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尿液標本
根據采集時間可分為清晨空腹尿、隨機尿、計時尿(2h、3h、12h、24h等)、午后尿、餐后尿、癥狀典型時尿等。
(1) 晨尿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早晨起床后收集第一次尿,可用尿常規檢驗。
(2) 隨機尿多為門診就診病人的留尿檢驗方法。
(3) 餐后尿為收集進餐后2h尿,主要用于了解葡萄糖代謝情況,用以篩查隱性糖尿病或輕癥糖尿病。
(4)
計時尿應于計時開始時排空尿液,然后于規定時間內至截止時間留尿,計時尿多用于腎功能和有形成分排出率的評估,亦用于計算淀粉酶或肌酐的排出率。
(5) 24h尿多用于化學組分的測定,亦用于泌尿道抗酸桿菌的檢查。
(6) 尿液原則上以不用防腐劑為好,如需12h或24h尿,首選以冷藏為妥,根據不同的檢驗目的加用合適的防腐劑,例如加40%甲醛1滴于尿液30ml中,適用于細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檢查;激素檢驗常以鹽酸10ml作為24h尿的防腐劑或硼酸1g加于尿液100ml,麝香草酚0.1g加于尿100ml供抗酸桿菌濃集檢查。
(三) 糞便標本
采集后及時送檢,如作原蟲阿米巴檢查應保持一定的溫度,且立即送檢,立即檢查,如檢查蟯蟲則不必送檢糞樣,而應于晨起時排便前用棉拭擦肛門周圍,可得蟲卵。糞便標本應不污染容器外表,一般以無濾漏容器留取5~10g即可。
(四) 腦脊液、漿膜腔液、關節液
均由臨床醫師穿刺采樣,檢驗科應提供專用的各種試管或容器,及時送送檢。
(五) 骨髓
采樣由臨床醫師穿刺,抽吸量不得超過0.2ml,涂片送檢。
(六) 胃及十二指腸液
一般均在門診或病房采集后送檢,收樣時應核對標本。胃液分基礎胃酸分泌(ABO)、最大胃酸分泌(MAO)等,十二指腸液分甲、乙、丙、丁管。甲管來自總膽管為橙黃色,乙管來自膽囊為黃綠色,丙管來自膽道為檸檬色,丁管來自十二指腸液為灰黃或淡黃色,細菌培養應從乙管取樣接種培養基。
(七) 痰液標本
采集晨間第一口痰,多用于細胞學及微生物學檢查。采樣前應先反復漱口,經深呼吸數次后用力咳痰,不可吐入唾液。微生物培養取樣應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開始之前,如已用藥,則應選血液藥物濃度最低水平時采樣。
(八) 陰道分泌物
由婦產科醫師采樣后即時送檢,如不能及時送檢,可在37℃加溫數分鐘后檢查,否則影響滴蟲動力,易于漏檢。
(九) 精液和前列腺液
采集精液應在禁欲3~5天后進行,且于排精后30min內保溫送達檢驗科,容器以廣口玻璃小好,不可貯存于避孕套或塑料瓶內,收到標本后應及時檢查。前列腺液由醫師作前列腺按摩術取樣,收到標本后亦應立即檢查。
(十) 其他標本
根據具體檢驗項目而定,臨床醫師在開申請單前,應同檢驗科相關部門聯系并詢問詳細后,注明檢查要求,再采樣并及時送檢。
總之,各種檢驗標本的采集合適與否,直接關系檢驗質量,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