陰性”,“人流術后尿HCG定性無法說明人流是否完全”等,均屬此類。
2.3樹立檢驗科的“大質控”觀念
檢驗科的質量控制的傳統理解,即為利用技術控制手段對檢驗工作質量的監控制度。這里之所以提出“大質控”的概念,實際指一種全方位,全視角的質控工作觀念,即檢驗科的每一工作步驟均同時成為質量控制步驟。如果檢驗診斷成為檢驗流程的最后一步,那么它也就是成為檢驗質控的關鍵環節,可以對前面所有技術環節的工作質量進行宏觀評價。檢驗科的分析前質量控制,比如采血方式、采集量、保存運送方式等,主要是由護理同仁未完成的。通過檢驗文件的臨床分析。可以反饋地協助護理同仁做好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
而一個檢驗結果的明顯歪曲或與其它結果互相矛盾,則直接說明檢驗工作的失控。檢驗醫師的檢驗診斷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也就是可以在質量控制體系內部及時感覺問題,尋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所以說,只有囊括“檢驗診斷”的質量控制技術體系才是完備的質控體系。
2.4把檢驗結果放到臨床整體醫學的大背景中考察、解釋
前述之所以特別強調檢驗醫師豐富的專科臨床經驗和嫻熟的專科臨床技能,主要是因為臨床診斷乃是撥云見月似的逐層剖析,逐漸深入的縝密的分析過程,沒有對人,對疾病整體系統的認識,沒有相對的辯證的思維模式,是很難作出中肯的診斷的。所以,檢驗醫師應當把檢驗結果放到臨床工作的大背景中,綜合平衡地予以解釋。從這一意義來講,每一張化驗單,都應有對應的唯一的檢驗診斷。
3.篇外話
實際上,總有一些診斷困難的情況。比如一張完全無異常的化驗單,或一張提示信息混亂的化驗單。對于前者,顯然不能作出患者健康的診斷;對于后者,可否利用已有的標本加做一些鑒別項目,即檢驗醫師自行決定加做一些化驗以求診斷。這顯然涉及了臨床檢驗的處方權問題。在一定的情況下,檢驗醫師是否可以適當地獲得檢驗處方權,是值得商權的。
4.結語
本文自檢驗文件分析開篇,以臨床管理角度論述檢驗診斷問題,并自質量控制,人員素質,臨床背景等方面對檢驗診斷涉及的問題作簡要陳述。相信隨著檢驗醫、技師隊伍配置的合理化,檢驗文件分析必將成為檢驗科同兄弟醫技科室,同臨床醫生溝通的樞紐,并反作用于檢驗科工作之諸多方面,促進檢驗醫學的整體發展,為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