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血凝素受體的確定 為確定血凝素受體的成分,觀察了人O型、人B型及綿羊紅細胞懸液經各種因素處理對血凝的影響,結果見表4,過碘酸鈉能抑制血凝;胰蛋白酶無此作用。
進一步觀察了各種糖對血凝的影響,結果1%的葡萄糖、乳糖、蔗糖、D-果糖、L-山梨糖、棉子糖、麥芽糖、纖維二糖、D-木糖、鼠李糖及D-甘露糖均不能抑制3株雙歧桿菌對人O型及人B型紅細胞的凝集。
表4 紅細胞懸液經各種因素處理對血凝的影響
處理因素 | 人O型 | 人B型 | 綿羊 |
對照 | + | + | + |
胰蛋白酶(25mg/ml) | + | + | + |
胰蛋白酶(12.5mg/ml) | + | + | + |
過碘酸鈉(30mg/ml) | - | - | - |
過碘酸鈉(15mg/ml) | - | - | - |
3、討 論
通常根據細菌血凝能否被D-甘露糖抑制,將血凝分為甘露糖敏感(MSHA)和甘露糖抵抗血凝(M rHA)。由于許多細菌能凝集不同種的紅細胞,細菌的血凝特性被認為是其一項重要的生物學特征,已用于一些細菌的鑒定分型。例如根據對人及各種動物紅細胞凝集的差異幽門螺桿菌表現出多種血凝類型,并發現了多種幽門螺桿菌的血凝毒素及其受體[8,9],這對研究其粘附定植、致病機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雙歧桿菌能凝集人和多種動物的紅細胞,表現為單一的血凝類型,為MRHA;已有報道細菌血凝活性的表達與細菌的生長條件有密切關系。本研究觀察了在硫乙醇酸鹽液體培養和雙歧桿菌選擇性固體培養條件下雙歧桿菌的血凝活性,發現兩者無明顯差異。
有關血凝素及其受體的性質與結構,在腸道病原菌方面研究較為深入。如眾所周知的Ⅰ型菌毛表達甘露糖敏感血凝(MSHA),能夠識別紅細胞膜上的α-D-甘露吡喃糖基受體;而Ⅳ型菌毛引起MRHA,識別人類P血型系統紅細胞膜上糖苷脂的半乳糖-1-4/α-半乳糖受體[4]。幽門螺桿菌既能表達細菌表面血凝素,又能表達可溶性血凝素[8,9]。本研究發現,液體培養的雙歧桿菌的血凝素存在于耗盡培養液上清中,說明雙歧桿菌也存在著表面和可溶性血凝素。LTA是Gram陽性菌的特征性膜相關多聚體,它是由線性的磷酸甘油多聚體經1,3磷酸二脂鍵交聯組成的兩性分子,其疏水端與細胞膜上的脂類相聯;親水端則穿過細胞壁肽聚糖層,到達菌體表面。LTA不僅能致敏紅細胞,而且是一些Gram陽性菌的粘附素,大量研究發現,LTA存在著能與BSA結合的位點,LTA與BSA結合或經堿水解脫脂后,其致敏紅細胞及粘附力喪失,進一步證實了LTA中的脂質部分為其活性部分[7,10,11]。本研究結果表明,雙歧桿菌的LTA粗提物能凝集人O及人B型紅細胞,其血凝活性能被BSA和NaOH抑制,提示LTA是雙歧桿菌的血凝素。本結果還證實雙歧桿菌血凝素的受體為糖類,因為過碘酸鈉能裂解糖的羥基基團間的C-C鍵,破壞糖的結構。
由于血凝試驗簡便易行,結果直觀容易判斷,已用作研究細菌與細胞相互粘附的一個模型。但本研究發現,雙歧桿菌的血凝與粘附是由不同物質所介導的,其血凝素為LTA,而粘附素則為一種蛋白質[12]。
參考文獻
[1]Armstrong JA,Cooper M,Goodwin CS,et al.Influence of soluble haem agglutins on adher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hep-2 cells.J Med Microbiol,1991,34:181~187.
[2]Oyston PCF and Handley PS.Surface components of Bacteroides fragilis involved in adhesion and haemagglutination.J Med Microbiol,1991,34: 51~55.